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基模视角下多学科学习需求引导机制探析

2021-12-01 06:33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导向个体

易 魁 李 懿 郭 际

(1.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77)

0 引言

在心理学研究中,需求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缺失环境下人们对于内外部环境客观要求的主观反映[1]。因此,从心理学视角上看,学习需求即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渴望程度,是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以及发展需要,在学习动机驱动下产生的即时反应。学习需求主要可理解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多维综合体,既是用人单位或组织对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又是学习者目前实际水平与社会希望其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2]。Maslow经典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5个等级结构[3],多学科学习需求是典型个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有机表现,是社会主流思想的认知方向。在新时代,多学科学习不仅关系到社会个体生存能力的有效提升,也意味着社会关系、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总体发展的持续向好。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相关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教育系统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复杂、多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4],多学科学习需求已形成新的导向[5],是教育系统新时代新要求与新特征的核心表现[6],厘清多学科学习需求网络机制研究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1 多学科学习与系统基模分析

1.1 多学科学习

如今多学科交叉融合概念的出现及贡献性作用使其本身在学科建设领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7]。交叉学科是综合性科学,是指两门以上的科学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不仅分别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自的内部,而且还发生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碰撞[8]。在交叉学科的发展下,业界开始衍生出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这一概念。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包括专业复合、能力复合、素质复合以及创新精神等4个方面,而交叉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具备实践性、复杂性、知识突变性、开放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9]。具体上看,交叉学科下对于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人才的培养是极具价值的,交叉学科的形成直接促进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形成以及对科学发展整体化的推动,加快新兴学科建设[10]。在此基础上,目前学界未有多学科学习的标准概念认定,但已在研究中逐渐达成了共识:多学科学习是一种认知方式而非模式化的培养定式。多学科学习来源于交叉学科的建设之中,却高于其本身。多学科学习要求培养者和受教育者尽可能多接受跨学科专业知识当中的方法思路,而非完全同复合型人才一样,完全掌握多种学科的专业化知识系统。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使得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具有多学科特征。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这样的学习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进而适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1]。因此,对多学科学习需求的定义,可认为是一种基于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利用其方式方法解决工作或科研问题的人才的需求。多学科学习需求本质上是一种大众化的学习认知方式,它的产生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和时代发展的人才要求。

1.2 系统基模应用

多学科学习需求归根到底是一种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产生的现实需求。利用需求理论对其形成机理进行解构具有科学有效性。因此,对于多学科学习需求的系统形成过程分析,本研究将采用学术界较为公认的马斯洛需求理论、ERG理论以及麦克莱兰需求理论视角予以论证,并通过系统基模搭建需求的演变模型构建,综合论证多学科学习需求存在的必要价值。具体上看,本研究将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导向特征,建立以导向因素为主的“因势利导”系统基模,以阐述社会发展下多学科学习需求对于个体或相关行业的重要性,并透过当前各行业对于多学科背景人才的需求实际,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下人才与掌握多学科学习方式人才,以此建立“优胜劣汰”系统基模。该研究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前瞻性。

2 多学科学习需求引导机制构建

2.1 “需求发展”基模

“需求发展”基模是以个体需求为基础,探讨3种需求理论发展演变下,多学科学习需求存在的必要性研究。从个体需求的角度来看,在多学科背景人才需求激增的社会趋势下,影响多学科学习的关键要素应当综合3种需求理论的发展沿革以及需求层次上的互动融合。

具体上看,层次的演化推动是多学科学习需求系统形成过程的基础动力。在关注社会导向的同时,认识社会个体对于多学科学习需求的动力来源是证实多学科学习必要性的先决条件,若是只关注社会导向,往往会忽略基本需求的力量所在。社会群体是由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社会需求导向往往来源于社会个体需求观点共识的达成。“需求发展”基模,即是在该理论背景下对于系统本质的探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种,随后经过ERG理论以及麦克莱兰需求理论的完善,逐渐将需求推向3个主要层次,即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层次需求。在多学科人才需求激增的社会大环境下,成就需求和权力需求是个体认为应当进行多学科学习的本质基础。归属需求追溯其源头所在,它实际上是一种生存需求和关系需求的综合体,是多学科学习在达到一个阶段后为了更好地寻求发展所要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对于需求发展系统的层层推导,可以明确两个事实:一方面,社会总体的需求导向趋势对多学科学习必要性的影响并非绝对,多学科学习需求往往存在于一定范围,仅适用于个体在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后为寻求更好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突破方向和学习方式,进而更加匹配社会人才需要。因此,多学科学习需求目前集中存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水平人才需求单位。另一方面,多学科学习需求具有必要性,通过对需求理论推演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任何社会个体为满足更高需求,都将在一定基准时寻求突破,多学科学习的必要性由此突显。这一发现可以说明,多学科学习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存在于高等教育,其同样可以推广至其他等级教育中。

2.2 “因势利导”基模

因势利导的形成源自于两个维度:一是源于需求导向性的形成。在新时代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形成了两种主要导向模式,即战略要求为主线的导向性结构,多学科学习逐步上升为一种社会必要性需求。二是多学科综合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即基于多学科的发展规律,由通过发展进程的合力促使多学科学习需求的最终形成。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专业化学科逐渐走向多学科融合发展形式。国家科技领域建设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亟需多学科深入融合,从而加速各学科新热点与新成果的产生,多学科学习需求在战略引领下正逐步深化。与此同时,多学科融合战略要求也推动了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导向性变革,致使多学科学习在总体上得以认可,深化发展成为必要。总体上来看,多学科学习需求的出现绝非偶然,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教育模式的发展为多学科融合创造了基础性环境,进一步促使了多学科学习方式的推广以及这种需求的形成。

综合战略导向角度和多学科自身发展的实际来看,两种合力直接促成了多学科学习需求的形成。由此可见,多学科学习需求的产生不仅源于学科发展的探索结果,也是在一定宏观导向性背景下的时代要求,其现实价值在于高校应当抓住机会,牢牢把握改革契机,通过导向和发展的“双刺激”系统,解决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瓶颈性问题。具体上看,社会人才需求是社会发展模式的风向标,用人单位要通过多学科背景人才早期输出的契机,改善整体用人水平,提升单位运行效率,反馈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方向,为教育改革提供指导性参考。

3 结论与展望

多学科学习需求的发展立足于个体需求理论的基础架构之上。通过“需求发展”基模能够发现,社会总体的需求导向趋势对多学科学习必要性影响将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其主要促成因素在于社会高水平人才需求激增的大背景下个体为实现自我突破和满足个人需求要素,个体往往迫切希望得到多学科学习模式的相关教育资源。就当前多学科学习需求普及发展实际来看,立足于个体角度,多学科学习方式是一种可选性需求,个体的生存和关系需求层面并不受其牵制。多学科学习需求目前多集中存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水平人才需求单位。结合当前社会部分人才资源饱和的实际现象可知,就多学科总体发展而言,未来此类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从而关切到每个社会独立个体的生存问题。所以,深化多学科需求发展,任何社会个体为满足更高需求,都会在达到一定基准时寻求突破,多学科学习的必要性在此阶段将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同时,多学科学习不仅可以存在于高等教育,其具备推广可能性,在相关政策和模式上给予一定扶持,对各等级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开创性探索意义。

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当前人才输出模式和社会需求导向不匹配的实际现象。结合“因势利导”基模可知,多学科学习需求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国家战略导向和多学科发展演化的“双刺激”系统,说明了多学科学习需求的产生在当代社会的实际价值,其中国家战略导向立足于宏观视角,通过各种中介要素,在社会发展中提出了多学科学习的客观需要。多学科发展演化的阶段性表现同样证实了多学科学习需求满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特征。另一方面,当前人才饱和所造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桎梏反映出人才输出模式的局限性。对于多学科学习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竭动力的治本之策。因此,基于需求导向和现实问题,本研究系统中的教育改革现状与当前现实问题不能有效对接是造成多学科学习教育发展迟滞的首要问题,只有失衡双方彼此及时反馈、实时跟进才能使教育改革走向和政策方法得到有效改善。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导向个体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数读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