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韦爱锦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组胺证实荨麻疹

韦爱锦

(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3000)

慢性荨麻疹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皮肤、血管暂时充血疾病,且会出现组织水肿,病症一般反复发作6 周以上,常见病因包括:药物、饮食、感染等,部分患者会由于代谢、胃肠道疾病、物理等因素,出现发病[1]。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四肢、面部、躯干出现斑块与风团,发作频率与次数不同[2],本文通过综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机制,以对患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报道如下。

1.发病机制

目前与诸多CSU 发病机制假设中,暂无明确证据明确其发病机制,部分血清学试验中,使得患者自身免疫学成为最大的机制,其他感染、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分布,均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病[3]。

1.1 食物、吸入物及药物食物与吸入物是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导致荨麻疹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鱼虾类等高蛋白食物,或者部分食品添加剂[4]。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包括花粉、毛发、甲醛、各种洗涤用品等。部分青霉素类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均会导致荨麻疹出现,阿司匹林及相关非甾体抗炎药,均会引起荨麻疹出现[5]。

1.2 自身免疫指南指出,患者是否具有自身免疫源性的血清学证实,能够进一步划分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Autoimmune urticaria AU),目前该疾病在CSU 中占据超过30%[6]。这类患者大多是IgG 型自身抗体呈阳性,且可通过直接与高亲和力IgE受体结合后,作用与嗜碱性粒细胞,使得其释放组胺,也是CUS自身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关键[7]。有试验指出,CSU 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会高于正常人群以及急性荨麻疹患者,但需要自身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参与该疾病发病。目前还有研究认为抗甲状腺抗体与该疾病存在一定关系,甲状腺自身抗体无法直接刺激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关于其与CSU 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认为其可能是CSU 患者血液中,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或伴随甲状腺功能失调[8]。

目前临床推荐检测自身免疫性血清学的试验,包括1.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2.组胺释放活性(histamine releasing activity,HRA),能够提高ASST 阳性率。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免疫印迹,由于CSU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血清中具有钻释放活性因素较多,仅仅通过免疫印迹等方式,证实并不充分,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与血清中自身抗体有关,可对患者证实[9]。

1.3 Th1/Th2 细胞失衡自身免疫主要是由于正常自身活化的T 细胞数量或其功能增加,以及调节机制减弱导致的,自身免疫在荨麻疹发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T 细胞在协调适应性免疫反应期间,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激活靶细胞,在发病期间促进自身免疫,发挥重要作用[10]。临床使用常规组胺药物无效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对异常参与发病机制提供依据。目前已经有寻找到CSU 患者外周血或皮损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寻找Th1/Th2 细胞失衡参与的证据[11]。

1.4 感染感染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应答失衡,导致多种炎症介质释放,通过IgE 途径,激活肥大细胞,合成病分泌组胺[12]。感染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病原体感染均会加重患者发病。病毒感染控制后,荨麻疹皮损完全消失,由于肝炎病毒与疱疹病毒是成人常见诱因,认为病毒感染是CU 患者潜在发病因素[13]。目前还有研究证实,CU 患者HP 感染率明显较高,血清中可检测到抗幽门螺杆菌抗体,证实了HP 感染与CU 存在一定关系,但具体情况存在进一步研究[14]。

1.5 凝血异常随着国外研究证实,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与凝血、纤溶系统关系较近,抗凝血酶复合物是凝血酶生成后,与机体抗凝血酶形成的复合物[15]。未接受治疗的患者,血浆抗凝血酶复合物水平,相比正常患者升高,证实了患者凝血系统激活且含有凝血酶生成[16]。

1.6 非免疫受体激动剂非免疫机制可用来解释组胺与其他介质释放,包括内啡肽、生长抑素、内源性阿片肽,可调控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促炎性因子释放,最终导致患者诱发荨麻疹[17]。

2.治疗方式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但实际应用期间,仅仅有一半的患者对抗组胺药物敏感性较强,在经过更新后,目前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已经较为理想,但停药后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18]。2.糖皮质激素:目前认为其对短期发作的患者疗效理想,但治疗时间不得超过3 天,且在服用期间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不可作为长期治疗药物。3.环孢素:具有良好的抑制免疫细胞作用。4.维生素D:给予维生素D 补充治疗后,患者症状能够明显改善,因此认为对慢性荨麻疹治疗具有一定作用[19]。

3.小结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且高发的过敏性疾病,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影响,但其病情反复迁延,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于其发病机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均为多种方式导致的过敏,目前关于自身免疫治疗已经获得一定认可,对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方向。随着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其治疗情况也被临床不断解决。

猜你喜欢
组胺证实荨麻疹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去哪儿、携程互咬一路厮打至商务部沈丹阳证实收到举报材料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薄轨枕的效力得到证实
暴涨理论或证实多重宇宙存在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
荨麻疹253例病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