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菜场发展的模式

2021-12-01 05:39赵凯立张文谱吴阿静李佳豪
湖北农机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菜场菜市场菜品

赵凯立 张文谱 吴阿静 李佳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3)

1 传统菜场的现状及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也促发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新鲜高质的果蔬肉禽产品,成为人们追逐健康化生活的目标之一。而类似传统菜场这样混乱的管理制度以及对菜品保护不到位等交易渠道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再加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电商、生鲜超市以及各种配送到家等新型购物渠道应运而生。对比其规范的经营模式、选购方式和完整成熟的配送体系,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传统菜场望而却步。

2 传统菜场存在的问题

2.1 供应流通渠道长

传统的农贸菜场中间渠道多,供应链长,一个菜品从生产端到商贩手里,至少需要经过4个中间商。这样的多次倒卖,对菜品的损耗是不可估量的,物价也因此被大大抬高,菜农的劳动成果被中间商哄高价格卖出,最后全由消费者买单。因而,不实惠的价格使传统菜场丧失了不少消费者。

2.2 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

环境问题是传统农贸菜场最大的软肋。传统的农贸菜场不仅摊位面积小、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还易出现因排水系统不畅和停车管理混乱,从而造成交通道路堵塞等问题。再加之菜场的商户多为个体商户,人员结构复杂且年龄层次偏高,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食品安全以及商品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很难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购物体验。此外新冠当前,传统农贸菜场的商品多方供应转手,中转商多且商品来源不易追溯,使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对于菜场改造方面,政府投入过少,导致各地菜市场建设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菜场改造,离不开政府投资,在一些菜场改造过程中,未能享受到相关土地使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1]。此外,顺应全国对“互联网+”企业的大力推进,政府更注重推广线上销售而“冷落”传统农贸菜场。

2.4 疫情影响

由于疫情暴发,各大线上生鲜平台临时取代大型超市和线下菜市场,成为民众的“菜篮子”,从App下单,在家附近的社区生鲜点自提,成为“闭关”期间的主流买菜方式。如此看来,今年的特殊背景改变了许多人的买菜方式,线上买菜已逐步变成未来的主要趋势,逐渐代替传统菜场。

3 传统菜场的完善

3.1 优化消费者体验

(1) 注重菜品质量。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相比同类菜品,绿色、健康的菜品更容易博得消费者好感,满足消费者的采购需求。

(2)价格公正合理。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不论是网上查找信息还是货比三家都非常容易。因此,价格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吸引更多客户。

(3)诚信经营。诚信是经商之本,大至企业兴替,小至市场购物,只有做到诚信,才能赢得消费者,更持久地发展下去。

(4)兼顾人性化,适老性需求。老年人作为传统菜场的主体消费者,各类型菜市场类设施根据自身规模考虑完善相关配套,具体包括无障碍建设、休息设施、公共厕所等[2]。

3.2 利用社群关系,实现品牌效应

菜市场多集中于小区居民楼附近,消费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社群关系,菜品的好坏通常经过邻里街坊的口耳相传,尽人皆知。一方面,传统菜场应该利用这种社群关系,探索社群经济,发挥自身与居民之间长期建立起来的黏合度,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赋能,实现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化、标准化的转型升级。每个商户都应该经营好自己的摊位,增强比同类摊贩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达成品牌效应所带来的长期收益的目标。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建立菜场粉丝群,以发布最新福利信息和收集客户反馈意见为功能,以利用社群关系网来巩固为目的,拓宽知名度,保持品牌生命力,促进传统菜场可持续化发展。

3.3 构建云端菜场,线上线下同步布局

在传统菜场的基础上,整合菜市场摊贩的优质资源,利用互联网,在菜市场周边数公里范围内构建云端菜场,并运用“送菜到家”的模式连通线上和线下进行经营。同时,运营过程中打通线上线下的经营渠道,积极发展线上交易和物流配送,并与电商及配送平台建立密切合作,形成垂直供销、线上订购、连锁配送等经营模式,让传统菜场焕发出新的生机。

4 结语

传统菜市场的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升级,并非是网络工具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单单靠技术赋能就能实现的。我们更应该拓宽思路,打破传统菜场和云端菜场竞争对立的局面,尝试农贸市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线上新经济,破浪而行。相信不久的将来,凭借各方的努力,传统菜场能够克服现阶段的各种不足,实现其自身的转型升级,迎来它的新纪元。

猜你喜欢
菜场菜市场菜品
菜场
迷惑菜品又来了
烦人的装修声
如何加强菜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微妙地共舞
微妙地共舞
热闹的菜场
买菜记
菜市场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