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01 10:49姚亚平
初中生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议题法治道德

■姚亚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落脚点在于,以生为本,关注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议题式”活动型课程是针对高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创新提出的为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能力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初中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限,但基于其已有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性,设置一些精炼易懂的议题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能为未来高中阶段更深层次、更高维度的学习与探索进行预热。因此,我基于初中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前尝试议题式课程方案,培养学生应对现实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引导其在丰富的议题实践中辨析思考,提升核心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优势

1.议题式教学具有创新性。

在过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总是忙于识记与背诵,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难以体会学科的实用价值。究其原因,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他们参与少、思考少、互动少,只是浅显地学习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真正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的内容也没有对其言行举止产生积极影响。议题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局面,推动了“教”与“学”的发展,让学生在“思”与“议”中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实现言行合一。

2.议题式教学具有主体性。

课改已经推行了多年,但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占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都是非常不利的。议题式教学作为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最大区别就是“以生为本”,强调学生参与议题讨论,激活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重新构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课堂关系,结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实现有益的深度学习。

3.议题式教学具有互动性。

议题式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议”,那么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围绕议题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合作与交流讨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感受思维碰撞的乐趣,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会有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阶思维,强化高尚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

4.议题式教学具有开放性。

议题式教学无论是内容、主题还是形式都应体现开放性的原则。议题的来源多样,可以是历史典故,也可以是现代法治;可以是生活小事,也可以是社会焦点;从不同角度去“问”,从不同角度去“思”,从不同角度去“议”,这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议题讨论中,学习理性思考探究,个性表达见解,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的全方面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1.关注时政,培育政治认同。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议题”的选择至关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与教育思想,精心筛选典型案例,关注时政大事,丰富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强化对社会的认知。例如,学习“中国担当”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以2020年以来全球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作为导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本小节的基础知识点,围绕“全球疫情的中国担当”展开辨析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想法,彼此交换意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政治认同感。

2.回归生活,渗透法治意识。

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师引导学生知法、守法、学法、用法,从生活话题着手,创设议题情境,让他们感受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树立既要遵纪守法,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的观念。例如,学习“公民基本权利”这一主题时,我基于社会现象设计议题——“当中考遇上广场舞,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居民有权利跳广场舞吗?”“跳广场舞的噪音,侵害了他人哪些权利?”“在中考期间,你对广场舞扰民事件有哪些好的建议?”等问题,引导学生从行使权利角度剖析社会现象。从课本知识到生活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行使权利、如何维护权利,树立法治意识。

3.问题驱动,锻炼理性思维。

议题式教学强调在“议”中“学”,以问题为载体促进学科知识的建构与实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安排,将议题的任务嵌入现实情境,以问题带动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主题“自由平等的真谛”这部分的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尤其“自由”“法治”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学习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播放一段新闻短片帮助学生理解。“在新冠疫情期间,某网民在微信朋友圈散发谣言,经当地公安分局核实后,处以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以此新闻短片导出本节课的议题:“网络是自由的法外之地吗?”学生根据自己平时上网的经验,联想到生活中也经常收到类似谣言信息。教师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议题式活动训练,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围绕主题内容,学生积极收集材料,主动合作、探讨,不仅提升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而且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在“议”的过程中深化道德思想与法治观念,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议题法治道德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