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评估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梁玉华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

梁玉华

(德保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3700)

颈动脉斑块属于是一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征,颈总动脉分叉处是多发区域,相关研究[1]指出其发生与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脑梗死有关,该病症诱发脑梗死的机制是:斑块增大导致颈动脉管径愈发地狭窄,致使颅内发生低灌注的情况,同时斑块发生脱落,进而形成栓子,诱发颅内动脉出现栓塞问题。在临床上,通常是基于形态学的方式测定颈动脉狭窄度与斑块,并对颈动脉斑块做出相应地评价,同时判断其所具有的危害性。本文对CT 评估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

1.1 不稳定斑块的内涵及形成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软斑”等,指的是有着较大的偏心性脂质核心、较薄的纤维帽、炎症细胞浸润且容易破裂导致的脑血管栓塞的一种斑块[2]。动脉脉粥样硬化属于是全身性的疾病,其形成的机制为“内皮损伤学说”,前提是内膜受损,粥样斑块的出现是各类危险因素作用在受损的内膜,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的炎症纤维增生类反应。具体的过程:脂蛋白聚集在内膜及内皮功能而发生紊乱与解剖性的损伤;单核细胞黏附、转变为巨嗜细胞,进而形成早期的粥样斑块。

1.2 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相关学者[3]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对于颈动脉的重度狭窄与不稳定斑块而言,是一项独立的危险性因素,高龄与上述症状明显相关,而且此类病变存在一致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颈动脉的血管壁会出现诸多的生理变化,从而使得此类斑块的形成速度加快,管壁的厚度持续增加,官腔的狭窄度加深。相关研究[4]指出,管壁厚度的增加和中风之间显著相关;在性别方面,男性的检出率和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要明显大于女性。葛丽和许红峰[5]在研究中指出,女性的高发病率与雌激素分泌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尚有待进一步的考证。此外,吸烟与被动吸烟、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等,都是影响斑块稳定的一种危险性因素,其诱发机制主要是因为吸烟会对内皮功能造成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会加快血管壁促炎与血管的重新构建。

2 CT 评估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研究

2.1 不稳定斑块的CT 形态学特征研究动脉斑块的表面形态能够分成三种,即平滑、不规则、溃疡。其中,平滑表面指的是管腔光滑,溃疡与不规则的形态并不存在;不规则指的是管腔的表面存在0.3 到0.9 毫米的起伏;溃疡指的是比较剂沿斑块的表面,进入到斑块的组织超过1 毫米或是2 毫米。不规则与溃疡的表面都是诱发短暂性的脑缺血或是脑卒中的一项危险因素,而超声、MRI、MSCT 等CT 后处理技术能够对斑块的表面形态,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众多的研究[6]显示,CT 所检出的斑块溃疡敏感度与特异度都比较高,而且效果要明显好于超声检查;但CT 具有边缘模糊的效应,对于小溃疡的检出极为不利。相关研究[7]指出,CT 所显示出的颈动脉斑块溃疡的愈合时间大约是2 年,而且有着较小的愈合概率;在这一期间大约有88%的斑块可以维持稳定的状态,还有8%的斑块是更加不规则形的表现,表面光滑的表现是4%,表明溃疡表明已经愈合。

2.2 CT 测量斑块数据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颈动脉狭窄度 要对斑块的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展开研究,就必须要将狭窄程度的影响减轻,由于颈动脉的狭窄度会对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前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测量的主要方法是CT,其在对斑块狭窄度进行测量时,多是延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实验方法。狭窄程度划分,如下。轻度:管腔的狭窄率是0~49%;中度:50%~69%;重度:70%~99%;完全闭塞:100%。其中,该方法是使用狭窄管径和远端的颈内动脉正常管径进行对比。斑块厚度:一般情况下,CT 是对横断位斑块最大厚度进行测量,指的是狭窄程度区域最大斑块的实际厚度,对钙化/非钙化斑块的厚度进行测量。齐尧[8]指出,基于管壁厚度百分比,能够对钙化、非钙化的斑块位置进行表示,0%表示此类斑块位置和血管内的边界极为接近,100%代表位置接近血管的外边界,此类表示位置的方法对于斑块成分、脑梗死及其预后关系准确性的研究有利。斑块厚度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最近几年,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颇多,王贵鹏[9]等通过研究发现,软性斑块厚度在症状性的颈血管疾病患者中明显增加,但在非症状性的患者当中硬化斑块厚度要更高。跨学科研究中,宋晓微[10]等通过研究指出,没有斑块内高信号的患者中硬斑块厚度要大很多,而其所表示的斑块内出血,已经成为判断不稳定斑块重要的磁共振指标之一,也就是通过测量斑块的厚度,能够对症状性/非症状性的斑块进行相应地区分,这对于斑块危险度的分层,以及治疗指导预后评估更加有利。

综上所述,应用MRI、MSCT 等后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CT检出不稳定斑块的准确率,然而对动脉斑块CT 特征和脑梗死的关系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所以,本次综述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