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汤丽颖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盆腔

汤丽颖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537307)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脆弱,造成盆腔脏器移位且诱使盆腔脏器部位或功能异常,排便困难、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等是其首要表现[1]。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主要是指综合采用相应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恢复或重建女性在妊娠与分娩期间受损的盆底功能,并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进行预防与治疗,产后6 周是骨盆康复期间最为重要的时期,为此在产后尽早采用康复治疗极为重要。现本文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作以下简要综述。

1.运动疗法

1.1 传统盆底肌训练传统康复治疗主要以凯格尔训练为主,是指患者采用一定程度的收缩频率、强度与疗程,有意识的主动收缩放松盆底肌群,该种方式无统一标准的操作方式,通过指导患者依照正确节律对盆底肌群进行收缩,继而增强括约肌收缩功能与耻尾肌支撑功能,主动锻炼利于损伤肌细胞的神经支配,继而加强盆腔肌的收缩功能。凯格尔训练能加强盆底的肌肉力量,使尿道与括约肌功能得到有效缓解,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传统康复治疗方式,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均具有良好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2]。

1.2 瑜伽近些年瑜伽在临床各类疾病中广泛应用,如肥胖、痛症、高血压、失眠、尿失禁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瑜伽源自古印度,是通过身体操作、调节呼吸机身心观念的一种锻炼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瑜伽姿势能增强盆底肌肉的弹性,加强子宫收缩功能,避免发生子宫脱垂,产后瑜伽能改善患者盆底的血液循环,同时能营养神经肌肉。

2.物理疗法

2.1 阴道哑铃锻炼阴道哑铃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阴道康复器,通过将其置入患者阴道内,进行收缩、放松等运动,可很好地辨别盆底肌肌群,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受限度较低等优点,可由患者自行在家庭等环境进行盆底肌锻炼。有研究显示[3]阴道哑铃锻炼能使产妇产后得到盆底肌力得到显著的改善,阴道哑铃锻炼与单纯的凯格尔训练相比,不仅能有效规避乏味枯燥感,同时能加大其负重感。采用阴道哑铃展开锻炼时,患者通过对阴道哑铃壳内钢珠在滚动时生成不同方向的偏重力进行感受而对盆腔肌肉进行收缩,使其不会脱落而起到康复锻炼得到作用。

2.2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是在阴道内放置肌电位探头,使患者盆底儿肉收缩而产生的肌电位或压力传送给计算机控制系统,再利用模拟的光、声、图像等将信息反馈给患者,便于直观的掌握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促使患者正确自主的展开盆底肌锻炼,并形成条件反射。临床经常采用的生物反馈包含膀胱生物反馈、肌肉生物反馈、场景生物反射及A3 反射等,伴有排便障碍、肛门痛及尿失禁的患者均可通过生物反馈进行治疗,但由于患者症状程度的不同,其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盆底生物反馈是对肌肉功能进行锻炼,对条件反射进行重建,为此肌原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是最佳适应症,其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创。

2.3 盆底磁刺激疗法磁刺激属于非侵入性且安全的一种干扰措施,是利用动态电磁脉冲对神经纤维产生刺激,使其去极化而生成神经冲动,诱导所支配的盆底肌进行收缩,并利用重复活动运动终板和盆底末梢神经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有报道表示[4],盆底磁刺激相比其他治疗具有便捷、高效及安全的优势,但持续时间较短且当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未在临床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2.4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增强盆底肌的弹性与强度,且可有效抑制膀胱的收缩功能,加强膀胱的储尿能力,为此可极大程度降低尿失禁发生现象。生物反馈能将肌肉活动信号转变为视觉信号,继而使产妇可自主学会控制肌肉锻炼,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还可有效提升盆底肌神经的敏感性,且协助患者学会正确的肌肉收缩方式,使其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3.中医治疗

3.1 针刺针刺属于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式,在传统经络腧穴基础上取穴,能改善血液与淋巴循环,调节营养神经,通过针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腰骶夹脊穴(肝俞、脾俞、肾俞等),能起到升阳举陷、益气补中、疏通经络的效果。产后女性通常百脉虚证、气血亏虚及伴淤血等,因此通常命门、大椎及百会穴均属于督脉,头部督穴与脑部相连,连接阴阳脉络,针刺通过对大脑皮层进行反复的刺激,保障机体的阴阳平衡,对维持机体平衡意义重大。取三阴交、涌泉、足三里等穴位能调补肝肾、益血健脾,使胃肠蠕动得到增强并对机体起到调理效果。

3.2 中药中医认为女性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女性在产后肾气耗损,气血耗伤,中气不足,下焦不利,失于固摄,逐渐诱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其主要有尿失禁、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及脏器脱垂等表现,因此应治疗以升阳益气与固阳补肾为主要原则。

3.3 艾灸艾灸能对慢性盆腔疼痛、尿失禁、产后便秘及产后宫缩痛等进行治疗,艾灸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时多与其他方式联合治疗。吕英璞[5]等将部分尿失禁患者列为结合组、锻炼组及西药组,结合组通过盆底肌训练与穴位艾灸治疗,锻炼组通过肌力锻炼,西药组应用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对治疗前后失禁症状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结合组对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能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效果相比单纯盆底肌锻炼方式更佳。

4.心理与康复宣教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虽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对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影响,大多数产后女性会出现消极、悲观及抑郁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治疗时采用正确的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并使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病情,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治疗效果,其主要包含家庭护理、心理疏导及知识宣教等。在治疗过程中辅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能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其心理压力得到改善,继而提升治疗效果。

5.小结

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病症较轻的患者,通过良好的康复治疗能防止手术与药物治疗导致的危害;针对中轻度患者应采取保守治疗,如盆底康复训练、物理疗法及中医疗法等;针对病情较重者需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在后续的康复治疗中应综合应用诸多方法,扬长补短,并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继而制订出便捷、安全及高效的康复治疗计划,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治疗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相应指导。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盆腔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