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实录

2021-12-01 11:12魏俊汐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茱莉亚室内乐音乐家

朱诚: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作为天津音乐学院最为知名的学术品牌活动——“天籁讲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十九期,先后有几十位艺术家和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就艺术、音乐、人生等不同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生动的对话与交流。本期“天籁讲坛”,应徐昌俊院长的邀请,我们迎来了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尊贵客人们,我们还将荣幸地聆听到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艺术家们的现场演奏。作为天津茱莉亚的常驻乐团,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拥有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古典音乐艺术家,他们中有独奏艺术家,也有曾是北美、欧洲和亚洲一些屡获殊荣的室内乐组合及顶级管弦乐团的成员。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天津茱莉亚学院常驻教师、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的艺术家:长笛演奏家盖尔盖伊·伊采什、双簧管演奏家斯科特·贝尔、单簧管演奏家周相宇、巴松管演奏家小山昭雄、圆号演奏家韩小光,为我们演奏保罗·欣德米特《小室内乐——为木管五重奏而作》,作品24之二(1922)。

接下来我们欢迎天津茱莉亚学院常驻教师、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的艺术家:小提琴演奏家、天津茱莉亚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何为、小提琴演奏家李伟纲、中提琴演奏家希拉·布朗、大提琴演奏家金兗珍、低音提琴演奏家张达寻,为我们演奏安东宁·德沃夏克《G大调第二弦乐五重奏》,作品77,第一乐章。

感谢各位艺术家的精彩演奏,下面有请天津茱莉亚学院首席执行官卜怡明先生致词。

卜怡明: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和各位见面。对于我个人来说,参加这个活动,并且能够与刚才在台上表演的各位音乐家们一起共事也是我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刚才大家聆听到的这两首作品,实际上就反映了我们为什么要做天津茱莉亚学院,为什么要来到天津。天津茱莉亚学院代表了“卓越”,代表了一种“合作精神”。首先,天津茱莉亚学院是坐落在纽约的茱莉亚学院与天津音乐学院合作的产物;其次,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开设的三个研究生项目都是以“合作精神”为前提开设的,包括室内乐表演、管弦乐表演与钢琴艺术指导。

“合作”的前提就是要开展对话,刚才大家听到的两首作品,应该能够听到音乐家之间的对话一直持续展开,音乐家们在演奏的时候所进行的对话,可能比我站在这里与大家展开的对话更重要、更有意义。为了让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办学取得成功,其实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命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要牢记“合作”的重要性,在音乐间的“合作”至关重要。我想再次感谢各位给我们这个机会来到这里参加活动,我们期待着与天津音乐学院在未来展开更多的合作,也非常欢迎天津音乐学院师生们随时去天津茱莉亚学院访问,我们的大门是为你们敞开的。最后还要衷心地感谢出席今天活动的天津音乐学院的领导,感谢他们在这个活动推进中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支持,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成为更亲密的朋友,更亲密地开展合作。谢谢大家!

朱诚:感谢卜怡明先生,下面有请我院院长徐昌俊教授致词。

徐昌俊: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刚才我的老朋友卜怡明先生强调合作、对话、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虽然之前没有一起说过,但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今天在这里举办第四十期“天籁讲坛”,我再次回想起2012年的6月26日,我在这里与当时的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波利希先生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对话。当时我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向他请教茱莉亚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经验。我想这种交流与对话就是我们后来合作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天津茱莉亚学院在2019年预科开学,2020年研究生正式开学,我们面临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封锁,我们依然能够聚在一起,就像卜怡明先生所说,音乐将我们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音乐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很遗憾的就是约瑟夫·波利希先生在我们开学后还没有来过,但是他对我们天津茱莉亚学院的点点滴滴,每个细节都非常关心。我作为天津茱莉亚的见证者、全程参与天津茱莉亚建设的一员,有非常切身的体会:每次在听天津茱莉亚音乐会的时候,我都感叹在筹建期间我们克服了多少困难,现在听到这么多由杰出的音乐家们带给我们的精彩音乐,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曾在欧洲、美国聆听了各种各样的交响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等,什么水平的都有,但是坦率地讲,我听过的最原汁原味的室内乐音乐会是在天津,由我们天津茱莉亚学院的老师们演奏的室内乐。之前我对室内乐的了解是非常浅显的,就像没有装修过的“毛坯房”一样。我想这也是很多中国音乐家的经历。我非常赞同卜怡明先生所说,天津茱莉亚设置管弦乐表演、室内乐表演、钢琴艺术指导三个专业方向都是强调“合作精神”的,我们很幸运做了非常正确的选择。我也更加敬佩我的老朋友约瑟夫·波利希先生,我们在一起合作终于把这个事情做成了。我们天津的观众也都有同感,每次听天津茱莉亚音乐会的时候都会感到骄傲、自豪和满足。身为天津音乐学院院长,每当我在享受天津茱莉亚带给我们喜悦的时候,我希望我们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能有机会分享这种美好的艺术,这就是今天我们在此举办第四十期“天籁讲坛”的原因。本次“天籁讲坛”的主题非常精确地定为“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因为我有很多体验与体会,也有很多问题,所以就毛遂自荐由我来主持,让天津茱莉亚学院的音乐家们将自己对音乐、对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对天津的感受和我们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进行交流。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天是从天津音乐学院,我希望更多学习音乐的中国学生和音乐家们展开深度交流,谢谢大家!接下来我将和天津茱莉亚学院的音乐家们一同探讨关于室内乐的话题。

徐昌俊:第一个问题,我们理解的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形式,在形式之外还有没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理解?

希拉·布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演奏了很多熟悉的室内乐作品,但有很多作品我们也是不熟悉的。比如说下周,在天津茱莉亚学院音乐会中演出的一首作品,可能就是大家不是很熟悉的作品,我们自己原来也没有接触过。但是作品非常有意思,通过排练的过程,不断地发现作品中的趣味与优势所在。所以对于这种不是很流行的室内乐作品,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上演,能够展开音乐家之间,以及音乐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何为:2017年,在招聘天津茱莉亚学院教师的时候,我们就在设想,天津茱莉亚的老师从世界各地汇聚到天津,希望不只是在一起分享教学经验,也希望能够在一起演奏经典的室内乐作品。所以我们在全球招聘的时候就有演奏的环节,也有一个教学的环节。我还记得我和卜怡明于2017年搬到天津的时候,我是周四晚上到的,周六就乘机去了上海找我们的长笛老师盖尔盖伊,因为他正好在上海举办大师课,包括金兗珍老师、希拉老师、韩小光老师等都在天津音乐学院北校区进行了应聘。我们需要有很好的同事,不只是在一起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在一起演奏。比如说像我们当中的李伟纲老师,他既是享有盛名的室内乐团“上海四重奏”的成员,现在又在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中,非常感谢他成为天津茱莉亚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接下来请他谈下自己的感受。

李伟纲:大家好。我第一次接触室内乐是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大概16、17岁,其实相比在欧美长大的从事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已经算比较晚的,他们一般都是12岁开始就有合作的经历。我直到19岁上了大学才组成了“上海四重奏”,当时是为了去英国参加比赛。所以希望我们下一代年轻的学生,尽可能开始得早一点,才会有更多的优势。天津茱莉亚在选择这三个专业的时候,会有侧重的安排乐队训练、室内乐训练和钢琴合作,这其实就是中国音乐教育中相对缺乏的,也就是“合作精神”。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精神的体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家练,就不会聆听,钢琴也许是例外,可以左手听右手,右手跟左手配合,但是演奏小提琴的人就做不到了。包括像现在中国最好的音乐院校,我经常会去上课,常看到有的演奏者左手技术已经非常好,但他弓子的技巧几乎是零,这样将来去考乐队是很困难的。希望跟国内发现这些问题的同事们能够一起努力,在未来的时间里改变这种情况,使国内的音乐教育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徐昌俊:我再来问第二个问题,刚才出现最高频的一个词就是“合作”,想请问我们茱莉亚的音乐家们,大家能不能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下“合作精神”在室内乐中是如何体现的?

斯科特·贝尔:首先,我认为能够演奏室内乐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演奏室内乐就意味着几位音乐家在一起合作。在这之前,我曾经在乐队里演奏过28年,我们每天在一起可能就是调整我们的音准,我们的连、断各方面都是一致的,但是在乐队里边演奏的话,最终的话语权是在指挥手里,所以每个乐手能够发挥的空间很少,不是自主的。然而在室内乐的合作中,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会把每一个演奏家最好的想法,集思广益地放到一起,然后作为一个小组来体现作曲家的想法。

韩小光:大家好,我来补充几句。我们这个木管五重奏组合,我和相宇老师来自中国,斯科特·贝尔老师来自美国,盖尔盖伊老师来自匈牙利,小山老师来自日本,我们第一次合作的时候是非常有趣的,因为我们属于不同的文化,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各自的特点就要在一起工作,在排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让这些想法综合在一起,就应该像刚才斯科特所说的把最好的想法提炼出来,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原来也有过室内乐的组合,我得出的经验就是,很多大家不欢而散的原因就是各自心里面不开心,没有说出来,所以在排室内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大家在合作中间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不要心里憋着不说。在室内乐的排练中不只是音乐,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

盖尔盖伊·伊采什:音乐就像自己过一天,会有自己的活动,但是室内乐不是这样,它不能自己说了算,因为还有其他成员一起演奏,需要去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这样会使这个过程变得非常丰富,也使人生的经历变得更加的丰富。

金兗珍:因为我们的合作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室内乐的演出过程也是不同的人、不同文化、国家间的交流。室内乐最好的一点就是我们始终处在交流之中,在演出的时候有时我的声部是一个领导性的声部,但有时候我的声部是一个支撑性的声部。总体来讲,室内乐的演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需要去相互倾听,听不同人的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分享自己的想法,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张达寻:大家好,我是天津茱莉亚的低音提琴老师。我认为演奏室内乐非常高的境界就是默契,就像体育竞技中的合作项目,比如足球、排球、橄榄球等等,顶尖的队伍不是个个位置都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具有高度默契的。所以要有共同的目标,将频率调到一起,就好像对音一样,可能有时高有时低,但最后都会对到最准确的那个音上。室内乐就是不断往共同的目标去调整,形成一种默契的过程。

小山昭雄:大家好。我认为在室内乐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台上演出的过程就像作曲的过程,在台上几个艺术家之间的演奏就像在说话。作为听众来讲,演奏者需要让听众有好奇心想继续听下去,这种说话就像私人交谈一样,必须让听众感觉到有趣。

周相宇:大家好。我在演奏室内乐的时候,从另外一个合作的角度会实践得更多,就是作为表演者与作曲家之间的合作。我们在演出的时候可能不是非常在意作曲家的想法,因为许多作曲家已经过世了。但是作品中有很多他想表达的意义、思想与情绪,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也需要与作曲家进行沟通合作,在演出的过程中去体现作曲家在作品中的意图。在我来看,音乐更多是一种传承,作曲家的意图会通过这样一个渠道传递出去。因此,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去还原这个作品原本应该有的样子,有时候也许会跟我们自己的理解有一些出入,这样在最后的呈现中也会多一种选择,这也是我在这么多前辈老师之间所学习、感悟到的,也是我之前经历学不到的东西。

希拉·布朗:我认为室内乐是一种个人化、个性化的形式。像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我们最常演奏的是勃拉姆斯、舒伯特、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的作品。那么这些作曲家其实也是自己重奏组合中的一员,比如贝多芬就是在室内乐组合中担任中提琴演奏。室内乐是非常私人化、个性化的音乐,它并不适合在大型音乐厅去演奏,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是他最棒的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大多见到听到的都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但实际上贝多芬其他的作品也都非常好,但很遗憾在学校里很少有人去教这些作品。

何为:室内乐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了我的“聆听”。大家都是琴童,我也是从小学琴,在音乐学院附中的教育体系里学习成长,从小都是自己练琴,琴童很孤独,每天听到的都是自己的声音。所以当开始接触到室内乐或者乐队的时候,会慢慢地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聆听的东西会变得丰富起来。当你听到大提琴的时候不仅听到的是音准、力度、色彩,而应该听到它的感情,当你的听觉发展到这样的时候,你自己也会发生改变。一位知名的小提琴家面对学生问他学音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是“听,一定要学会如何去听”,学生再问除了“听”第二重要是什么,他回答还是“听”。“听”中包含了太多的艺术,如何去听自己,如何听别人,通过室内乐的合作过程中就会让我们的听觉变得丰富起来,听觉的丰富性也会让我们变成一个更加全面的演奏家,这也是室内乐合作的体现。

徐昌俊: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曾经到中国访问过,在天津音乐学院举办过大师班,当时的大提琴家乔伊·克罗斯尼克(Joel Krosnick)引用了一段话,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他说茱莉亚四重奏就是“把经典作品当成新作品演奏,把新作品当成经典作品演奏”,这句话令我难忘,我想就这句话听听各位艺术家们是怎样理解的?

盖尔盖伊·伊采什:我本人对于一些早期音乐,巴洛克音乐或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演奏得很多,这些作品,需要一些新的处理,新的方式去理解。同时,对于新作品我接触得也很多,这类作品是没有什么传统和惯例可以遵循的。面对经典作品,我认为要将传统与惯例分开,如果要按以往的惯例来做就会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演奏而不是非常高贵的演奏。作为演奏者演奏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在不同的音乐厅,面对的观众也不同,可能会产生客观上的不同。但是需要我们演奏者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音乐厅与观众,都尽可能达到相似效果。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演出的时候进行调整,要遵循作曲家所想,追求他想要的效果。与之相对的新作品是没有什么传统和惯例可以遵循的,要创造出一种惯例,使这个作品在音乐厅里能够活下来并长盛不衰。

李伟纲:其实我一直和“上海四重奏”追随这种理念,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会把自己当成作曲家。比如在演奏贝多芬的时候,会用到我所有的经验去想怎么演奏这个作品,贝多芬是将脑子里的乐谱写到了纸上,作为音乐家的职责是将纸上的东西变成活的,在音乐厅里展示给观众。观众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听音乐会的人听同样的音乐会有不同的故事,作曲家、演奏者及最后的听众是三个组成部分,这样才形成了一个音乐的联系和交流。

张达寻:低音提琴的大部分作品主要还是在乐队里,在室内乐是比较少的,但是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音乐,不管是从作品还是从演奏方法上来说,我想达到的就是与观众产生共鸣,与观众产生共鸣就是最好的。

韩小光:我是乐队出身,经历过很多指挥,他们对不同作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也会有不同的解释。作为我自己来讲,努力学习就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说一首经典作品,不同国家的指挥都会有一点不同,但是都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诠释。同时我们对于新作品是不够重视的,在乐团排练的时候,通常指挥也不怎么重视,我觉得有很多作曲家其实是不太开心的,我们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所以我一直强调我们作为演奏者遇到这样的作品要尽可能地去把作曲家的意思表现出来,认真对待就是对经典作品的保障。

徐昌俊:天津茱莉亚的音乐会除了演奏一些非常经典的作品,还很注重演奏一些音乐会上不常演奏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包括德沃夏克的钢琴五重奏、勃拉姆斯的弦乐六重奏、弗朗克的弦乐六重奏及美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等,这些都是国内音乐会中比较少见的,很难得听到。但是像天津茱莉亚的教学或者公开音乐会都会经常上演这些曲目,所以我想问下天津茱莉亚的团队对于曲目的设置有怎样的想法,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何为: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个管乐乐器只有一位老师,弦乐乐器有多位老师。对于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曲目设置上的安排,第一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为我们这个团队考虑;第二是怎样平衡不同风格的曲目,现在中国上演的大部分作品以及学生们在学的作品大多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还有一些是古典时期的,但是再往前巴洛克时期的就不多了,我们需要打破这个常规,要把更多的好曲目带给观众们。在我们乐器中有非常多经典非常好的曲目,但是我们却不常听到,因为它的乐器不是很常规的,比如拉威尔的竖琴与弦乐、管乐的作品,前奏的快板是非常经典的,还有德彪西的竖琴与中提琴、长笛的作品,这个在室内乐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在中国不会常听见这个作品,所以希望我们能填补这个空白,通过天津茱莉亚艺术家们的到来,能够为中国的观众带来一些不常听到的,不只是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德沃夏克的经典作品,我们还要有大家没有听到过的,但仍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徐昌俊:最后一个问题,想请问艺术家们为什么选择天津茱莉亚,对天津茱莉亚的未来有什么期盼?

卜怡明:我选择天津茱莉亚是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这件事情本身也有非常多的探索性,在座的我们每一位都是探索家,具有探索精神。希望天津茱莉亚在未来的篇章中越走越好,这个项目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有很多意义在里边。希望将来与天津音乐学院及更多的合作者一起推广古典音乐,尽全力做到卓越,因为茱莉亚本身就是“卓越”的代名词,我也将为此作出更多贡献,不断推进合作。

希拉·布朗:对我来讲这也是一个挑战,像这样东方与西方相聚的机会,马友友之前做过一些类似的尝试,我们就是做着一个不同但相似的事情。同时我也想谈一下教学法,在我看来,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中提琴老师,而我老师的老师也是一位天才。对于所有音乐家来说,要去传播音乐的理念,我曾经跟另外一位老师聊天时他提到,作为亚洲人去体会西方音乐的情感,包括一些特性、色彩与声音是不容易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想法。我曾经等了四年就是为了要跟随一位最好的室内乐老师学习,最终考上了这位老师的硕士。这位老师的教学法中有很多的手势,他喜欢通过各种各样的手势来与学生交流,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很多的歌唱来交流,这是很特殊的一个经历。我想通过在天津茱莉亚的工作实现这样的一种音乐交流。

问题1:感谢各位艺术家们带给我们美妙的音乐。我的问题是从演奏的角度,如何训练平衡感这种配合的艺术,也就是在学习室内乐的课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李伟纲:有很多音乐上的东西看书或者听唱片都是二手的资料,最终如果有机会可以得到哪位大师的亲口传授,学到东西的深度还是可以预见的。我们刚才的演奏,如果是让一个学生组合来演奏,问题可能会非常多。总要先从基础开始,把音演奏准,力度记号要看好,谱子上除了音以外的东西学生们是不看的,或者看得很少。学生们一般也不太喜欢看总谱,包括一些学习程度比较深的,这不是一种有利于室内乐学习的习惯。要说捷径是可以听录音、看总谱,我也是希望把我这么多年来的经验传授给越来越多的希望学习到音乐真谛的年轻学子。

问题2:在天津茱莉亚研究生招生阶段,更看重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还是合作意识;对本科生的学习阶段有什么建议?

何为:学校的招生考试包括预科、研究生都是有面试的过程。这种面试与学生的考试、比赛、考乐团有很大不同,我们看的不是最终的一个产品,我们要看的是他是否具有这种潜能。我们经常跟学生说,考试的时候,作为考官,是希望你们能够拿出最好的水平,我们能够看到学生们最好的表现,能够看到学生们潜在的兴趣。像有的学生完全不了解钢琴艺术指导是什么就报名,觉得弹钢琴就可以了,对这个课程的设置也都不了解,我们会很重视学生对相关课程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相关经历。比如乐队考试,我们有对乐队片段的考察,但有的学生只会独奏,这个片段听都没有听过,速度完全不对,用的弓法也完全不对,整个风格也就不对。对于这类的学生,我们其实是不太感兴趣的。我们认为,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但是也要让我们看到他清楚自己考的专业是来学什么的,在应考前具备这样的知识,拥有这样的信息。第二个问题,对本科生来说该做怎么样的准备,刚才提到过这样的一个话题,我认为本科生从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了解我们的课程设置,而且最好的一个事情就是天津茱莉亚就在天津,这是非常方便的。因为天津茱莉亚预科的学生,有好多是全国各地来上课的,在疫情之前最远的是每个星期五从香港飞过来,星期六上完课再飞回去,还有其他一大半的学生是从青岛、上海、成都、广州这些地方来的。现在因为疫情控制的比较好,我们的学术交流和演出交流活动都开始对外开放了,欢迎大家走进天津茱莉亚了解学校的课程,跟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多做交流。

文字整理:艺术管理系2018级学生魏俊汐,学报编辑部修改。

猜你喜欢
茱莉亚室内乐音乐家
天津音乐学院召开茱莉亚合作办学工作会议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天津茱莉亚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举办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
学院举办第四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室内乐比赛初赛圆满结束
姚铜(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