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梯度设计
——以基础较弱学生的指导为例

2021-12-01 10:49王新芳
初中生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鼠标垫文体笔者

■王新芳

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他们的写作基础也相对较弱。而有些语文教师要么通过机械的“写作技法”对这类学生进行训练,要么崇尚“自然天成”,放任自流。这两种思路都不可取。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对教学进行梯度设计,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式。学生只有找到了方法,才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

一、聚合性微型写作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渐次推进,指向明确,但是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想要达成学习目标,依然颇具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放慢脚步,以学习者为中心,持之以恒地开展日常化指导,进行聚合性微型写作训练。

聚合性微型写作强调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地聚力,同时给出具体可行的微型写作要求,让学生易于操作。实践证明,在七年级开展这样的写作训练,能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心理上的慰藉,能够唤醒写作基础较弱学生的动笔意识。

七(上)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给出的宏观目标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其中涉及不少具体的写作能力要求,比如观察生活的能力。文本中提供了一些训练范例,但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大了些。所以,笔者针对性开展了聚合性微型写作活动——“观察那树”。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在校园里认领一棵树。每名学生在阳光灿烂的中午,观察并记下自己认领的树的名称、在校园中的位置、此时的状态及它的周边环境。

2.第二天观察树并进行微写作。傍晚放学时分,学生再次观察树的状态,并与昨日的状态进行对比。本次微写作要求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3.第三天观察树并修改昨日的习作。自由选择一个时间段,尝试给树起个昵称。嗅嗅叶子的味道,摸摸枝干,听听风吹过的声音……调动多感官,全面感受,并修改充实昨天写的习作。

4.第四天查找资料并继续充实习作。搜集与树相关的诗文,尝试将其融入文章中。

5.第五天完善习作。想象树下发生过的美好温馨的故事,也可以尝试以树的视角来写作,注意细节描写。

此次的聚合性微型写作训练活动,给出不同的观察任务,将运用修辞、运用五觉法、诗文化用、视角转换等要求具体化,引导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描摹、记叙、抒情等手法,对作文的畏惧情绪也慢慢消解。当然,要想真正提升基础较弱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应根据教材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灵活设计并开展多次聚合性微型写作训练活动。

二、多文体写作

有了聚合性微型写作的训练基础,八年级学生的训练要求可以更进一步。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多文体写作训练,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能使他们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在多文体写作中,学生可以用不同的体裁和语体来呈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同时他们也能够在作文中呈现自己作为写作者的声音、热情、技巧和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八(上)为例,作文任务分别为“新闻写作”“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达要得体”,涉及的文体丰富,指向明确,适合教师开展多文体写作训练活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多文体写作训练之初,教师要及时给出示例,这样有利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有章可循,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先展示美国学生杰夫·斯特宾斯的多文体写作作品——《凤凰城的异龙》,并让学生阅读后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文体?他又是如何巧妙地将这些文体融入自己的创作中的?”学生读完后收获颇丰,他们发现诗歌、新闻、传记等多种文体的灵活运用,使得作品更具魅力。

这时,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今后也尝试进行多文体写作。学生每天创作的篇幅不需要太长,连载的形式可以让他们对写作持续充满热情。当然,对于多文体写作,写作任务依然要微化、具化。与聚合性微型写作不同的是,多文体写作侧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笔者设计了多文体写作训练活动“描写那人”: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这个人物可以来自电影、小说,也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写出五点你喜欢他(她)的理由,以及五点你能写好他(她)的理由。

2.思考文章目录。目录的外在形式可以是两个字的精炼概括,也可以采用章回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还要注意谋篇布局。

3.故事连载,每天一章。注意文体的丰富性以及故事的相对完整性、章节间的连贯性。

4.利用语文早读时间,小组内交流讨论各自的作品,并互相进行打分,得分高的学生作品在班级内展示。

5.利用四周时间完成创作,如提前完成,可以撰写“番外篇”。

在多文体写作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创作热情,不少学生写出的作品充满灵气。最终,班级一名学生的近万字长文《再见,孔乙己》以其构思精巧、行文生动、立意深远,顺利“出圈”,不仅在本班获得极高人气,还在整个年级被传阅。校报还特地以专栏的形式全文刊载。这让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热衷于创作,并且主动分享、交流写作的乐趣。

三、主题层进式写作

除了让学生进行聚合性微型写作、多文体写作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层进式写作训练,这对九年级写作基础较弱学生的帮助尤其明显。

主题层进式写作是笔者为写作基础较弱学生特别设计的系列写作训练。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一题多写”,而是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围绕主题展开写作。同时,教师就主题给学生以渐进式指导,最终学生完成多篇作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在语言表达、布局架构、文章立意等方面的水平。例如,笔者设计的主题层进式写作活动“观察那景”,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笔者展示一张校园蔷薇花墙的照片,并让学生模仿课文《紫藤萝瀑布》,从花瓣、花蕊、花香、花语等多角度进行片段式景物描写。另外,笔者提供一篇下水文《金银花》,供学生讨论、参考。

2.笔者展示一张照片,照片仍以校园蔷薇花墙为背景,不同的是,照片里还有一个人、一个篮球架和一只跃动着的篮球。学生观察这张照片里的人与物,想象蔷薇花墙背后的故事、照片里扣篮的人是谁,模仿课文《一棵小桃树》的布局架构,完成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题目自拟。

3.笔者展示一张照片,照片主体是学校发放给教师的鼠标垫,而鼠标垫的主图恰恰是校园蔷薇花墙。学校为何选择将这样的照片印在鼠标垫上,又为何将它们发给学校教师?以鼠标垫为线索,回忆曾经遇到的人、事、景,抒发浓浓的情意,并模仿课文《昆明的雨》,完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题目自拟。

4.笔者展示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位语文教师的办公桌,上面放着学校发的鼠标垫。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显示一首诗——“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当鼠标垫遇上诗意屏保,笔者让学生思考文章可以有哪些立意。笔者提示学生,可以是“当下与远方”“生活在别处”“现实生活中的月亮与六便士”等。笔者提供张晓风的《风景是有性格的》一文,让学生进行仿写,完成一篇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此次的主题层进式写作训练,笔者以一张照片为中心,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逐渐加大学生的写作难度。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既给出相应的支架,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并且始终围绕“学习仿写”这一要求。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写作也渐入佳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有趣又有用的方法,耐心地指导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从写好一段文字,到架构好一篇长文,再到写出多篇文章。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不断取得进步,渐渐地便敢于动笔,乐于写作。只要教师坚持下来,便会和学生一起收获别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鼠标垫文体笔者
巨型发光HUB桌布 美商海盗船MM700 RGB鼠标布垫体验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专业细分各显其用赛睿QCK系列鼠标垫
老师,别走……
另类文体巧谋篇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能自定义腕托的鼠标垫
真正的巨无霸——赛睿QcK XXL鼠标垫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