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气象服务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1-11-30 10:39林艺妹陈志泉龚华秀
河北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作物

林艺妹 陈志泉 龚华秀

1、安溪县气象局 2、石狮市气象局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农村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全新的阶段,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提升,创建优质乡村,这也是现阶段的基础要求。而针对于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而言,开展专业化的气象服务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气象层面因素与农业的生产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例如遭遇雨雪等极端天气时,往往会给农作物带来相对严重的影响。倘若可以借助气象服务进行精准的提前预报,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防范举措,则势必会削减损失,以保障农村经济的持续化发展。然后,农业气象服务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业内人士加强相关探究,以获取更为有效的改善举措。

1 农业生产中常见气象灾害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比邻浙江、江西和广东,与台湾隔海相望,陆地总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耕地总面积为1854.8万亩,人均耕地仅为0.61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因为地理条件优越,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很多,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茶、蔬菜、花卉、食用菌等,都适宜种植。而在农业生产中,有一些气象发生频率较高,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台风。福建作为靠海省份,每年都会遭遇台风天气,而且会遭遇多次,有时能多达7-9次台风侵袭。而台风的影响面积广、影响程度深。比如在2020年8月,台风“米克拉”导致福建漳州市超过8000公顷农作物受灾,农业经济损失超过2.14亿元。

二是强降水。强降水这一气象现象,会引发洪涝灾害,冲毁农田,导致重大的农业经济损失。福建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强降水气象灾害威胁。比如2020年7月,福建邵武强降水引发洪灾,数千亩农田受损,大量农作物被冲毁。

三是干旱。虽然福建省年降水量可以排入全国前列,但是在秋冬季节,福建部分地区降水实际上比较少,有时会引发干旱问题。比如根据气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前两旬,福建福州降水量仅为0.5毫米,附近地区降水也很少,局部地区达到重旱级别。

以上三种气象灾害,在福建地区较为常见。此外,低温、冰雹类气象灾害,也偶有发生。这些气象灾害,要么直接损毁农作物,要么导致农作物减产绝收,会严重影响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尤其是福建省本身人均耕地较少,这更会影响到福建地区的农业生产安全。

2 面向农业生产做好气象服务的积极意义

对于福建地区而言,气象灾害类型较多,尤其是存在台风这类影响面积广的气象灾害,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威胁。因此,面向农业生产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就显示出来了重要的意义。首先,面向农业做好气象服务,能够帮助农户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从气象灾害来说,一些气象灾害是可以提前预防的。比如强降水,就需要事先做好河道疏浚、排水工作,降低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对于干旱,则要提前做好储水,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通过气象服务,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让农户早做准备,减小损失。第二,能够对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还具有指导意义,根据气象预警或是未来的气象变化,农户可以结合实际,调整农作物种植计划,从而规避相应的气象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

3 新时期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解析

3.1 信息供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矛盾性

依据现阶段农业气象服务的具体开展而言,气象服务存在着同质化的特征,而对于指定区域内的农村地区,给予的气象服务内容是一致的。不过从农业生产的层面解析,大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存在着显著区别。所以在指定区域的农村地区,在农作物种植会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并且也会一次性地种植多样化的农作物。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其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宜性也有着极大的区别。运用同质化的气象数据,则无法契合农业生产的整体情况,这也引发信息供给与生产需求之间产生较为严重的矛盾问题,也引发某些人群对气象信息服务产生不信任感,这也造成其基础的用户出现不断流失的负面情况。

3.2 气象数据传播渠道较为单一

针对农业生产给予专业化的气象数据服务,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有效的气象信息。由于天气极具多变性的特征,倘若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则势必会让气象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不只是如此,在开展相关农业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第一时间掌握天气的改变。举例而言,在开展晒粮食的时期,倘若发生降雨情况且不能进行有效预知,则势必会受到较大的损失,这也便更加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气象信息。不过,从现阶段农业气象服务的运作状况来解析,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仍然存在着相对单一化的问题,核心是依据终端信息传输为主。某些农村区域的信号较弱,这也导致短信信息出现严重延迟的情况出现。某些区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进行气象信息的发布,不过诸多农民往往并不习惯使用且并未关注,这也进一步导致发布的信息无法快速且精准地传达到其手中。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有效展现。怎样有效破解此项问题,也是有关人员需要给予充分关注的。

3.3 气象服务局限于信息传播

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目标,便是将气象与产业紧密融合,借助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在给予气象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某些专业知识。举例而言,在大风天气通常会引发农作物产生倒伏,影响后期的态势。则在给予气象服务的过程中,则需要开拓防倒伏的某些方式举措,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在获得气象信息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掌握相关的方法。然而,在现阶段的工业气象服务当中,服务内容相对局限于信息传播,往往只是相对简单地开展气象信息的传播,没有切实对有关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全面化发展。

4 新时期创新农业气象服务的相关举措介绍

针对于现阶段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某些问题,相关专业人士需要明晰认知,同时借助科学化方式,革新与改进气象服务工作,从而让气象服务可以真正意义上在农业生产当中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

4.1 立足农村生产实际给予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不能只是简单地赋予形式,特别是面对农业生产的阶段中,需要充分融合农业生产的具体需求来给予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如此才可以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气象服务产生充分认同,同时产生主动订购气象服务信息的意愿,如此才可以创建起优异的农业气象服务生态体系。实际而言,核心需要对本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开展有针对的结合,依据不同的片区,逐步深入探究其的农业生产实际,换而言之,就是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分别对多样化的农作物种类,创建出相关的气象信息服务。与此同时,也需要全面融合实际的农作物种植与生产,创建专项的气象信息。举例而言,在开展水稻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从育苗期开始,一直到后期的粮食晾晒等,都需要有指向性地开展气象信息服务,保障气象信息与水稻的具体生长周期有效呼应,如此才可以契合气象信息的具体要求,从而更好推动气象信息的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

4.2 拓展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方式

除了全面优化气象信息之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也需要尽可能在传播渠道方面开展深入拓展,创造多样化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快速获取有关的信息内容。首先,需要持续深化短信服务。气象部门可以与本区域的电信运营商开展密切合作,通过运营商负责气象信息短息发送的技术保障,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迅速获取短信。在遭遇恶劣气象时,如强降雨、台风,都需要通过短信,将预警信息发送给广大农户,让他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也需要增进气象信息公众号的全面推广,如此便可以更为高效地获取相关咨询。最后,立足于电视频道打造气象信息的传播方式,借助新闻插播等方式,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进行传播。此外,还可以结合微博、抖音这些渠道,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传播的范围。

4.3 提升信息内容,增进气象服务专业性

在农业气象信息的服务开展过程中,不能完全依据于气象信息的提供,也需要从农业生产的阶层出发,给予更为专业化的气象信息。举例而言,在开展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就可以依据小麦生长的具体周期,并且融合气象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生产运作建议。举例而言,在户外温度相对较高时,便需要提醒随时进行浇水并减少施肥操作,规避产生烧苗情况。再举例来说,在遭遇冰雹天气阶段,则需要在气象信息中开拓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举措,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切实做好提前的防范,以更好规避损失。

政府要积极推进农村气象服务的优质化,气象事业具有比较明显的科技含量,各级政府要支持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气象与教育、文化、水利、水电等部门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借助全面探究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灾害风评,整体化推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传播机制等创建与不断完善,以更好契合农村气象灾害防范服务的基本需求。

5 结语

在现阶段的农业气象服务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显著性的问题,这也引发气象服务的效果没有切实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于相关问题,相关的专业人员需要给予充分关注,同时从农业生产的真实需求出发,对气象服务内容与方式进行有效革新,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实用性。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气象树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大国气象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