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学”应当成为国际显学

2021-12-01 14:05郑云云李燕芬
景德镇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园林

郑云云 李燕芬

明代后期,大量青花瓷器的出口贸易,促进了广东和福建青花瓷烧造的发展。外销瓷中的“汕头器”主要指广东生产的青花瓷器。器物有碗、碟、杯、瓶、壶等,图案主要是花草,但揭阳河婆镇岭下窑址出土的青花山水瓶,风格与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山水十分相近,在流传日本的中国明代天启青花外销瓷中,就有这种画风。而福建的漳州窑和德化窑也成为外销青花瓷的产地。

明清时代的民窑工匠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有诗情有生命的青花瓷,它们以独特的东方意象成为中国外销瓷的主打商品。青花瓷从最初汲取的西域文化因素中,渐渐越来越多地承载起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最终以它高洁、素雅、美丽平和的独特瓷韵,风靡世界。对于世界而言,它不仅是来自中国的艺术珍宝,更是东方文化无可替代的象征和组成部分。它们在西方的流行,促进了洛可可艺术的出现,并将崇尚自然的造园观念引入了西方的园林审美。

明末清初以后,大量的外销瓷上有如人间仙境的园林图饰和五彩山水瓷,颠覆了当时欧洲人传统的审美观。例如康熙时期有一种由青花山水画面构成的杜松子酒瓶,就占了外销瓷中的很大份量。在受众如此大的情况下,影响也是直接的。英国首先出现了自然园林景观的理念和实践。英国人以中国园林为蓝本,尝试学习以自然美代替人工美,使情感和个人体验代替了理性和均衡性统一。在随后出现的自然式园林中,园路以曲折的流线型取代了笔直的直线型,水景设计也改变了人工构图,水流尽可能以自然的形态出现;植物配制抛弃了行列式和几何式种植,改为任由植物自然生长,形成层次丰富,四时有景的自然式植物群落。在英国风景式园林和中国园林的双重影响下,法国出现了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景园林,被称为“英中式”园林。但在表现方法上显得更加丰富,甚至采用乡野常见的建筑物来表现田园风光,让园林外观更像小村落,摒弃了宫廷式的规则造园法。法国“英中式园林”大多建于1770年之后,其中最重要的有埃麦农维尔园(1766—1776年),麦莱维尔园(1784年),王后花园(1775年),尚蒂伊风景园(1772年),蒙梭花园(1775年)和巴加特尔花园(1778年)等。

2015年深秋,笔者在位于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宫参观时,特意探访了王宫后花园中的一处英中式花园。它位于小特里亚农宫后侧,在穿过遍布凡尔赛宫四周的法国古典园林之后,一片无比熟悉的景色出现在眼前:自然的山石上有小小的瀑布倾泻着,小桥流水,垂杨在轻风中飘拂,曲曲折折的小溪边长着茂盛的芦草和蒲棒,沿着小路峰回路转,才能看见不远处有一座小亭……这完全是中国式园林的布局啊!只是小亭边,一群金发碧眼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欢快地进行着一场自然课教学。这座小特里亚农宫,是路易十五为他的王后建造的。当时,英中式花园已开始在法国流行。

法国的风景式造园除了上面出现的现实名园,更有一处世界著名的纸上园林,那就是法国大作家卢梭笔下的爱丽舍花园。卢梭在他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1761年)中创造的这个园林,成为他的生态理念象征。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是人们熟知的十八世纪法国思想文化大师。他一生坎坷,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他在哲学、政治、宗教、伦理、美学、文学、音乐等众多领域都卓有建树。信札体长篇哲理小说《新爱洛伊丝》(1761年)是卢梭的代表作,讲述了贵族小姐朱莉与家庭教师、平民青年圣普尔相爱,其父亲出于门第偏见却强迫朱莉嫁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朱莉被迫结婚后成为贤妻良母,向丈夫坦承了婚前恋情,沃尔玛谅解了妻子并邀圣普尔回来团聚。一对昔日恋人朝夕相见,虽难忘私情,但恪守良知。后来朱莉为救落水儿子而染病身亡,死前托付圣普尔照顾家人,并表示依然爱他。小说感动了当时无数女读者,并使卢梭获得“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情感作家”的美誉。借助故事的框架,卢梭将他对哲学、宗教、伦理、美学等等的思考融入其中。作为自然之子,卢梭在书中尽情挥洒了他对高山、森林、湖水、乡村美景的热爱。小说的主人公朱莉婚后不愿住进父亲的城堡,而是携丈夫来到森林环抱的克拉朗,过起了乡居生活,并将一片荒野建成了与自然相融洽的爱丽舍花园。“田园的风光,远离闹市的环境,悠闲的生活,宜人的气候,一望无际的一大片湖水,巍峨的群山……”小说中有圣普尔写给好友的两封长信,详细描述了他参观朱莉的爱丽舍(希腊神话中的理想乐园)的观感,其间穿插大量圣普尔与朱莉夫妇就园林设计美学的种种问题的对话。爱丽舍本是朱莉家附近的一片荒凉之地,朱莉并没有花很多的钱请工匠对这块地进行彻底整治,而是因地制宜,精心布置。泉水在地面依着水沟自然流淌,滋润着随意生长的灌木和花丛,小路蜿蜒,青苔苍翠,树林遮住了围墙……虽然经过了人的经营,却看不出人工的痕迹,有着自然荒野之趣。书中有两句人物问话很有意思,“大自然是从来不把树木按一条线笔直地一行行种的”“大自然使用过角规和尺子吗?”这简直就是直白地诘问欧洲千百年来流行的古典造园法则了。

谁能想到中国青花瓷上展现的园林山水自然景观,会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欧洲启蒙运动中思想界人士的生态思考?并超越了时代,达到现代生态园林的境界?

令卢梭本人没想到的是,购买并建造了占地八百六十公顷的埃麦农维尔自然园林的吉拉尔,于1778年在园区中选择了一处叫杨树岛的僻静之地,按照卢梭所描写的克拉朗爱丽舍花园进行设计,以表达对卢梭的敬仰之情。建成之后,吉拉尔邀请卢梭来此居住。卢梭在埃麦农维尔住了五年后逝世,一代大文豪,从此将灵魂安静地留在了杨树岛上。

除了自然园林的建造方式,中国外销瓷的山水图饰还催生了荷兰风景画派的诞生,中国瓷器传入荷兰与风景画派在荷兰出现是处在同一历史时期。十七世纪中国瓷器在荷兰很快成为大众日常用品,中国瓷器山水纹饰所承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信息,起到了对公众自然审美意识的养育作用,为风景画在荷兰的兴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在此前,西方是没有独立的风景画的。

中国文化,就这样意想不到地借助于外销瓷的传递,以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面向最广泛的受众,对西方进行了一次超大强度的东方文化洗礼。

由此可见,“景德镇学”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陶瓷艺术演变和景德镇地域文化本身,更是包涵了与此相关的社会、经济、思想、世界文明进程等无比广阔的内容,是一座深不见底的富矿,沿着矿脉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会带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惊喜。这也是必须以文化大格局来构建景德镇学的必要性。

天时、地利、人和:景德镇学成为国际显学的条件已经成熟

笔者认为,经过十年努力,“景德镇学”成为国际显学的条件业已成熟。

先说天时。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新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的核心就是丝绸之路文化,是中国经贸和文化融入世界之路。在中国历代“丝绸之路”销往国外的商品中,只有瓷器仍然大量散布于世界各地,彰显出中国陶瓷文化的力量和生命力。由于中国外销瓷器在中外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给世界带去了中国文明的实物标本,还对世界的物质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对中国外销陶瓷和景德镇陶瓷业进行专项研究,这种研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积淀的古代瓷都,它的研究领域应该辐射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历史、考古、文学、民俗、地理、哲学等诸多方面,涉及社会发展史、艺术史、思想史、科技史、陶瓷文化传播史、社会经济史等众多学科领域。这样庞大的研究体系,若没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比较富裕的社会财力,是难以想象并顺利开展的。而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国富民强的阶段,国家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决心和努力,也使“景德镇学”的开拓和发展处在最有利的时代氛围中。

再看地利。“景德镇学”依托的是一座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陶瓷古镇。仅以“镇窑”为例:“镇窑”专指景德镇工匠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窑炉,看起来结构简单的镇窑,却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瓷类,这是目前任何现代窑炉都做不到的,在世界陶瓷史和窑炉史上也是个奇迹。有一年在上海召开了世界陶瓷学术研究会,与会的外国专家提交大会的专题论文,关于景德镇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仅仅是关于“镇窑”的研究就有300多篇,可见国外陶瓷学术界对景德镇陶瓷工艺的迷恋和重视。

众所周知,红学、敦煌学,都是著名的国际显学。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众多学者的红学研究,一本《红楼梦》是否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长盛不衰;也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敦煌学的推动,莫高窟里的经卷文献,是否早已随风散失。

但以往的国际显学,面对的都是“过去式”。以敦煌学为例,它研究的是散失的古代史,它所研究的基础是那些曾深藏于石窟中的秘卷文轶。那些文字所记载的已经成为过去。以红学为例,一本《红楼梦》,被多少专家学者一遍遍细细梳理,无论有多少观点产生,也是通过一个虚拟的家族来分析一段旧去的时代中所映现的社会和文化。但“景德镇学”完全不同,它可以是过去式,也可以是现在式,甚至可以是未来式。与其他国际显学相比,“景德镇学”虽然依托的是一座两千年历史的陶瓷古镇,却是一门今天仍在生长的活的学科。它固然可以研究那些散失的古代史,所涉及到的丰富历史绝不会亚于敦煌学和红学。例如唐宋战乱中中原百姓的迁移是如何影响了窑业的南移,例如明代来自国外的大宗订单如何促生了一座内陆城市的商品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同样可以通过寻找和梳理古籍中寥寥数字记载下的窑工匠人,或绵延至今有脉可查的陶瓷世家,整理出一场又一场时代的变迁。而如果身处今天的景德镇,如果潜入景德镇真正的陶瓷民情中,你会发现,中国陶瓷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其内涵与深度,其实已超出西方现当代陶艺的范畴。它们不仅有先锋的绽放,有传统的光大,更在材料的更新和技法的创新上,处在新一轮爆发的临界点。今天的陶瓷材料、工艺技术和烧成方法已因科技的进步而变得无比丰富,陶瓷材料成为艺术家们创作观念的载体,完全可以将各种可能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而这一切,无不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

景德镇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古瓷业文明体系,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仅仅是陶瓷文化海洋中的冰山一角。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这种从属于泥与火的艺术就进入了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远远早于纸、墨、笔,更遑论油画、版画等等工具了。从原始陶器到中国明清瓷器、当代陶艺,这种手工艺术始终记录和反映着社会发展的风貌。有时我会突发奇想:在这个瓷之古国,如果陶艺成为流行文化,犹如诗歌在唐代成为流行文化,中国的风情民俗会不会重新变得丰沛妖娆?

最后说人和。如果将景德镇比作一口古老的大钟,看上去这口大钟因为年代久远而沾满泥土,锈迹斑斑,没有多少现代的元素了,可这是一口多么厚重的大钟啊!它用千年的窑火铸就,大钟的基座,是无数工匠窑匠支撑起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景德镇的历史和未来。在这座古城,只要你有设想,就没有工匠师傅们做不到的事情。民间太多能工巧匠了,坊间也太多可以让陶艺工作者随心所欲施展才华的便利条件了。这可是一千多年的瓷文化造就的,就像一个世代诗书人家,尽管可能家道中落,穿着破旧,那出口成章的气质和修养似乎就是天生的,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炼成。景德镇的陶瓷发展虽然在上一世纪有过陆续和短暂的停滞,但还不至于截断文化之脉。历史上,从宋代开始,也许还更早,一批又一批的外乡人就来到景德镇,他们带来外地的各类技术和文化,与本地工匠和百姓融合,终于集全国窑口之大成,集全国陶瓷文化之大成,形成“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局面。这种文化之脉,民间传承,一直在明里暗里保持着没有中断。而新世纪以来, “景漂”族早已经是古城一大风光。

越来越多的外来的“和尚们”被这座古城内在的精神吸引了,他们留了下来,想借这口大钟敲响自己的音乐。更有一大群年轻人散落在景德镇的各个角落。他(她)们来自远远近近的地方,远到景德镇开始叶落知秋时,自己的家乡早已冰冻三尺。近到与古城山水相连,景德镇近郊的油菜田一片金黄时,老家的土地上也正桃之夭夭,春暖花开。

他(她)怀着青年人的胆识和梦想,却没有奔向京沪广深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只是选择在这座古城中以陶瓷为业,自谋生路,在物欲的浊流中,选择忠于艺术的内心,成为一群敢于担当的青春部落。

这些,都是活的历史。仅仅“景漂”现象,就值得成为“景德镇学”的一门专项课题。

而景德镇本土,陶瓷世家仍然在血脉相传,技艺相传,并在他们周边集结起一批了解传统技艺又有现代眼光的陶瓷艺术群体;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学院等一批大专院校,也为“景德镇学”的研究不断吸引和培养人才,以这些院校为中心,奠定下学术研究的基础。因此这个队伍,只会越来越壮大。

2016年7月,《景德镇学文库》编撰出版专家论证会在景德镇举行。这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在继十年前出版《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丛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第一辑计划出版十一本,分别为《景德镇综合装饰瓷》、《景德镇墨彩瓷》、《景德镇颜色釉瓷》(邓希平著)、《景德镇学概论》(陈雨前著)、《景德镇青白瓷》、《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雕塑瓷》、《景德镇瓷业习俗》(周林洪著)、《景德镇粉彩瓷》(李文跃著)、《景德镇古彩瓷》(方复著)、《景德镇陶瓷工艺》,基本囊括了景德镇目前所有的陶瓷艺术门类和工艺方法的详尽介绍。

2016年4月,江西出版集团、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伦敦世界书展上举办了《瓷上世界》丛书推介会。这套丛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是国内首次以世界的、历史的眼光,整体性的视角开拓中国瓷器外销史的研究,而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研究的薄弱环节。全套三卷,分别为《瓷行天下》(胡辛著)、《瓷上文化》(郑云云著)、《瓷耀世界》(程庸著)。外销瓷被普遍认为是瓷器研究领域中的处女地,沿此方向开拓,有重要学术意义,也有重要文化意义。习近平主席曾深刻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历史的眼光挖掘考证中国瓷器作为一种文化走向世界的历程,对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景德镇瓷器曾架构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不仅以光彩照人的外观征服了世界,更以其中注入的中国文化品质吸引了世界。“景德镇学”面对的是一项无比宏大的工程,打造中国这张最大的文化名片,不仅需要民间和学术界有识之士的尽心竭力,更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和推动。就景德镇学目前已取得的成果来看,虽然令人欣喜,但还远远不能与之深厚的底蕴和应有的阔大相匹配。任重道远,有志诸君当上下求索以助大成。笔者相信,在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下,“景德镇学”应当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众人瞩目的国际显学,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投身于此,因为它是一座无法探到底部的富矿。

猜你喜欢
景德镇陶瓷园林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