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2021-11-30 10:39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汪显金
河北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育现代化经营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汪显金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民为职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包括生产经营、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管理等。职业农民的概念是在2005年百万中专生的计划中首次提出的,是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依托,建立和健全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从农业科学的进步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两方面展开。

随着我国《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正式提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在此强调关于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必要性。新时期振兴农村力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1 以农业为固定职业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是从广义上来定义的,即农业人口的数量较多,与之相对的是非农业人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与非农业实际上变成一种身份的划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反映。近年来,农民的身份逐渐演变成一种新职业,其不再是身份界定,而是指以农业为固定职业和固定收入来源的人员,是一种新型职业称谓。

1.2 具有一定的市场观念和管理理念

市场观念和管理理念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要求。相较于传统农民而言,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更高,对于市场的把控和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基础,更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农村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薄弱。我国农业受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影响,使得我国农产品转化率较低,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新型农民在培养方面,要坚持将“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作为培养的基本理念,提高农民对市场的洞察力,充分了解我国农业政策法规,从而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的发展。

1.3 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发展、生态建设以及城镇化都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农业而言,由于我国农民与耕地数量较多,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化学制品,不仅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土壤、空气和水资源,同时还造成耕地条件恶化,引发地方性疾病,甚至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在此背景下,面对日益恶化的耕地环境,提高农民生态意识成为重要课题。因此,对新型农民的培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了解,要能够善于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控制使用相关化学肥料,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4 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对一个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由于以农耕生活为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导致大部分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一方面,新型农民的培养,无论是在文化水平上还是在技能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的耕地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成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实施者。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策略

2.1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要以理性思维为主

理性思维在当前来看,是开放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包括社群思维、共享思维以及生态思维等。想要将理性思维充分融入到农业领域,首先要改造和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现代化农业发展背景下,具有理性思维的农民。其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引入社群思维、共享思维、生态思维等,使得农业经营主体能够走在农村发展的最前列。因此,在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要充分融入现代化思维,用更加正确的科学思维引导农民,启发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2.1.1 社群思维下的合作型农业发展培育

当前农村工作主要采取了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方式,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因此,要继续鼓励农业经营的主体性发展,使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在农村工作安排上,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联合经营,建立农业合作联合社、家庭农场联盟等高层次农业经营组织架构,通过公益性和经营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新型农民社群培养新模式,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提高主动进入市场的意识,进而优化当前农业生产链条,形成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现代化农业需求的利益链条。

2.1.2 生态思维下的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培育

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有机生态体系,是深入推进农业生态发展,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要加强对农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和保护。这一理念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主要体现在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民,用信息技术丰富农民。首先就现代科技而言,将无人机、智能识别系统等植入现代化农业经营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其次就信息技术而言,可以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详细记录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对可能出现生长问题进行预防和整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来精准施肥,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同时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意义。根据这两点开展对农民技能的培训,既能够提升智慧农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也能够逐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面,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职业农民的培育中。

2.1.3 共享思维下的现代开放型农业发展培育

共享思维是在社群思维和生态思维的基础上更加高级和开放的农业思维模式,是引导农业经济走出闭环、打破自给自足僵局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就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而言,随着我国农业内部优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蓬勃发展,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吸收了大量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同时现代农业服务组织摒弃了传统农业种管收全环节自我服务的思维模式,强化共享思维下的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参与到社会化服务中来提高农业各个环节的服务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构建和完善产前、产中和产后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开拓农业市场资源,进一步开放各类资源的培训课程,引入多元化的培训机制,才能够让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训市场更加活跃,进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新型农民经营格局。

2.2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培训平台

农村的生产经营一直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则成为这一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和必需的要素。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要充分将培训生产和发展运营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既定单向思维,将培训内容植根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当前现代化农业建设中,要培养一批数字农民、智慧农民、职业农民,需要充分将现代化农业思维融入到综合培训平台之中。

除此之外,对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培训平台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农民-企业-政府”的农民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就必须要以公益性和半公益性服务为载体,融合多重资源和生产主向平台聚集,形成资源要素集群,以线上线下结合作为主要的培训模式,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的规模化发展,加速职业农民的平台化、社群化发展。

实现和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培训平台要加强对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平台化和规模化,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由于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方式大多以公益性和半公益性为主要培养方式,这就使得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性服务均匀地分布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大多以信息互联和数据算法的方式来实现对农业产品的管理和经营。

二是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市场供需能力。对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培训平台而言,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是农业服务的基础。一方面,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在对接市场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提高,从而拓宽农产品销路;另一方面,在培育过程中,要提高职业农民对大数据的认知,要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迅速分析出当前市场的供需关系,实现与企业的有效供需对接。

三是提高综合培训平台的黏性。在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中,主要包括了生产主体、服务主体以及市场主体等内容,实现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不仅增强了培训平台的黏性,同时也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想要实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就必须要实现资源的收集与共享,生成相应的大数据信息,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当前农业的生产规模,整合市场资源。除此之外,要打破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需要提高职业农民的经营方式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颠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农业。

3 结论

新型职业农民要以农民为固定职业,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征等。目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充分赋予农民现代生产的意识,增强农民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的市场认识和把握,充分树立正确的职业使命,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培育现代化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