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的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蓝艳喜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床侧卧位助产士

蓝艳喜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530700)

我国自今年全面放开二胎、三胎政策后,自然分娩的产妇数量增高显著。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自全面放开二胎、三胎政策后,住院分娩量增高了1.5 倍,且产妇大部分合并妊娠合并症,多为高龄[1]。研究发现,通过自然分娩中对其分娩体位、产程的改善,可提高分娩结局。近年来多施行自由分娩体位,促进第二产程的加快[2]。本文对自然分娩中自由体位的优越性、局限性、在临床分娩中的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分类介绍、综述,现报道如下。

1 自由体位分娩的来源和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法国最先兴起仰卧位分娩,仰卧位分娩是指在分娩台内产妇取仰卧位,稍稍抬起上半身,分开双下肢,呈放松自然屈曲状态,双手用力握住把手,双足置于对应的脚蹬内,进行分娩[3]。在仰卧位分娩过程中因不断应用产科助产器械,该体位分娩已成为主流分娩体位。仰卧位分娩方式因具有可促进自然助产、接产、胎心音监测、产程进展监测等优越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仰卧位分娩会对腹部下腔静脉、腹主动脉造成压迫,胎儿的供血产生障碍,促使剖宫产、侧切会阴、产后出血的风险增高。仰卧位分娩可对尾骨、骶骨造成压迫,对骨盆空间、骨盆的可塑性造成影响,胎儿内旋转和下降过程受到一定的阻力,极易出现窒息和宫内窘迫[4]。有研究指出,女性分娩多进行自感适宜的体位,可选择手膝体位、蹲式体位、站立体位、坐立体位等自由体位方式[5]。侧卧位应用于第二产程中可促使产程时间明显减低,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舒适度明显增高,可促使产妇自发用力明显提高,同时促使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精力、体力的损耗。

2 分娩不同体位应用于第二产程

2.1 第二产程坐位分娩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可在产床上或分娩椅内取坐位,在助产士及产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分娩。坐位分娩可促使子宫临近腹壁,与脊柱偏离,促使产轴和胎儿的纵轴处于平行走行,在胎儿的重力作用下,提升宫颈与胎头之间的压力,促使胎先露降低,促使放射性的子宫收缩[5]。研究发现,调节坐位分娩角度,调节脚支架为超过产床平面10cm,调高床头60°,可减低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剖宫产、第二产程时间[6]。坐位分娩要求助产士对坐位分娩的禁忌症、适用范围掌握熟练,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强度子宫收缩、过小胎儿可引发加速分娩速度,出现脐带脱垂、产道受损,不适用于坐位分娩[7]。

2.2 第二产程蹲位分娩蹲位分娩可促使胎盘灌注至胎儿的血流量升高,产妇的宫缩增强,促使胎儿的顺应性提升,拉直向下产道,促使产轴和胎轴保持相同的方向,骨盆的倾斜性改变[8]。研究表明,助产士可在分娩过程抬高多功能产床,保持90°角直立位,有助于在两侧产床脚架上蹬双足,促使产妇处于舒服的分娩体位,完成第二产程后,可调整体位至仰卧位,需根据产妇的实际状态选择[9]。

2.3 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侧卧位分娩是指在产床上产妇取侧卧位,双下肢屈曲,臀部、膝盖放松,将双腿与腹部贴近,又称屈腿侧卧位。研究表明,取左侧卧位分娩可促使胎儿血氧分压达到峰值,而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处于最低值,研究表明,左侧卧位有助于新生儿缺氧情况的改善,同时可减低会阴水肿、会阴侧切产妇用力时间[10]。

3 分娩不同体位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与平卧位或截石位相比,直立体位(站立位、蹲位、坐位)可减低异常胎心率、助产率、剖宫产率,促使第二产程时间缩短[11]。手膝体位在坐骨棘径线、骨盆出口径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蹲位则在骨盆坐骨结节径线方面具有优势[12]。助产士需对胎儿和产妇的变化实时监测,不应单一进行某一体位,也不可盲目选择某一种分娩体位,需多种体位配合,若无法顺利完成自由体位分娩,需转为剖宫产或阴道助产,将母婴安全放在首位。

4 讨论

自由体位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产妇采用自感舒适的体位,而不是传统的仰卧截石位分娩。随着现代产科的不断发展,促使自然分娩成为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共识,分娩过程中体位的选择对于母婴结局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传统的床上接产及待产,由于产程时间过长,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高,极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产妇出现眩晕、出汗等不适。自由体位分娩和待产对时代的发展提高了其顺应性,在产程中选择手膝位、侧卧位、坐位等舒适的自由体位,促使胎儿纵轴与产轴保持一致,可促使胎头压迫宫颈有效提升,胎先露降低,宫口扩张加速,促使产程缩短,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率明显减低,顺产率显著增高。我国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分娩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产床侧卧位助产士
使用手持式眼压计评价侧卧位时不同头位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做好猪场产床局部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
一种新型产床的设计理念及应用效果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产床在设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猪全漏缝产床与半漏缝产床饲养效果观察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