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张雅丽王娟娟于青真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心负面冠心病

张雅丽 王娟娟 于青真

(德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 德州,2534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较多的诱发因素,患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心绞痛、呼吸急促和四肢无力等,少数患者可以在患病无任何症状。因为疾病会累及心脑血管,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期限,所以需要在确诊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因为该疾病目前难以治愈,所以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压力较大,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现对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护理进行如下综述:

1.冠心病心理研究的重要性

冠心病的发病人数近些年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已成为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患病后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常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反应。身心医学认为,完整的机体应该是躯体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的完整。心理情绪会显著影响到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2]。心理、情绪和躯体生理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负面情绪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就容易产生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显著影响着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冠心病和心理社会应激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相关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也显示,在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中,相较于生物因素,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更高[3]。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发生发展受到心理情绪变化的影响,在治疗期间,负面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导致病情不断加重。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协助促进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所以做好冠心病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已经被临床护理工作者重视起来[4]。

2.冠心病患者心理障碍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疾病确诊属于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会严重冲击患者的心理,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这又会使原有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加重,从而对交感神经活动造成刺激,最终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如大量分泌儿茶酚胺、脂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的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5]。这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供血供氧量,从而导致原有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病变程度加重。患者担心疾病预后、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家庭支持力度不足等都会导致患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加重[6]。这些负面情绪不仅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还会导致原有病情加重,影响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所以在对冠心病进行积极对症治疗时,需要关注患者的负面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对应的心理护理,疏导或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尽可能的保证治疗取得良好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7]。

3.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法

3.1 社会支持心理支持与干预:(1)摄入性会谈:在患者进入科室后,全面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准确评估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庭经济和患者社会支持等[8]。通过评估初步判断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特点等,并做好如实的记录[9]。(2)心理辅导:平时主动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对患者提出的疾病和治疗相关问题进行准确回答,并进行劝慰,以缓解患者因为患病承受的痛苦,保证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多支持和关怀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10]。多通过积极有意义的言语刺激患者,尤其要告知患者负面情绪会对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引导患者积极调整心态,为患者排解压力烦恼[11]。(3)个别心理咨询和健康指导:每周对个别患者进行2 次心理咨询,每次持续40-50min。期间要注重沟通技巧,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对患者的疑问做出合理的解释[12]。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针对病情展开心理咨询。教会患者选择正确的方式转化或释放自身压力、宣泄自身情绪,通过外界的支持系统缓解内心压力[13]。当患者对护理工作配合度高或获得了显著进步时,多肯定和表扬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14]。(4)松弛训练:当患者的情绪过于紧张焦虑时,需要指导其进行心理松弛训练。指导患者平卧或坐在舒适的位置,闭上双眼,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步向上放松,最后达到全身肌肉的放松效果。期间要摒除脑海中的杂念,保证情绪平和。每天训练1 次,每次持续半小时[15]。

认知干预:引导患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进行正视并接受,对疾病的性质和后果做出客观分析,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因为冠心病的病程常,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接受治疗,所以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患者丧失治疗和生活的信心,从而出现抑郁情绪[16]。这就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对抑郁情绪进行缓解。

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运动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可以是太极拳、慢走等,锻炼时间不能少于半小时。同时也可以适当开展力所能及的文娱活动,以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缓解[17]。

舒适服务:保证患者所居病室足够温馨舒适,调节病室温湿度适宜,每天上下午按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病室足够安静,夜间注意将各种仪器的报警声调小,以免影响患者休息[18]。

家庭支持:联合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来,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嘱家属多探视患者,耐心对待患者,多关心患者,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19]。

3.2 药物治疗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对症治疗药物外,还需要配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常用的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为精神类药物会影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造成各种并发症,且两类药物有药理学上的相互作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选择康焦虑抑郁药物时尽量选择有显著效果但无不良反应的药物。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20]。

4.小结

冠心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包括饮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疾病可以突然发作,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肢体行动能力和机体状态造成影响,如不尽早接受有效的治疗,患者可能会死亡。

之所以要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就是为了对患者在疾病诊疗期间的疾病状态进行改善,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健康,从而有效促进临床诊疗的效果。早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以常规护理为主,只注重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无法调动患者配合诊疗的意愿,所以护理效果一般。双心护理是目前十分先进且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方式,注重引导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认知,对疾病的护理针对性较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双心护理时,通过指导和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和用药等,可以保证患者心态积极,从而有效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保证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教育较高的应用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心负面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