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李英燕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正脊百会穴椎动脉

李英燕

(广西梧州龙圩区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543199)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属于颈椎病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指颈椎病变引发的椎动脉血流障碍所造成的脑供血不足,患者多表现出眩晕、头痛、恶心、颈项僵硬等症状[1-3]。既往西医常规采取的消炎镇痛、肌松药及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欠佳,故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治疗反方案尤为必要。中医将CSA归属于“痹症”“眩晕”范畴,主要病理病机为机体肾精不足、导致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再加上肝阳上亢、风阳上扰,冒犯清窍[4]。针对CSA 患者中医多采用推拿、穴位埋线、针灸、耳穴治疗等特色技术开展治疗。本文对近些年临床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方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医师合理选择最佳诊治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针灸

1.1 常规选穴机体出现的风、火、痰、瘀等诸多病理因素属于CSA 发病之标,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CSA 发病之本;故中医提倡标本同治,以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5]。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具有悠久历史,这一疗法主要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艾灸热刺激疏通脉络,可有效调节肩颈神经系统平衡,从而发挥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的功效,以缓解患者颈项强痛、眩晕等症状[6]。针灸治疗原则以补益肝肾、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为主。既往采用的针刺颈夹脊穴可调节督脉及膀胱经经气,并通利督脉和膀胱经的气血;针刺肩井穴可缓解颈项强痛,曲池穴可疏通阳明经经气等。

1.2 针灸百会穴百会穴属督脉(主全身阳气),其位于“元神之府”,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交会之处;针灸百会可发挥提神醒脑、振奋阳气、益肝补肾、养血补气的功效。《敦煌医书·新集备急灸经》一书中提出:“患头眩,暗风,兼生头痛……灸百会穴二七壮”;督脉刺激可循行入脑,改善椎动脉血流,从而恢复脑部血供,在CSA 治疗中占据独特优势[7]。银子涵、徐桂兴、陈姣[8]等人通过述评临床多项文献认为,针灸百会穴治疗CSA 具有确切效果,其主治证型包括气血亏虚型、痰浊中阻型及肝肾亏虚型,且证型及配穴均较为稳定,通过与药物等其他治疗方案结合可促使疗效进一步提升。

1.3 平衡针法平衡针法属于中医针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色产物,其以阴阳整体学说以及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充分结合西医提出的神经学说以及免疫学说相关知识,最终形成一种新型针灸疗法。平衡针主要治疗原理为借助外周神经刺激,对机体神经物质分泌起到调节作用,从而促使机体实现自我平衡[9]。其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及抗炎能力,并提高其机体镇痛效应,可对人体神经系统平衡进行调节,从而起到舒筋活血及消炎止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促使其颈椎正常生理机能得到有效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2.推拿

2.1 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该手法以人体功能解剖学为基础,选择枕下三角区引发眩晕症状的主要靶点,通过多角度施加精准拔伸力量以达到正骨的目的。操作人员主要在患者颞骨及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区域进行定位,选取主穴包括风府、哑门、天柱、风池、完骨及失眠穴等,上述穴位均交会于头与颈部相连的重要通路。基于中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以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等理论,通过手法点按刺激以补充头项部阳气,疏通闭塞经脉,缓解眩晕症状[10]。王勇、吴哲、沈峥嵘[11]等人提到,这种自创手法通过牵引应力作用将病变后变形的椎体上下关节突及各椎间孔拉开,扩大颈椎横突间的距离以确保受压的神经根、血管等均得到良好的舒缓拉伸;并减轻交感神经兴奋状态,改变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增加脑部血流量。

2.2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师彬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并以脊柱解剖学为基础,吸取各种手法的优点,创立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具有疗效确切、稳定、持久且安全性高等优势。这一推拿手法充分结合中医牵引、旋转、扳法及按压等手法,并通过拔伸、弹拨、梳理等手法对CSA 患者颈椎病变关节产生综合作用,纠正小关节紊乱现象,促使其脊柱力学平衡恢复。王从安、张峰、孙铁锋[12]等人研究中在针灸、推拿、颈牵及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基础上开展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治疗组),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及结束后3 个月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积分、疗程结束后的显效率(32.4%)、肌肉紧张痉挛及颈后压痛阳性率(14.7%、14.7%)均优于开展常规联合疗法的对照组(0%、39.4%、36.3%)。

3.针灸结合推拿

由于CSA 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辩证分型可包括多种证型,故中医多采用综合疗法进行医治,其中针灸配合推拿疗法的临床经验丰富,且颇具特色。推拿联合针灸干预手法,标本兼治,以推拿局部按摩舒畅颈部经脉气血,以针灸干预内调脏腑精气,通脉升清,濡养脑髓,止晕止痛[13]。张慧、刘李文姬[14]等人研究指出,观察组予以针灸颈项部夹脊穴+推拿治疗后,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单纯开展针灸颈项部夹脊穴),其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王丽、韦丹、刘一然等学者Meta 分析结果也显示,针推并用疗法治疗CSA 效果优于单纯针灸及西药[总有效率:OR=5.45,95%CI(3.50,8.51),Z=7.48,P<0.00001]。

针灸联合推拿特色疗法对中医学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思想予以重视,局部通过手法按摩以松解CSA 患者颈枕部肌群,消除肌群(尤其是枕下三角区)痉挛现象,并对筋膜炎症的吸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最终改善椎动脉的血供情况;整体通过针灸疏通脉络以达到调节全身经气及气血的目的,从而有效发挥协调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有助于局部症状缓解或消除。吕桂芬、刘德山[18]等人报道中,观察组(电针+推拿)患者总有效率(91.1%)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71.1%)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学整体疗法可有效降低CSA 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其脑血流,以确保脑部血氧供应量,从而纠正CSA 临床症状。。

4.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CSA 患者采用的中医特色技术疗法中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颈夹脊穴、肩井穴、曲池穴、百会穴等)可发挥显著疗效,或采用新型针灸疗法(平衡针法)以调节机体平衡;推拿包含多种手法,其中自创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以及师彬教授总结提出的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均可发挥显著效果;二者联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正脊百会穴椎动脉
人字形屋顶上的艺术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正脊调曲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一穴解决“路怒症”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
针灸穴位保健——百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