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实习教学中思政教育工作

2021-12-01 16:08张军焦文菊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阶段思政

张军 焦文菊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教学办,四川 广元,628000)

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视医风医德等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强调教学要术德相长、以德立术。但目前,“日常课程中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这一教学场景多发生于校内,教学形式也多趋向于理论。笔者认为,现阶段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单一、开展质量欠佳。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至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阶段,并借助现实环境与带教老师身正为范的教学优势,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暴露的上述两点不足。本文基于实习带教思政课程视阈下,对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指正,期望能够发挥临床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应有效力,助力医学生在关键的实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挥德育价值,打造合格人才。

1 矛盾点

1.1 实习阶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人员不重视的矛盾思政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影响着国内未来医疗行业的服务公正性。开展思政教育,是改善国内医疗环境、缓解医患矛盾关系、追求和谐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工作,当予关注。但医务人员对思政教育不重视,尤其临床带教老师普遍重术轻德,认为思政教育是医学院校在校期间需承担的教学任务,自身无需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错误地认为临床带教就是帮助医学生将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过渡为实践本领,教学认知局限,导致教学主体单一,造成矛盾。该问题的长期存在,还与医院内部不求变,未能主动干预带教老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或忽视有意在临床带教阶段寻求思政元素融合的带教老师的辛苦付出,导致这部分教师的教改积极性受到打击。总体而言,现阶段临床实习带教方存在着对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偏倚,且亟待纠正[1]。

1.2 实习阶段思政教育需常态化开展与教学环境多变的矛盾课程思政不应是某机构、某节课或者某位老师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其应该是一项需要且值得长期开展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大纲内容配套存在。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特点是流动性大、环境不固定、实践教学内容可能挤占思政课时,这就导致临床实习阶段的思政课程开展波动性大。每当医学生轮转至新的环境,新的带教老师对其既往带教内容了解度不够,可能导致正式授课阶段,思政教学的形式或内容与以往产生重复、冲突,甚至部分带教老师未经求证便认为前任带教环节,同行已经就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进而为避免课时浪费,取消了本科室的思政教育。另外,医学生的实习带教多局限于院内环境,授课也多为口口相传,思政理念抽象,医学生难以第一时间理解及消化;课后复习、预习途中产生的有关思政教育的问题,无法第一时间询问老师,导致教学出现滞后性,不符合医学生实习阶段思政教育常态化开展的诉求[2]。

1.3 实习阶段思政教育需保持标准与相关制度不健全的矛盾在医学生实习阶段,如何开展院内思政教育工作,成为临床带教老师当下之困惑。发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思政教学标准中,对加强培训指导、评学评教点评、备课等方面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带教老师的具体授课行为无制可依。另外,纵使相应制度出台,但由于配套的绩效激励政策不到位,或绩效指标设置模糊,均会对临床实习带教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医院未能充分发挥模范教师的岗位带头作用,是导致其他带教老师教学行为偏倚的次要原因[3]。

1.4 实习阶段思政教育追求多元化开展与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的矛盾思政教学若一味局限于单一的方法,只会导致医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新鲜感。现阶段,国内临床带教思政教学多集中于理论讲授,向医学生传达的信息也多为最直接的利害关系,如“缺失医风医德,会加大医疗贪腐风险”等。单一、老套的教学模式难免枯燥,内容晦涩,与实习阶段思政教育追求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悖[4]。

2 应对之策

2.1 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与人员不重视矛盾”的对策加强培训:针对实习医学生规范老师思政课程认识的业务培训,需要遵循“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策。“请进来”是指邀请外界权威培训机构或兄弟单位的专家莅临本单位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构建系统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院内带教老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走出去”是指为各科室带教骨干提供外派学习的机会,前往教学氛围更加浓郁的机构,亲身体悟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先进方法,提高认识;学成归来后,再负责本单位其他带教老师的培训工作。“请进来”解决的是当下认识矛盾,“走出去”解决的是远期问题,二者要两手抓[5]。营造氛围:①医院官网规划固定板块,定期刊登对医学生实习阶段开展思政教学的重要性或方式方法的文章;②在各科带教室内张贴思政教学动员标语,各科室门外安装教学反馈意见箱;③院内定期组织提升医学实习生思政教学质量的教学研讨会等。④强调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注意言传身教,为实习生树立学习的榜样;⑤在平常,尤其各大节日(如护士节),在院内宣传正能量的言行,让思政精神随处可见,时时提醒实习生响应号召,洁身自好。⑥开展医疗法律法规条例的讲座,妥善利用多媒体教材,提升法律培训的渲染力,鼓励实习生尊重并认真执行病员的权利与义务等。肯定付出:院内领导首先端正认识,重视实习生带教阶段的思政教育,并肯定带教老师在该领域的付出。鼓励代教老师在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设立教研基金,为这部分人员的教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与鼓励。

2.2 针对“思政教育需常态化开展与教学环境多变矛盾”的对策做好轮转衔接:医学生轮转各科室的实习任务结束后,主带教老师填写带教单,详细记录其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完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等信息,为下一阶段的带教工作提供材料参考,避免重复教学导致资源浪费。打通线上教学:基于微信、QQ 等即时通讯类平台,开通线上教学渠道,方便医学生院外自主学习与随时远程提问,促思政教学常态化开展。寻求校园支持:临床实习带教资源有限,为更好地开展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座谈会,与医学实习院校交流沟通,请求其提供一定的校外支持,协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如医学生母校定期派遣专业的思政教研人员前往实习生实习单位,进行思政考评与教学等各项帮扶工作,减轻院方带教老师的教学压力[6]。针对思政教育结果欠理想的个体,采取一对一式的交流,提供精准的教学服务,差缺补漏,完善思政教学质量。严把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关:思政教育应贯穿医学生的实习全程,其不受时间长短与其他易变因素决定,而是惯性思维的使然。常言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自身的思政素养,决定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对此,院方要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通过培训、外派学习、考核等途径,提升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并在未来的人才引进工作中,将人才的思政素养放在聘用条件的首位。

2.3 针对“思政教育需保持标准与相关制度不健全矛盾”的对策健全制度:成立专属的思政课程教学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相关教学制度,包括思政课程的课时分配、教学大纲、考核目标等,使思政教学工作有制可循,后续出现教学质量问题亦有责可究,体现制度的约束力、威慑力与参考价值。成立双向反馈机制,便于小组聆听来自基层的关于完善制度的意见与建议,将制度改革视作一项常态化工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制度内容可持续性发展。更改的教学制度,先在小范围试行,评估其可实施性,随后大范围推广。合理激励:完善绩效激励机制,紧密联系思政教学制度,对完成思政教学任务的规培老师,提供一定物质或精神激励;同时对未完成教学任务的带教老师,采取负向激励。绩效结果还需与相关人员的职业晋升机会挂钩,全面提升激励价值[7]。使具体制度实施的可执行性提升。

2.4 针对“思政教育追求多元化开展与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矛盾”的对策丰富线下教学:目前医学生实习阶段的思政教育多集中于理论式讲授,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未来需尝试整合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各类先进的线下教学模式,推出联合教学方案,促线下教学多元化发展。线上线下联动:在保障线下教学多元化开展的同时,极力构建线上教学环境,打造线上线下教学联动的新局面。但需注意,二者间的关系为协同,而非领导。一般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服务,是后者高效开展的保障,如借助线上教学进行课前课件的一对多传输,或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讨论提供平台等[8]。延伸教学资源:适当延伸教学资源,如与执法部门建立教学联动,更多地为医学生分享典型医疗贪腐案件的社会影响与审判结果;甚至为医学生争取前往医疗贪腐案件受审现场观看判决的机会,延伸教学广度,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医学生共情,强化教学效果。

3 小结

医学高等教育实习阶段学习质量的高低,影响实习生对职业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与发展高度。新课改后,思政教学在当下被进一步强调,其不应一个机构、一个阶段,甚至一个人的责任,而是需要贯穿医学生学习始终,甚至一生的核心学习要素。我们要更加重视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打破现有的教学困境,促医学生实习阶段思政教育水平进步。

猜你喜欢
医学生阶段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