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与临床治疗进展

2021-12-01 16:08曾肖芳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曾肖芳

(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5354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患病率也随之上升,患病率为7.8%~25%[1]。以无症状、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绝经后女性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部分患者常伴子宫内膜癌倾向,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据调查,在绝经前有症状EPs 患者良性为95.8%左右,伴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为2.67%左右,而恶性病变为1.54%左右[2]。目前针对EPs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发病特点临床尚未掌握,故缺乏针对EPs 病因的治疗方式。而对于EPs 主要以手术、药物治疗为主,其中手术治疗中宫腔镜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方式,但针对患者而言,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预后与复发产生一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的方式。故本文就EPs 发病特点与临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日后临床治疗EPs 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 EPs 发病特点

EPs 主要是源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所致,其高发人群为孕龄期至绝经后女性,女性月经形成主要是源于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进而造成雌激素水平上升,与EPs 形成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同时长期妇科炎症、高血压、肥胖、年龄因素等均是EPs 高发因素[3]。EPs 在任何年龄均可引发,但以35 岁以上女性最为常见。梁迪[4]研究表明,对50 例EPs 患者进行分析,其发病年龄在30~40 岁,发病占18.00%,年龄在40~50 岁,发病占62.00%,年龄在 50~60 岁,发病占12.00%,年龄在60~70 岁,发病占8.00%,年龄在40~60 岁发病占74.00%;发病部位以子宫底部最多,占62.00%,子宫角次之占18.00%;其主要表现月经不规则占72.00%以及子宫内膜增厚占18.00%。由上述得出,EPs 发病特点在年龄上以40~60 岁最为常见,这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改变有关,物质生活的改善造成雌激素分泌增多,激素类食物增多,造成青春期来的过晚或过早,加之生活方式改变,女性压力不断增加,也是引发雌激素增高的主要原因,故在雌激素强刺激下也会引发EPs。

2 EPs 的临床治疗

EPs 主要分为4 种类型,其中包括腺肌瘤性、功能性以及非功能性、绝经后息肉。临床以消除症状、摘除息肉以及减少复发为主要治疗目的。

2.1 手术治疗刮宫术:在宫腔镜手术开展前,刮宫术是治疗EPs 的主要方法,但受息肉大小、位置以及质地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刮宫后息肉具有较高的残留率以及复发率,由于刮宫术的实施仅能依据术者凭感觉以及经验操作,刮匙不易刮到双侧宫角以及宫底,因此极易造成漏刮,影响患者预后恢复[5]。故在临床应用中逐渐被取代。宫腔镜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宫腔镜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可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全部或完整的息肉。目前临床最常见有EPs 摘除术以及EPs 电切术,但两种手术方式疗效还存在一定争议。其中EPs摘除术主要是通过宫腔镜对EPs 进行定位,随后进行机械性钳夹拧下、剪下,该术式仅适用于1~3mm 的单发性小息肉,操作便捷、创伤小,但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标本不完整,不利于诊断。而EPs 电切术主要是经过环形电极将息肉连同蒂部切除,同时术中注射液体可保持息肉的完整性,可有效预防术中穿孔发生;针对月经改变明显且有生育要求患者,可将息肉与浅层薄膜切除,以此保留患者术后正常月经以及生育功能,以免过早闭经。孙国琼[6]对82 例EPs 患者分别给予宫腔镜EPs 摘除术以及宫腔镜下EPs 电切术,结果得出,观察复发率2.17%低于对照组22.2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宫腔镜刨削系统在临床逐渐开展,其是一种全新的机械冷刀切割的宫腔镜手术器械,该系统能够在切除息肉同时,避免对周围正常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其有望成为育龄女性EPs 首先治疗方式。戚小霞[7]对126例EPs 患者分别给予宫腔镜刨削系统切除EPs 与宫腔镜下EPs电切术,结果得出,术后6 个月刨削组宫腔粘连0 例,电切组4 例,刨削组12 个月妊娠率34.85%显著高于电切组16.67%。

2.2 药物治疗目前,尚未有临床试验以及药物试验证据来支持药物疗法可作为治疗EPs 首选。但相关报道显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肌松剂(GnRH-α)能够缓解EPs 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可能会复发。孕激素类药物可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以此转化子宫内膜类型,抑制EPs 生长;同时对非功能息肉复发会产生一定的预防作用。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均为首先进行宫腔镜手术,再服用孕激素等,以此预防EPs 复发。李燕[8]研究表明,对110 例多发性EPs 患者分别给予宫腔镜下EPs 切除术以及联合孕激素治疗,结果得出,观察组复发率3.6%低于对照组6.4%。

3 小结

EPs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病症,其发生、发展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不断增加,该病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同时AUB、肥胖以及不孕症等人群也极易引发EPs。少部分EPs 患者会自行痊愈。而针对EPs 患者,切除是首选方式,其中宫腔镜下EPs电切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以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随着宫腔镜的不断发展,宫腔镜刨削系统有望成为治疗EPs 的首选方式。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已取得一定疗效,其联合宫腔镜治疗,对预防EPs 复发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支持,为临床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依据。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宫腔镜术后护理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