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一主”打造高水平“EQAV”教师队伍的探究与实践

2021-11-30 00:51陈跃芬戴志浩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陈跃芬 戴志浩

摘要: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坚持“梯队建设、重点培养、全面推进”的原则,推进发展以25个校级名师工作室、专业团队建设为抓手的优秀教师孵化工程,“雏鹰展翅”“大雁领航”“鲲鹏翱翔”系列化的头雁培育工程,“高校专家+企业工匠+教师团队”的创新教学团队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校企协同培养,高校专家引领,推进多层次的师资素质提升。

关键词:“三引一主”;“EQAV”;优秀教师孵化;师资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C-0044-04

一、实施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中等专业学校如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施并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短板”,着力破解制约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当前农村中等专业学校面临的问题[1]。

近年来,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在溧阳市政府、教育部门牵头下,依托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以专业为纽带,以高校为引领,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溧阳市职教集团,涵盖机械、电子、化工、建筑、农林、学前教育、烹饪、电梯等专业领域。集团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除了政策与资源的保障与整合外,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结构相吻合并能與专业调整保持动态适应,与未来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吻合,既能够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形势发展,又能够满足未来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尤其重要。

二、实施途径

2019年,溧阳市职教集团在高水平现代化示范校建设背景下,坚持学校文化引领、高校专家引领、企业师傅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三引一主”理念,秉承“梯队建设、重点培养、全面推进”的原则,打造一支高水平的“EQAV”教师。“EQAV”即ethics quality and ability of vocation,也就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2]。通过校企协同培养,高校专家引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具体见图1。

图1 “三引一主”打造高水平“EQAV”师资培养模式

(一)实施高校导师引领“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集团学校梯队式教师队伍的形成,根据学校内涵提升需要,溧阳市职教集团聘请江苏理工学院9位博士生导师,实行“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3]。

1.“雏鹰展翅”:以常州市、溧阳市四类优秀教师评选为依据,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选拔,进行名师引领、师徒结对等,培养40名以上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以及良好教学基本功和发展潜力,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优秀的青年教师。

2.“大雁领航”:重点选拔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潜力的教师,聘请高校名师或专家担任导师,对培育对象的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培育出一批省级名师。

3.“鲲鹏翱翔”: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在职教或者企业名师的引领下,组建由35岁以上4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企业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专兼职师资团队,形成校级优秀教师团队25—30个,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二)实施企业师傅引领“校企协同培育教师新路径”,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

1.借助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的平台,实施校企协同培育教师的新路径。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整体设计建设规划,在企业师傅的引领下,对实训场地、实训设备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学校专业教师共安装了实训电梯井道16台、国际一线品牌电梯12台、扶梯2台,并自制了电梯门机实训设备19套。通过教师与行业的交流,基地将电梯专业最前沿的新技术、新思维带给企业员工,专业教师将行业的优秀经验、最新技术带回学校,达到校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这种途径,学校电梯专业有40多人深入企业锻炼,培养了26名技能过硬、各有专长的电梯专业教师。

2.与上上电缆、海滨基地等优秀企业共同建立了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大力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理念,实现教育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实现对校企合作、共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有助于深入探究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以“合作共赢”的机制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有德行、有责任、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增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引导教师在行动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提升、自主发展。

(三)实施校园文化引领“核心素养提升工程”,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1.确立包容向善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价值取向。在工作中,凡事看正面、看积极面,学会欣赏和赞美,学会换位思考;崇尚阳光心态,学会感恩,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像关心自己孩子成长一样关心学校的发展,像爱护自己家庭一样爱护学校。

2.确立积极进取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态度。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教师要敢于正视这些困难和挑战,并以探索的勇气去认识困难,以无所畏惧的胆量去解决困难,才能推动职业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提出教师要敢于直面竞争、参与竞争、磨炼意志、优化性格、开发智慧、增长才干,以求索进取的文化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在激烈的人生竞争中超越自我,成就一番事业。

3.确立务实求精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追求。以务实的工作创造精细的管理、精致的成绩、精品的成果。“务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的每天多付出一点。秉承着这样的校园文化,学校要求教师每一项工作都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把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做到极致。

三、项目特色

(一)精心设计培养机制,明晰师资队伍发展提升路径

通过“高校专家+企业工匠+学校管理+教师团队”的创新教学团队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校企协同培养、高校专家引领、学校文化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推进多层次的师资素质提升,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6家企业参与下,9位江苏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和学校36位一线教师结成师徒,开展签约培养,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素质提升。

(二)构建管理体系,贯彻“四方三层”管理体制

建立学校、高校、企业、个人“四方三层”管理体系,成立学术工作委员会、高校导师团队、学校名师工作室,形成学校发展及个人发展共同体。学校提供培养对象,组织教学与培训工作。高校与企业负责业务接洽、行业指导、人才安置,整合各方育人资源,引入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制定并完善校企合作运行与管理等制度,促进信息共享、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协作服务[4]。

(三)推行新型培养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改变以往教师单纯在学校工作中求发展的形式,形成以教师主动参与、高校高屋建瓴、企业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教师深入企业或高校参与管理、学习、指导等行为,学校和高校、企业、个人共同获益,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专业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5]。

四、实际成效

(一)健全了教师管理机制

建立适合的教师选拔、上岗资格考核、骨干教师选拔、职务晋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师荣誉等级认定办法》《教师发展培养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外聘教师管理制度》等。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确定教师的岗位工作目标、任务职责。

(二)教师队伍成长迅速

通过项目落实,目前学校有江苏省名师工作室1个,常州市名师工作室5个,溧阳市名师工作室3个,“三创”导师工作室4个;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省领军人才1名,正高级讲师1名。学校是“江苏省名师工作室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级“教育部教师培训基地”。2019年,学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3金1银1铜,省级5金21银20铜的好成绩。2020年、2021年分别再获5金14银12铜、5金6银12铜的佳绩。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个,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3个。2020年获国家级教学大赛1金,省级2金3银6铜;2021年获省级教学大赛3金2银4铜。

(三)科研硕果累累

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市级课题18项。近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0篇,获课堂教学大赛(信息化大赛)二等奖及以上20个。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常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同时,学校还是江苏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单位。学校注重教师培训,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组织教师荣誉等级认定等,完善机制,不断促进师资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95%以上。

(四)人才培养独占鳌头

学校除在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外,还设立了“丁春尧奖学金”,每年3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的师生。对口高考再创辉煌,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领跑常州对口高考。

五、体会与思考

学校重视教师个人发展,给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教师提供机会。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主动发展意识强烈,教师专业成长进步明显,重视团队合作,学会资源利用,懂得创新教学[6]。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在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育科研、教学成果奖项等方面成果颇丰。

当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师资队伍结构来看,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比例还不均衡,尤其缺少专业带头人和职教专家;一部分兼职教师有名无实,真正的行业专家来校上课难以有规范有计划地落实,兼职教师难以与学生保持密切接触,同时兼职教师也很少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修改和调整等教学活动,对教学计划的整体把握不如专职教师。学校组建职教集团之后,专业众多,面临着随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在现代职教体系的推进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快建设速度。

参考文献:

[1]阳征保,肖淑葵.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因素与对策的再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2]黄新文,曾莲英.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及其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3]杨淑娥.提高高职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3(4).

[4]刘芳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6).

[5]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等教育管理,2009(1).

[6]张文安.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创新模式[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1).

责任编辑:章跃一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重点资助课题“城乡一体视域下溧阳市职教集团产学研结合模式与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HZDZZ2019005)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8-29

作者简介:陈跃芬,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溧阳,213300)教师发展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戴志浩,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溧阳,213300)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溧阳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