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陈艳萍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诱导剂全血血小板

陈艳萍

(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中心卫生院,广西 钦州,535035)

血栓形成防治及控制出血风险平衡成为抗血小板药物研发与疾病防治关注点。血管壁受损部位下,血小板迅速反应造成黏附、扩散、形状改变、聚集及释放等,与凝血蛋白形成止血栓子堵塞受伤部位防范出血[1]。病理下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及肿瘤转移等病理状况。近些年来血小板功能检测被广泛用于血小板疾病辅助诊断中,能有效监测血栓前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疗效,完善个性化治疗方案。依据血小板多种功能研发出不同检测方法,如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全血血小板聚集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蛋白表达等[2]。血小板功能试验对抗血小板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存在一定局限性。文章就对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1.1 光学比浊法20 世纪60 年代光学比浊法提出并应用至今,仍然作为血小板功能检测金标准。原理为特定连续搅拌条件下,在富血小板血浆中添加诱导剂并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富血小板血浆浊度变小,光电管将浊度变化转变为电讯号,在记录仪上描绘出聚集曲线,计算血小板聚集程度。操作简便且实用性较强,作为目前检测血小板功能最为广泛方法[3]。比浊法中常见诱导剂包括ADP、AA,胶原蛋白及肾上腺素,不同诱导剂能初步判断血小板活化途径,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步骤繁多,时间长无法用于床旁监测,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如血脂水平、血小板计数等。不同实验室所得出结果可比性不强,无法完全模拟血小板所处的血流力学环境。

1.2 电阻抗法电阻抗法采取全血样品,血小板经诱导剂后发生凝集,浸泡在全血样品中电极探针发生微小电流及电阻抗发生变化,并产生血小板聚集功能。全血环境下电阻抗法经血小板诱导剂作用发生聚集,真实反映血小板在机体内活动及黏附功能[4]。优点为直接应用抗凝全血,用血量少,无需离心及制备,反映血小板在全血环境中功能状态。不足之处为往往结果受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数量影响,检测期间需鉴别轻度血小板功能障碍方面,敏感度不足,难以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1.3 Verify Now POCT 检测Verify Now POCT 检测利用全血床旁快速检测方法,原理为促使血小板激活剂激活血液中个血小板,当激活后血小板与包被纤维蛋白原珠子发生聚集反应,可用于检测血小板活动,而聚集活性与血小板功能呈现正比。目前Verify Now POCT 检测被用于药物检测,包括阿司匹林、P2Y12 受体拮抗剂等,优点为全血作为标本,操作方式简单易行,检测结果重复良好,缺点为成本高,普及难度较大。

1.4 血栓弹力图动态对血液体外凝固全过程加以监测,从血凝块生成至纤维蛋白溶解,全面评估及检测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血栓弹力图分析仪包括一次性反应杯、金属探针以及其上扭力丝组成,一旦形成血栓则反应杯中金属探针会受到样本中切变力影响,左右旋转[5]。金属探针与扭力丝将凝血过程中凝血块机械抗阻变化记录在电脑上,与时间对应绘制成图像,称之为血栓弹力图。加入不同血小板诱导剂可绘制出血栓弹力图,用于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指导个体抗血小板治疗,预测患者出血及血栓风险。而实际应用过程中,价格昂贵无法作为常规手段。

2.剪切力下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测定

2.1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 应用血流动力学原理对体内血管损伤下高剪切应力下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模拟并分析。试剂盒组成包括毛细管、样本池以及带有中央孔的生物活性膜[6]。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注入试剂盒贮存器内,在复杂作用下抽吸全血,毛细管和生物膜中央孔在搞剪切应力下暴露血小板,黏附、聚集在胶原包被的生物活性膜,随后血小板接触到激动剂,高剪切力、激动剂共同作用凝结血小板高剪切力、激动剂共同作用促使血小板凝结成块,孔膜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生物膜孔道。全血负压抽吸至生物活动膜的孔被凝块全部堵塞,血流停止时间定义为封闭时间。PFA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模仿机体一期止血设计检测装置,初期止血功能缺陷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等检测价值高。

2.2 椎板式分析主要组成为椎板、自动染色装置及图像分析软件。旋转锥向聚苯乙烯平板血液施加层流剪切力,导致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实时采集黏附聚集图像并经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包括2 个参数:血小板覆盖平板百分比即表面覆盖率、表面结合物的平均尺寸[7]。基于血小板在聚苯乙烯基板覆盖标准平板上的体外黏附、聚集并反映血小板功能,血小板与底物相互作用,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红细胞、凝血因子等。优势为少量血液,检测快速,与体内生理流动条件相似。不足为价格昂贵,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3.小结

血栓性疾病最为重要手段为抗血小板治疗及预防,然而治疗过程中不同个体差异性会导致抗血小板治疗不足及过度现象,引发血栓或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因此,监测血小板功能尤为重要,可为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一定数据支持,为防范出血及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提供一定帮助。但血小板在体内参与凝血反应为一项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血小板功能检测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原理各不相同,检测结果重复性、可比性差,缺乏公认权威抗血小板治疗诊断标准,为此对抗血小板治疗监测方法及疗效评估存在较大困惑。后续随着对血小板功能实验研究深入及新技术不断研发,未来对抗血小板药物监测能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保障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诱导剂全血血小板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诱导剂对乳白耙齿菌产MnP活性影响研究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