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三有三自”思政课堂教学的实践探析

2021-11-30 00:51柏红永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中职教学策略

摘要:依据当前思政课堂的现状,构建了“三有”课堂目标策略,建构了“三自”思政课堂操作模式,形成了“自知—自悟—自行”的思政课堂模式,提出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实施议题式教学、激活合作探究、建构多元评价”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课堂实践检验,取得了教学成效。

关键词:“三有三自”思政课堂;中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C-0033-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中职思政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然而,中职思政课堂仍存在着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实际,偏离学生专业学习实际的问题,存在着教师空洞说教、满堂灌的问题,还存在着教学评价的随意性、单一性、静态性、终结性等问题。加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形成了育人梗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思政课堂目标要求,建构了“自知—自悟—自行”的“三自”思政课堂操作模式。

二、构建“三有”德育课堂,明晰课堂目标策略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禀承生活德育理念,遵循“三贴近”原则,形成了“三有”德育课堂的目标策略。即:内容有用,通过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学之有用;学习有趣,通过营造生活教育课堂环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感到学之有趣;课堂有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实施案例、情景、现场教学,社会调查与实践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学之有效。

“三有”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使用区域课程资源、教材资源、社会资源、生活资源等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创设生活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营造充满乐趣的生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情境式、体验式、交流式、探究式等方法,从而达成内容有用、学习有趣、课堂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三自”思政课堂教学操作模式的建构

(一)“三自”思政课堂教学操作模式的内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创新实践了“自知—自悟—自行”的“三自”思政课堂模式,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知—信—行”的特点。“自知”,即问题导行,自学自知,“知”中包含知与不知,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自悟”,即探究学习,释疑解惑,运用所学,在案例、情境分析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懂得道理,产生信念;“自行”,即学以致用、实践拓展,通过实践运用、拓展训练,运用所学,指导学习生活实践。

“三自”的思政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议题式教学,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课内课外的学习实践,突出“课前学、课中用、课后拓”,打造立体的思政课学习模式。线上学习准备、线下小组合作、课堂探究体悟与践行、课后拓展,学习评价贯穿学习实践全过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二)“三自”思政课堂的教学策略

1.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三自”思政课堂,课前,通过泛雅平台、学习通等发布学习任务书、调查问卷,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小组线下交流讨论,达成初步的学习;课中,通过议题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检查学生所学,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案例、情境,在分析研讨中深刻领悟哲学智慧,并学会运用,进行拓展训练;课后,通过课外的生活实践,开放型的任务,将所学的哲学原理运用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人生规划,启迪人生发展。

2.坚持问题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先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生活,自觉探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通过分析探究,让学生明晰。在进行《哲学与人生》学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了六个话题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懂得了一定的哲学原理,也懂得了哲学智慧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再次回到开始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为什么我们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从问题中来,再到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去掌握“智慧”,启迪人生发展。

3.实施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学科内容承载方式和实现路径,并导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基于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广泛实践和积极应对现实政治课教学问题的一项理论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确定议题,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习得学科知识,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

如组织学生研学議题“内外因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时,通过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两种观点的课堂辨析与讨论活动,把学生带入具有充分民主、开放、思辨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自主辨识、自主分析、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让学生在运用分析中呈现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激发思考、在比较鉴别中深化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辩证思考、批判理解、理性论证和全面分析,实现学生亲历知识、思维和情感的形成过程,亲历问题的发现、质疑和探究解决过程,塑造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涵养和科学精神,启迪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有利于学生在议题探究和批判质疑中凝练品格,在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中生成能力,在辨析评价和反思选择中形成观念,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4.激活合作探究。学习任务,有效激发了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探究共同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课前任务单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搜集多方资料,通过对小组任务的完成,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对哲学理论的认知需求。如在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的学习准备环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单要求,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PPT等;课堂上完成小组汇报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在小组任务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成了学习效果。

5.建构多元评价。针对德育评价的随意性、单一性、终结性等问题,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主动参与、任务成果、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水平等重要指标,建立学生活动成绩评价量表、课堂学习效果评价量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在课堂教学中,依托评价量表,整合多种评价因素来“激励”学生,并通过自主评价、团队评价、活动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接纳自我、提升自我;通过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展示自我,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性。

(三)“三自”思政课堂的实践案例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1.紧扣“智慧人生”设计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包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含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含有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哲学与人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十九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进行教育。课程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通过五个单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

课程还打破了人生哲学的框架体系,从中职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出发,对诸多的人生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挖掘与哲学基本观点与人生问题的结合点,实现了一个基本观点与一个人生基本问题的对接。

人生需要智慧,拥有智慧人生才会更美好。中职学生要积极学习哲学智慧,学习“己欲力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自己,帮助别人”的智慧境界,成就智慧人生。据此,将教材内容整合为三个项目:用智慧启迪人生发展,用智慧促进人生发展,用智慧实现人生价值。

2.围绕“人生发展”设计主题。针对学生正值青春期,生活经验有限,缺少哲学的智慧,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的问题,在教学“用智慧启迪人生发展”这一项目时,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人生问题相融合,让学生在联系、变化、矛盾的学习中,学会选择、行动,能动地发展人,启迪智慧,发展人生。将项目细化为三个主题:在联系中,用选择的智慧发展人;在变化中,用行动的智慧发展人;在矛盾中,用能动的智慧发展人。

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主题一,在联系中,用选择的智慧发展人。细分为四个议题,分课时进行学习运用。

自知:课前任务驱动——任务书,未来职业调研。

自悟:课中自主探究——课前自制情景剧、视频《选择》、调研报告、歌曲、心理健康游戏导入。议题式教学,探究“回忆儿时梦想”、正反案例对比、问卷调查;主题作品展示、体验两把椅子、李子柒的成长视频;两个小实验、小组展示、打电话实验;连线、画图、七嘴八舌话人际。

自行:课中课后拓展练习——学习十九大报告、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理想分析、采访优秀毕业生,自我评定人际关系,被疫情重塑的人际关系、完成“冲突卡片”。

(2)主题二,在变化中,用行动的智慧发展人。细分为四个议题,分课时进行学习运用。

自知:课前任务驱动——任务书,小组学习,领任务、做筹划、分工、排练四个党史小故事。

自悟:课中自主探究——看漫画、歌曲欣赏、《命运交响曲》导入。议题式教学,赛一赛、刻舟求剑的故事、图表法、案例分析、说规律、小组汇报、诗歌漫画,图片展示、欣赏漫画、视频、小故事《农夫拾草压死驴》、早知道吃半个饼、分组游戏、寓言故事、案例分析、视频、学唱歌曲,视频《千手观音》、感悟孟子诗词、小组分享名人事迹、小组讨论、分享,看新闻、小小辩论赛、十九大视频。课堂党史情景剧展演。

自行:课中课后拓展——课前任务展示,火车接龙、欣赏歌曲,填写“怎样看待我们的人生”,学唱歌曲、分组创作情景剧。写观后感。

(3)主题三,在矛盾中,用能动的智慧发展人。细分为四个议题,分课时进行学习运用。

自知:课前任务驱动——任务书。

自悟:课中自主探究——视频导入、情景剧导入、塑料袋的使用、故事导入、案例对比分析、情境模拟、视频分析、名言赏析,歌曲赏析、互评梦想、党史精神学习,头脑風暴、漫画赏析、游戏助力、案例分析、情境分析,诗词赏析、漫画、故事续写、辩论赛。

自行:课中课后拓展——搜集自律自强人物、调查报告,自我认知分析,运用今天所学解决塑料袋问题、党史学习,了解学姐的成长经历。

“三自”思政课堂的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让中职思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喜欢的课堂。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三有”课堂目标策略、“三自”思政课堂操作模式,有效改变了当前思政课堂的现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效,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责任编辑:王新国

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时代职业学校‘三有课堂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YB124)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9-06

作者简介:柏红永,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宿迁,223800)党委副书记,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中职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