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减”工作为核心,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1-11-30 08:34本刊编辑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轮岗双减学科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

8月17日,北京市作为全国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9个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发布了“双减”政策。这既是对国家“双减”政策的回应,同时也结合了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国家“双减”政策。为了能对北京“双减”政策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同时明确各方责任,共同推进北京“双减”政策的落实落细,本期,我们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教授、东城区和密云区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北京一线中小学校长和校外教育机构负责人等,分别从思想认识、区域探索和基层实践等层面,对北京“双减”政策进行了梳理、解读,以期起到解疑释惑、强化责任和引领作用,共同营造首都教育良好的育人生态,推动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双减”工作进行了指导和部署。当前,“双减”工作成为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那么,为什么“双减”工作如此重要和迫切?

因为,近些年,教育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学生的作业负担越来越繁重,有时直到深夜还在埋头苦读;学生参加的校外培训越来越多,课余时间大多奔波在从一个培训班去另一个培训班的路上;家长越来越“鸡娃”,不断地给孩子“加作业”“报班”……而这些最终都导致了学生越来越累,在书山题海中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更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发展个人爱好,家长越来越焦虑,生怕孩子少学一点就会被别人落下,教育成了沉重的负担,重重地压在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肩上。这种“畸形”的教育,从学生和家长层面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健康家庭关系的建构和维系;从国家层面看,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不利于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教育体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了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恢复良好的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工作势在必行。

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双减”工作中,北京市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率先启动“双减”专项治理行动,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高站位:高位統筹谋划,健全教育体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要统筹好大、中、小、幼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也要构建更良好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在宏观层面上团结一切力量,焕发出教育改革和促进学生成长的蓬勃力量。

因此,“双减”不是简单地减轻学生负担,而是要在减轻过重的课外补习负担和作业负担的基础上,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整体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实际上是要构建课内和课外相统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合作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减下去的是作业,增上来的是教育质量和效率。

北京市将建设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双减”工作的主要目标,形成专班推进、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在市教委新设校外培训工作处,建立市区两级“双减”工作专班。

一是校内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加大改革力度,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提高学校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二是校外培训规范有序。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防止无序扩张,严查各类违规培训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环境。

提质量:规范教学秩序,优化课堂教学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双减”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让校内教育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秩序,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要严格按国家的义务教育标准实施教学,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不超纲,不提前;要严格约束规范义务教育学段的考试,优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要不断深化高中招生考试方式改革,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和成绩呈现形式,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要落实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和基本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双师课堂”和融合课堂建设,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要科学做好幼小、小初衔接,引导教师遵循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减负担:统筹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本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而如今,繁多的作业却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既不利于作业功能的良好发挥,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减轻学生课内负担的重要切入点。

北京市要求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和针对性,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控制作业总量。同时,教师要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改进课堂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作业管理。进一步完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学校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加强质量监督。作业必须在课内布置,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标。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是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三是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四是用好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保服务:提供课后服务,丰富课外供给

教育在课上,也在课下。为了让学生在放学之后的时间和空间里也能享受到系统的、高质量的教育,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满足家长对孩子享受更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北京市积极回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统筹课内课外两个时段(三点半之前和三点半之后)、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校內课后服务资源和校外课后服务资源),丰富校内课后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作为学校整体教学的一部分,共同设计和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课后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课后服务中进行学业上的答疑、辅导、巩固、提高,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帮助学生解决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学业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如组织开展体育锻炼,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组织开展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包括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科讲座、劳动实践活动等,更多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还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完善线上公共教学平台,打造“双师课堂”等。

课后服务将实现三个“全覆盖”。第一是实施范围全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民办学校都要开展好课后服务。第二是时间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都要开展课后服务。第三是服务对象全覆盖。学校向全体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促交流:教师交流轮岗,优化资源配置

北京市将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推动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增强优质资源的辐射,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交流轮岗的对象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干部)和教师。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城区完善学区(教育集团)改革,着力推进跨学区(教育集团)交流轮岗。优化学区(教育集团)结构,努力实现学区(教育集团)区域内全覆盖(过去的以单一学校、班级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供给方式,调整为学区、教育集团的供给,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见到更多的老师,这实际上是供给主体的变化)。从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推进学区(教育集团)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二是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除此之外,在校际、集团之间,甚至区域之间,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教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不仅仅是按照教师职称的高低或者是荣誉的高低去流转,而是根据需求进行流转。比如,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关注学科组、年级组怎么发挥作用,所以在交流轮岗中,既有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也有适合开展课后服务、适合进行作业研究和考试评价研究的不同岗位的教师,因岗因需确定调动的比例。

北京市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和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工作条件之一。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

目前,北京市确定了东城区和密云区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先行试点区。下一步,全市将有计划地逐步扩大试点,在2021年年底之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试点。

严管理:规范校外培训,推动有序发展

校外培训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因此,北京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防止无序扩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严格审批准入,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类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强化经营活动监管,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全面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严禁资本化运作;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等。

北京市还每周对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转办。建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科学管理,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目前,北京市各区已经陆续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切实发挥好校外培训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轮岗双减学科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学科新书导览】
常态化教师轮岗谨防“过客”心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