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运输机场新冠防控中的筛查与处置

2021-11-30 04:03田剑清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风险核酸航班

田剑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局部爆发和少数境外输入病例。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且有可能较长时期存在,新冠肺炎在我国传播和扩散的风险也将持续存在,疫情目前防控重点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1]。民用运输业机场,特别是国际机场,作为国内、国际人员和货物流通的核心枢纽,成为了各地区疫情防控成败的核心和焦点,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石家庄、深圳、南京等地疫情都与机场航空口岸密切相关[2],这在客观上说明了,机场及口岸各单位,在保障航空运输的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科学应用健康码识别、无接触体温测量、核酸检测等科技手段,将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污染)的人、物(包括行李、货物、垃圾等)查找出来(筛查),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隔离观察治疗等诊治措施,以及消杀等相应的处置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人员的管控措施,避免新冠病毒经过落地机场扩散而构成疫情,是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和重点[3-4]。

1 机场疫情防控的核心内容是筛查和管控

机场作为现代人流与物流的核心枢纽,一方面要保障航空运输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预防疫情经航空运输途径传播蔓延,对航空旅客进行健康筛查,是机场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筛查是指将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污染)的人、物、货物查找出来[5]。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包括新冠患者(含无症状感染者)、发热及其他呼吸道症状患者等疑似患者、14天内出入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无有效防护措施下与新冠患者(含无症状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和接触过被新冠病毒污染过的物品的人员。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物,则是前述人员在无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过的物品,包括行李、货物和垃圾等[3-4]。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丰富了筛查的相关手段,包括无接触的健康码查验、体温测量,核酸及抗体检测等。

1.1 健康码查验 健康码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途径,自行网上申报、填写个人真实身份和健康信息,经后台审核后生成的属于个人的二维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结合大数据分析、处理、标记等手段,对个人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和14天内是否出入中高风险地区等相关信息通过非常容易识别、判断的码颜色(绿、灰、黄、红等)展现出来,为疫情防控提供初始识别筛查依据。健康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繁琐的填报工作、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加快了新型冠状病毒预检速度,缩短了患者等候筛查时间,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也避免了人为监督和纸质记录的疏漏,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全面及时的统计分析数据[6-7]。

2020-12-1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根据国家和各地政府的要求,疫情期间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均需凭借健康码出入其他本行政区域[8]。而机场,则是查验健康码的核心区域之一,针对出发和到达的所有人员均进行健康码查验。

1.2 体温测量 由于体温升高是新冠的主要症状之一,且较容易通过红外线成像等免接触手段准确测量,因此体温测量就成为了疫情筛查的重要手段。刘雨薇等[9]就发热筛查相关问题进行证据总结,结果发现:(1)启动发热筛查对控制疫情快速扩散十分必要,但不应将监测体温作为唯一的筛查措施;(2)红外热像仪与非接触红外额式温度计是目前可用于大规模人群快速筛查发热的工具;(3)红外测温装置仅可用于初步筛查发热病人,对于初筛发热者应再次复测体温;(4)前额、颞部、颈部是头颈部的热稳定区,进行颈侧和颞部测量时测量人员可避免直接面对被测量者;(5)推荐复测腋下温度;(6)推荐采用水银体温计或医用电子接触式温度计复测腋下温度,但应尽量减少水银体温计的使用;(7)采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远程连续体温监测代替传统的间断式体温监测,可在传染病留观中心和隔离病房中发挥巨大作用。进而证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启动发热筛查对控制疫情传播是必要的。但是需要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制定统一的筛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筛查设备、规范测量部位、统一发热参考标准,以提高发热筛查的规范性与有效性[10-11]。

根据国家和各地政府的要求,机场在各出入口均设立了测温设备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还会在行李托运(值机)、安检、登机等关口复测体温[12]。值得注意的是,体温测量要注意排查以下方面问题,可能需要等候一段时间复测体温或用水银温度计来复测腋温,以判定是否真实发热:(1)在运动、生理期、辛辣热食、阳光暴晒等许多情况下,体温会出现生理性升高;(2)而部分手持红外线温枪等测温设备常需要进行校准;(3)防爆检查试纸和检测口等发热设备和物品,与人体头部影像重合后会造成红外线热成像仪的误报[13]。

1.3 核酸和抗体检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规定了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作为确诊病例的方法,检测结果是对潜伏期人群、疑似病例人群和隔离期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确诊的重要依据,因而成为最直接的排除性筛查依据之一。根据国家和各地政府的要求,机场针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查验其1周或3天以内(主要是入境人员)的核酸和抗体检测报告。口岸管理部门(海关)会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在机场对入境人员进行现场核酸采集,对入境货物,尤其是食品,进行抽样核酸检测[14]。对发热等有呼吸道异常症状和健康码异常的人员,一般都被要求进行核酸(有时包括抗体)检测。此外,许多地方政府要求,机场定期对从事入境和中高风险地区航班保障的直接接触中高风险地区航班旅客、行李和货物的工作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核酸(有时包括抗体)检测[15-16]。

1.4 根据风险层次实施分级筛查与隔离等管控措施 根据风险层次充分利用前述筛查手段,尽早、尽快筛查出可疑人员,采取隔离观察治疗等措施,尽量规避疫情播撒风险。将低成本的健康码查验和无接触式体温测量作为对多所有机场出入人群的筛查措施。将较高成本的核酸检测作为对重点人群,包括中高风险航班(目前主要是入境)旅客和保障作业人员(包括机场、航空公司、驻机场各单位、航站楼商户等正式员工、劳务派遣、外包单位员工等所有人员)的筛查措施。而对于高风险航班旅客,还要采取高几率发病阶段的集中隔离(目前为14天)和次几率发病阶段的居家隔离(目前为14天),期间进行多频次的核酸检测的高成本管控 措施。

深圳和南京疫情,与航空口岸作业人员相关[2]。因此,对于保障高风险的入境航班区域(包括机舱、旅客及行李通道、货运区域、作业人员的生活、居住区域等)的作业人员,也采取“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管控政策和高频次的核酸检测措施[17]。采取尽早、尽快筛查出可疑人员。

2 可疑人员的处置

综合国家、民航等相关部门的防控指南,以及其他国家的通用做法,如在机场发现发热、健康码异常等可疑人员,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置[18-19]:(1)立即登记可疑人员及密接人员(未采取有效防护下曾与其有1 m内近距离接触)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2)立即引领到临时隔离观察点(区)隔离观察;(3)及时通知机场医疗部门进行体温复测、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观察;(4)报告当地卫健部门,并配合做好发热旅客的交接工作,由当地卫健部门决定是否需要调派负压救护车,将其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核酸及抗体检测等相关处置;(5)当可疑人员离开临时隔离区后,对该区域及发热人员行走路径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如地方卫生部门明确可疑人员为疑似或确诊病例则进行终末消毒;(6)对密接人员和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工作人员健康进行跟踪观察,如可疑人员被明确为疑似或确诊病例,宜按地方卫生部门采取隔离观察及核酸和抗体检测等防控措施[20-23]。

3 可疑物品的处置

综合国家、民航等相关部门的防控指南,对被可疑人员污染的物品,包括行李、货物、垃圾等应进行消杀。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旅客的行李,应根据风险程度,在收运、装舱、卸运、交付等环节实施六面有效消杀,对转运的行李推车、拖车、转盘等设施设备和车辆,也应实施一定频次的消杀。对于入境航班行李,要确保六面到位的消杀程序。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航班(目前主要是国际)的货物,应进行卸货机坪现场消杀和入库消杀后方可入货运仓库[4]。对于转运和存储货物的拖车、仓库等场地、设施设备和车辆,也应按频次进行清洁消毒。

石家庄和南京的疫情,与入境航班的垃圾相关[2]。因此,必须加强中高风险地区航班(特别是入境航班)的垃圾,以及拆卸行李和货物外包装的垃圾,以及保障航班所产生的防护装备等垃圾的管控和处理。此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垃圾感染类进行投放、转运和处理。对于托盘货物外包装等非常巨大的垃圾,除在散托盘时实施内外喷淋消杀外,可采取弃置暂养池内多频次消杀,多频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清运无害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从事入境航班行李、货物、垃圾操作处理的人员,也必须严格实施管控措施和高频次的核酸检测措施[17]。

4 筛查与处置流程

4.1 出发旅客筛查与处置流程 总结目前各机场处置情况[12],归纳总结出发客运航班旅客筛查与处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出发旅客防空流程图

4.2 国内低风险地区到达客运航班旅客筛查与处置流程 总结目前各机场处置情况[12],归纳总结国内低风险地区到达客运航班旅客筛查与处置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低风险地区到达旅客防空流程图

4.3 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到达客运航班旅客筛查与处置流程 总结目前各机场处置情况[12],归纳总结国内低风险地区到达客运航班旅客筛查与处置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国内高风险地区旅客防空流程图

4.4 国际及地区中高风险地区到达客运航班旅客筛查与处置 调查目前各地区防控措施,对澳门等低风险地区航班,均按照国内低风险地区机场航班措施进行处置。归纳总结国际中高风险地区到达客运航班旅客筛查与处置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国际到达旅客防空流程

4.5 国际及地区中高风险地区到达货运航班处置流程 调查目前各地区防控措施[12],归纳总结国际中高风险地区到达货运航班货物筛查与处置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国际到达货物防空流程

5 展 望

疫苗护照(接种报告)是未来的通行凭证,伴随2020年底新冠疫苗研发成功上市获批,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以疫苗接种为主要手段的新时期,包含民航业从业一线工作人员在内的高风险岗位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全面推进。以色列研究证实辉瑞疫苗有效保护率达95%以上[25],我国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疫苗有效保护率也在90%以上[26],各类疫苗对目前的南非变异病毒均保持着有效的保护率。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让疫情彻底控制和国境的彻底开放有了一线曙光。

我国极力主张建立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27],受疫苗接种鼓舞,欧盟拟在2021-03推出电子疫苗护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已经开始推送国际旅行码,主要包含了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信息,虽然德尔塔变异毒株形成了一定的免疫突破[28],但目前证据显示疫苗仍然有效,仍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29]。不难预测,疫苗接种报告将是疫苗接种工作推进到一定阶段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通行凭证之一,而未来的筛查、处置和流程,都将围绕其展开[30]。

猜你喜欢
高风险核酸航班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睿岐喘咳灵治疗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