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病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控

2021-12-01 03:27昭日格图石剑华合希格卢业宏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布鲁布病氏杆菌

毛 冉 林 鑫 昭日格图 石剑华 合希格 卢业宏

1.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赤峰024000;2.内蒙古赤峰市农牧局,内蒙古赤峰024000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雌性动物流产,雄性动物出现附睾与睾丸炎,人发热、疼痛、乏力、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育能力等[2]。近年来,我国肉羊养殖行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肉羊养殖效益也不断提高;市场交易活跃,牲畜及其产品的流通加快,布病传播渠道广泛,不仅危害养殖业健康发展,也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虽然有很多疫苗用于畜间布鲁氏菌的免疫,但是还没有理想的人用疫苗,所以人间布鲁氏杆菌病控制主要依靠畜间防控来实现[3]。目前尚无有效消灭布病的措施,因此在生产中做好布病诊断和防治尤为重要。

1 流行特点与传播途径

1.1 流行特点

布鲁氏杆菌病的分布十分广泛,迄今已发现60多种动物都可以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一般处于性成熟和妊娠期的羊容易感染此病,初次生产的母羊发病率最高,随着生产次数的增多,抵抗力增强,患病率就会降低[4-5]。患病母羊通常仅发生1 次流产,个别母羊会出现2次流产的情况。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年龄较小的动物及老龄期动物也不容易感染[5]。本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产仔季节为多发期,但因交配季节多在秋季,使春季发病率更高。一般布病的发生率在牧区要显著高于农区。

1.2 传播途径

羊布病传播主要为接触性传播,接触患羊的死胎、饲料、排泄物及分泌物都会被感染。布鲁氏菌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等侵入,患病公羊的精液中也含有大量的病原菌,交配时经生殖道进行传播。大多数临床发现感染布病的人多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职业有很大的关系[6]。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5~180 d,也有的携菌患者终生不会发病。典型症状多为妊娠母羊在妊娠3~4个月时出现流产,大部分患病母羊阴道分泌灰白色或浅褐色粘稠物,流产后出现子宫内膜炎以及关节炎等症状,并伴有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无精打采等现象;公羊则会出现关节肿痛,伴有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羊可以看到,妊娠母羊流产胎儿的胃内有浅黄色或白色絮状物,胸膜腹腔内存在淡红色液体并混有纤维素,胎衣表面有大量纤维素絮状物或脓液,其胎膜厚度明显增加。妊娠母羊肝脏、脾脏还有淋巴结出现肿胀或形成特征性肉芽肿,有时会出现局部坏死灶。

4 诊 断

4.1 临床诊断

妊娠母羊出现流产且流产后胎衣不下等常见临床症状,据此可初步怀疑为布病,确诊仍需实验室诊断。在临床诊断采样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采样人员被感染。

4.2 病原学诊断

该方法包括改良萋-尼氏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布鲁氏杆菌Bruce-Ladder 检测等,其中布鲁氏杆菌Bruce-Ladder 检测方法可对多种布鲁氏杆菌株进行准确鉴定。病原学诊断虽然被认为是布病检测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分离率低、耗时长、对生物安全要求高,一般不具条件很少选择。

4.3 血清学诊断

常用血清诊断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r)、乳环状试验(CYT)、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等方法。

目前基层兽医检疫工作中最常选用的方法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其操作简易、方便,价格便宜,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但是容易出现假阳性,生产中可用于初筛。SAT 检测作为复诊的方法,是我国进行该菌检验的法定检测试验,能够量化,单独使用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相比之下,ELISA 检测快速、方便,特异性高,其敏感度高于SAT10~100 倍,在2002年就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国际贸易指定实验方法[7]。目前在布病检疫时,可以用RBPT 进行初筛,阳性结果用ELISA 进行确诊。CFr是国际上用于布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检测方法对牛种、绵羊种以及绵羊附睾种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猪种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不适用于猪种的诊断。CYT 是对奶牛布病检测的常用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对机体刺激小,可减少奶牛群体的应激。由于布氏杆菌分离培养耗时长,生产要求高,不易分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PCR 基因扩增技术用于布病诊断。PCR 方法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还可以对菌种进行鉴定,在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5 防控措施

由于目前布鲁氏杆菌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严格按照防疫部门要求,完善防疫体系、落实防控责任、加大检验检疫力度、细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强化防护意识才是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

5.1 完善防疫体系

1)抓好基础免疫工作。做好牛羊布病强制免疫工作,结合区域内布病流行状况,制定完善的免疫接种方案,并建立接种档案,建立有效的防疫体系,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2)加强监测与流行病调查工作。相关部门应每年对当地牛羊等易感动物进行血清学检测1 次,对于高发的月份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增加检测次数。做好重点场所、重点畜群的监测和流调工作,做到详细掌握牛、羊等易感动物布病流行状况,了解高风险区域布病传播的风险因素,为布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对检出的阳性畜,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扑杀和无公害处理。

3)做好检疫监管工作。应遵循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如果必须要引种,应认真做好对引种羊的监管工作。加大饲养、运输环节的检疫监管力度,特别是对贩运集中点、育肥大户等关键环节和关键点的布病监管,严格跨省调入活羊的申报、审批手续。加强落地监管,对阳性羊只禁止买卖、隐匿,禁止与其他非疫点的羊混群饲养。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经营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严禁无检疫证明、无检疫标识的动物进入屠宰场。对于外来的牛羊牲畜以及肉制品,要严格进行免疫检查,坚决拒绝采购疫区的牛羊及其肉制品。

4)加强消毒灭源工作。结合春秋季集中免疫,开展消毒灭源,对病羊圈舍、活动场地、用具等污染场所进行规范消毒,消除隐患。

5.2 落实布病防控责任

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养殖者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基层免疫工作,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养殖、调运、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场所和关键环节监管,落实产地检疫、落地报告验证、运输车辆备案等制度。加大疫情巡查和排查力度,督促基层建立分片、包村、包场、网格化疫情监测排查机制,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5.3 强化防护意识

布病属于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在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要重视关于疫情防控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可开展布病防控培训会,通过书面、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养殖人员、兽医、协检员、防疫员、饲养屠宰加工企业人员、动物及动物产品贩运经纪人等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明确患病牛羊的正确处置方法,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扑杀,有效避免牛羊布病的传播与扩散,减少损失。

5.4 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布病扑杀补贴标准

饲养地如出现布病疫情,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防止疫情扩散。按照规定,国家的补贴标准是扑杀1 只羊补贴600元,羊的市场价是2 000元左右1只,相比较而言,这个补贴标准相对较低。政府应提高阳性羊扑杀补贴力度,将补贴落到实处,减少养殖户的整体经济损失。同时要实现无害化处理的经费投入,保证牛羊布病有效预防。

猜你喜欢
布鲁布病氏杆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鲁笑了
影子布鲁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布鲁氏杆菌病的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