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管理中多学科联合照护模式的新进展

2021-12-01 16:08易玉姣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科医生肾脏护士

易玉姣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广西 柳州,545001)

慢性肾脏病(CKD)是因多种因素引起,导致患者的慢性肾脏结构、功能障碍造成持续性损害,其中包含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不正常损伤,患者的血液、尿液成分异常,同时伴有影像学检查异常等,且时间持续在3 个月以上[1-2]。临床在治疗此疾病时,其治疗结果受多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当因素控制欠佳时,患者病情会呈现出进展性发展,致使肾功能持续性恶化,当发展至终末期时,患者的死亡几率增高,心脑血管发病率随之上升[3-4]。相关研究指出,给予患者综合有效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阻碍患者肾功能持续性损伤[5]。为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救治需求,需要实现多学科专家诊治,同时辅以针对性干预模式,并系统化实施。因此,多学科联合照护模式(MDC)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最佳选择。

1.MDC 模式的概念

多学科协作是临床一种新型的医护模式,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由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协助团队,经临床讨论,制定符合疾病特点的诊疗模式[6]。多学科协作可以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分工协助,通过医、护、患三者关系,定期进行临床讨论,进而调整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7]。MDC 模式属于整合的医疗照护系统,通过不同专家的共同诊治,可以实现专业技能互补,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可以有效确保救治效果。MDC 已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实践中应用,其效果显著[8-9]。MDC 的应用,对于CKD 患者而言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此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不仅需要临床管理医生参与,同时需要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参与,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对CDK 疾病实现早期干预、管理。

2.MDC 模式在CDK 患者中的应用

2.1 MDC 模式在CDK 的人员以及分工由于CDK 患者的治疗进程缓慢,且疾病迁延不愈,因此其照护过程较为复发,患者的病情会随时间、环境的变化、CKD 疾病的阶段不同等因素,造成疾病进展性发展[10]。因此MDC 模式的实施,不仅包含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同时应包含肾脏科医生、肾脏科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具体分工如下:肾脏内科医生:为MDC 模式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肩负CKD 患者的后续持续性治疗,依据患者不同阶段的检查结果,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各药物使用方法等;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防治等;做好相关肾脏替代治疗的准备;建立肾脏内科MDC 模式微信群[11]。肾脏内科护士:在MDC 模式实施中,肩负个案管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健康日常饮食的重要性,同时给予患者合理饮食、运动指导,为患者进行CDK 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为患者讲述治疗方法与目的,鼓励患者以及家属参与到治疗决策中,实现决策透明化,严格医嘱医生嘱咐,给予患者用药干预,切实完成MDC 模式的相关治疗计划[12]。个案管理:专科护士为患者进行“一对一”模式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个案管理,多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联系,告知患者按时随访的重要性,采用言语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身疾病不适或关于疾病的相关疑问,对患者实施长期监测,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利于诊疗计划的修改和调整,满足患者个体化诊疗需求[13]。药剂师:作为MDC 模式实施的第三主角,肩负患者诊治过程中所需药品的发放、监测、药房预防等工作,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用药信息,并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纠正患者的错误用药情况,确保用药安全。营养师:依据临床诊疗计划,患者疾病变化情况、自身营养等,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负责营养评估、饮食干预,可通过定期召开健康饮食讲座,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纠正患者饮食,促进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均衡摄入[14-15]。多学科护理模式的实施,除以上专科人员之外,还应包含其他科室相关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血糖、血压波动值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前预判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为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实行多学科人员会诊,即针对患者病情,选择专业科室医师展开会诊,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邀请内分泌科医师进行会诊;高血压性肾病、痛风导致的肾脏功能障碍患者,则需邀请对应科室的医师来会诊。

2.2 MDC 模式在CDK 患者中运行模式(1)患者接收:由肾脏专科医生将CDK 患者转入MDC 小组,小组成员依据患者的病况,前期治疗方式等,为患者制定诊疗计划,由小组成员不定期进行临床探讨,分析诊疗过程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制定患者个性化治疗、管理方案,制定诊疗目标,由肾脏内科专科护士负责落实诊疗计划,护士邀请患者入MDC 微信群,定期推送健康知识,同时定期召开肾脏内科讲座,患者进行知识竞赛等方式,明确MDC 实施的有效性与弊端,总结分析并完善。(2)随访:小组成员制定随访计划,对于1-4 期患者,1-3 月随访1 次,5 期患者1 月随访一次,在随访时,MDC 成员全体加入,依据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评估诊疗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未达到诊疗目标的是要及时纠正完善。依据不同分期的患者,给予患者不同的侧重点干预,1 期;着重进行健康教育,以肾脏内科医生、专科护士为主,为患者疾病的正确认知观;2 期:合理饮食、运动,以小组成员全员为主体,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药剂师进行用药指导,营养师进行饮食指导;3 期:以肾脏内科医生、护士为主体,为患者讲述疾病可能发展方向,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监测;4 期:着重于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治、预防,以肾脏内科医生为主体,为患者讲述肾脏替代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时刻做好透析通路的相关准备,在此时期,可进行MDC 小组扩大,加入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针对评估结果,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5 期:以肾脏内科医生着重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对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时机进行评估,同时护士进行透析通路的维护,为后期治疗提供基础[16]。

2.3 MDC 模式在DCK 患者中的干预方式目前临床关于MDC 的关于实施方式较为多样化,主要以多途径联合为主,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等形式进行以“一对一”的关于方式[17-18]。依靠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临床可扩大干预途径,例如创建肾脏内科APP、电话随访等,避免患者发生中断治疗。在遇到科室不同意见时,遵循“先重后轻”的原则,以治疗肾脏疾病为主,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

4.总结

慢性肾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治疗进程缓慢,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在我国占据10.80%,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MDC 模式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结构的探索与发展的新方向,是通过小组成员定期、定时的临床探讨,提出诊疗意见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依托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权威性[19-20]。此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通过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职责明确,有效促进诊疗计划的系统性、完整性、实效性。MDC 模式的应用,对于CDK 患者的诊治具有显著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些许弊端,需要后期临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内科医生肾脏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最美护士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总装车间里的“内科医生”
——记北京市劳动模范、长安汽车北京公司高级技师王少华
哪些药最伤肾脏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