全身麻醉支气管镜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一例

2021-11-30 00:20刘南蒋莉乔庆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右肺支气管镜气管

刘南 蒋莉 乔庆

近20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在肺疾病领域中的快速发展,各类微创支气管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1]。尤其是治疗性支气管镜的开展,其诊疗过程中相关大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使生命受到威胁[2]。本文报道1例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患者,探讨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操作中发生大出血时应采取的措施及防范。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因“确诊肺癌1年后复查”于2021年1月28日入院。1年前因“咳嗽1个月余”就诊,诊断为肺癌。确诊后予8次化疗。1个月前出现胸闷气急,伴咳嗽,呈阵发性,夜间加剧,咳少量黄色痰。胸部CT显示:右肺门、右肺下团块占位病变;中央型肺癌考虑,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侵犯右肺门静脉;两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征象、肺大泡;两肺广泛炎症及纤维灶,双侧胸膜增厚。排除禁忌后,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镜右主支气管肿瘤切除”,手术顺利。今复查再次入院。入院后胸部CT显示:右主支气管闭塞,右肺门、右下肺恶性肿瘤,伴纵隔淋巴结转移,远端阻塞性膨胀不全,右侧中量胸水,右肺门血管受累,病变与食管下段分界不清;左肺少许炎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双侧胸膜增厚。心脏超声: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轻中度反流;轻度三尖瓣、二尖瓣反流;附见:左房顶及主动脉间低回声团,首先考虑肺来源占位。心电图:窦性心律 高侧壁、下壁、前侧壁轻度T波改变。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等检查基本正常。拟“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肿物切除”术。患者入手术室后给予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常规全身麻醉诱导,置入内径7.5 mm单腔气管导管。纤支镜进入气管后见左侧气管通畅,右主开口近隆突处有一菜花样肿物,堵塞管腔,表面大量白色分泌物覆盖,质脆,触之易出血,管腔重度狭窄,支气管镜不能通过。在予热探头去除肿物期间突发大量出血。气管镜下管腔视野不可见,气管镜持续吸引的同时,患者右侧卧位,垂体后叶素12 U静脉推注后静脉泵注维持;快速补液;呼叫上级医师及抢救小组,护理人员备除颤仪;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同时开放左下肢静脉(16 G)通路;11 min后SpO2几乎测不出,动脉血压(ABP)30/15 mmHg;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吸除两侧支气管内血凝块,右侧主支气管肿物出血停止;测动脉血气;给予输注红细胞4 U;晶体液1000 mL,胶体液500 mL,术中出血量约1000 mL。50 min后出转入监护室,出室生命体征:心率(HR)126 bpm,动脉血压ABP 88/64 mmHg,SpO2100%。

2 讨论

支气管镜诊疗大出血定义为:由支气管镜诊断或治疗性操作所引起的下呼吸道单次出血≥100 mL的急性大出血。因其突然发生,血凝块可导致气道阻塞,气道压力增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升高,或突然出现PetCO2测不出,SpO2下降,严重者有窒息或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3]。支气管镜诊疗过程中遇到大出血时,应遵照以下程序[3]:(1)为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提高吸入气体中氧浓度。(2)尽可能对气道内的血液进行吸引,保持气道通畅。双腔气管导管操作费时,很难放至合适位置,易移位,会失去双肺隔离的目的,且较小的导管内径易被血块阻塞,造成通气不足,内镜检查治疗出现困难,紧急抢救时不推荐使用。对于无人工气道的患者,在开放气道的同时,如气管插管(导管内径≥8.0 mm),硬质支气管镜等应迅速建立。可将单腔导管插入健侧主支气管,但对于左侧气道出血来说,导管插入右主时,可能会将右上肺开口堵牢,此种插管方法可作为防止血液进入远端的临时方法。还可选择支气管内封堵管,纤支镜通过逐渐进入气管导管,封堵管套囊充气等排查出血部位,封堵管比较容易放入主气管或中间支气管。此方法可以防止血液进入远端,且方便通气及进行支气管镜的检查,气囊的充气有助于将其固定在气管壁上。(3)采取患侧卧位。患者在气管镜诊治术中一旦发生大出血以后,健侧肺或气道内会有血液流入,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会受到影响。将出血侧即患侧朝下,血液不易进入健侧,还可通过咳嗽的方式使健侧肺内的血液排到体外,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4)紧急止血治疗:包括局部及全身。(5)支气管动脉栓塞术。(6)外科手术治疗。(7)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行ABP监测。(8)粗大静脉通路尽快开放,以便容量复苏。

随着呼吸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疗范围的扩大,气道大出血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其具有起病急、症状重、致死率高的特点,是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对行支气管镜诊治患者,术前建议完善胸部增强CT,从而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及其与周边血管的关系。有大出血风险的患者,病史询问要详细,体格检查要全面,测定心、肺功能,并完善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服用抗凝剂的患者,注意各类药物的停用时间[4]。

对于大出血高危患者,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路,中心静脉必要时留置,血管活性药物、止血药物要备好,尽可能使用粗的气管导管(方便吸引血凝块,内镜操作时可通气,置入球囊导管填塞等)。气管镜大出血死亡率较高,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循环、氧合及动脉血气的情况,与术者及时沟通和相互配合,注重团队合作。一旦遇上大出血要保护气道,维持通气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找出出血的原因及位置,进行治疗。时刻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其死亡率,保障医疗安全[5]。

猜你喜欢
右肺支气管镜气管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气管及肺一例
敦煌医学古方大补脾汤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肺粘液表皮样癌并转移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