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修复材料在靶向药物治疗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并发皮肤毒性反应中的应用

2021-11-30 03:38孙雪蓉
循证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乳膏创面靶向

王 容,王 超,孙雪蓉,柯 珂,郭 爽,陈 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430030

靶向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肿瘤发生的关键环节来治疗肿瘤,与传统治疗药物进行比较,靶向药对血液的毒性明显性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小于化疗,常常与化疗联合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特性不良反应,尤其是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1]。目前,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有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妥单抗、瑞格菲尼、希罗达(卡培他滨片)等,例如希罗达[2]是新一代的口服嘧啶类药物,主要疗效肯定,骨髓毒性轻微,病人耐受性良好,但同时也有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50%以上,影响了部分病人的治疗。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15例病人在服用靶向药物后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包括出现痤疮样改变和手足综合征,应用硅基修复材料联合维生素E或尿素乳膏,对皮肤进行分级处理及预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服用靶向药物后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15例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61~84(71.60±6.37)岁,15例经临床学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其中7例乙状结肠癌Ⅳ期,4例直肠癌Ⅳ期,4例升结肠癌Ⅳ期,病人均符合本研究方案各项标准,在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

1.2 皮肤毒性反应分级

15例病人用药期间,出现皮肤不良反应表现,包括皮肤瘙痒、痤疮样皮疹、手足综合征(甲沟炎)等。手足综合征是手掌-足底感觉迟钝或化疗引起的肢端红斑,主要发生于受压区域[3]。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的过程中可出现。手足综合征的特征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疱或严重的疼痛等。

手足综合征分级:1级为以下列任一现象为特征,手和(或)足的麻木或感觉迟钝或感觉异常,无痛性肿胀或红斑和(或)不影响正常活动的不适。2级为手和(或)足的疼痛性红斑和肿胀和(或)影响病人日常活动的不适。3级为手和(或)足湿性脱屑、溃疡、水疱或严重的疼痛和(或)使病人不能工作或进行日常活动的严重不适,痛感强烈,皮肤功能丧失。

1.3 方法

1.3.1 标准化皮肤护理措施

①日常生活注意事项。避免手部和足部的摩擦及接触高温物品[4],指导病人穿宽松软底并且不磨脚的鞋,同时注意避免手和足的摩擦和受压,避免激烈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减少手足接触热水的次数,包括洗碗碟和热水澡,戴洗碗手套并不能减轻伤害,因为橡胶会储存热量,损害手掌的皮肤;减少热水疱脚的次数和时长。②居家物品的选择。使用能减震的鞋垫,在家可以穿拖鞋,坐着或躺着的时候将手和脚放在较高的位置,减少对脚的局部摩擦,可以预防手足综合征。③避免在阳光下曝晒[5]。出现手足综合征时,出门应涂抹防晒指数较高的防晒霜,冬天晒太阳也只能在有阳光的窗户后晒晒。④饮食注意事项。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⑤皮肤护理。对于皮肤毒性反应可通过局部涂抹护肤霜保持皮肤湿润,避免感染、避免压力或摩擦,把双手和双足用温水浸泡10 min后抹干再涂上护肤霜,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水分吸附在皮肤上,可减轻皮肤的脱屑、溃疡和疼痛。重度手足皮肤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仍无缓解的则要遵医嘱考虑减量或停药。⑥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用维生素B6和西乐葆,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或抗生素治疗。⑦皮肤异常的处理。如果出现水疱,要请医务人员处理。出现脱皮时不要用手撕,可以用消毒的剪刀剪去掀起的部分或温水疱软后再行处理。

1.3.2 硅基材料联合使用的方法

1.3.2.1 1级手足综合征病人或皮肤瘙痒病人的处理

一般伤口使用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硅基创面修复材料,每盒1 g,将硅基创面修复材料加入维生素E乳膏或者尿素乳膏中,具体配置方法:以0.5%的配制比例加入保湿乳膏中,平时进行涂擦,每天3~6次。

1.3.2.2 2级、3级手足综合征病人或皮肤痤疮病人的处理

使用时病人清洁双手,较严重的病人根据局部皮肤情况,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局部,局部皮损快干时将硅基创面修复材料直接喷于局部,同时稍用力将裂口局部捏合约10 s,促使创面有效对合,加速局部愈合,同时指导病人局部不要用力(例如有手拿重物或长时间行走),使局部对合良好,利于局部生长。

2 结果

15例病人使用硅基材料前相关症状情况,皮肤瘙痒6例(40.00%),痤疮样改变7例(46.67%);手足综合征等级情况:1级2例(13.33%),2级5例(33.33%),3级1例(6.66%)。

15例病人使用硅基材料后相关症状及恢复情况,皮肤瘙痒1例(6.66%),痤疮样改变0例;手足综合征等级情况:1级0例,2级1例(6.66%),3级0例;愈合时间(2.53±1.35) d;疼痛评分(1.00±0.75)分。

3 讨论

肿瘤病人皮肤毒性反应影响抗肿瘤治疗:1级手足综合征的病人可在采取标准化的皮肤护理措施的同时,继续使用原来用药剂量;2级或3级手足综合征则需要停药向医生请教,等毒性反应降低为1级或恢复正常后再回复原用药剂量。皮肤毒性的反应会影响病人的抗肿瘤治疗。虽然皮肤毒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靶向药药物的疗效,但是皮肤毒性反应带来的疼痛(局部皲裂)、痤疮样改变(头面部脓包)、手足无法用力(甲沟炎)等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护理此类病人皮肤的时候,往往针对局部选择单纯的维生素E乳膏、尿素乳膏、凡士林药膏等,起到局部保湿的效果,由于其他各种生物制剂的自主生物活性,往往不能用于恶性肿瘤病人;但是这类乳膏在减轻疼痛,促进愈合上功能有限。

硅基创面修复材料是由SiO2、CaO、P2O5、Na2O组成的固体粉末,为无机生物材料,自身并无自主生物活性,在使用后与机体进行离子交换从而能启动生物活性[6];因此,在肿瘤病人中应用能促进伤口生长。硅基创面修复材料与创面接触时,材料会吸收创面上的渗出液,形成干燥的微环境;同时与组织发生离子交换,提高局部pH值,以消除局部炎症,使用后维持时间3 d左右,在表面形成一多孔网状,此网状体能吸附纤维细胞和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结缔组织蛋白等,在损伤创面处稳定这些细胞和蛋白,利于组织分泌新组织,提高愈合质量,大大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2.53±1.35)d。联合维生素E或尿素乳膏时不受时间周期限制,愈合周期明显缩短,无耐药性,收敛性使细胞有序地向目标伤口迁移,无漂白性、残留、过敏及感染征象,病人疼痛感明显减轻。

猜你喜欢
乳膏创面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