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对器械清洗效果质控研究进展

2021-12-01 16:08蓝小菊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合格率器械

蓝小菊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530700)

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操作中,其管理质量、消毒监测合格率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以及患者的就医安全等存在密切联系[1-2]。医院供应室在保障医疗器械重复使用安全以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器械清洗工作质量是评价供应室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3]。常规质控管理模式下,存在分工不明确、质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未能对各环节做到层层把控,故临床又开始积极探索更为客观且合理的质控管理模式[4]。本文对近些年临床开展于器械清洗效果的质控管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医院供应室合理采取质控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

(1)工作人员因素: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其对器械清洗工作缺乏主观意识,单纯认为仅需做到清洗即可;(2)清洗操作缺乏规范:医院及供应室未能对器械清洗予以重视,未能制定全面且规范的器械清洗流程,导致工作人员日常清洗存在一定随意性[5]。有相关调查显示,供应室清洗人员仅重视器械表面的清洁工作,而忽略器械隐蔽部位(如齿轮槽、转轴关节等)的清洁;且清洗操作存在不规范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清洗质量及器械使用寿命,还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6]。(3)清洗工作未能达到标准需求:各种器械体积、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实际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相关器械的具体类型实施针对性清洗操作。

2.质控管理措施

2.1 制定清洗认知导图由供应室高年资(工龄在10 年以上)清洗人员负责培训工作,认知导图主题为“手术器械清洗”,内容包括清洗标准规范、清洗流程、日常清洗注意事项及清洗检测等,绘制思维导图框架。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引导参与培训的清洗工作人员补充思维导图分支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方式完善对思维导图整体内容予以完善。所有新入职清洗人员均围绕导图开展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知识强化学习。

2.2 操作规范情景演示高年资清洗人员常规设置以器械清洗为主题的情景模拟,情景内容主要包括清洗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清洗剂的选择与使用、清洗操作、清洗质量检测等,由演示人员根据情景进展情况逐一、详细说明清洗质量检测标准及规范,介绍并演示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正确检测方式;鼓励新入职清洗人员积极参考情景主题共同开展模拟演示,培训人员对其操作规范性及完善度进行观察、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3.质控管理模式

3.1 三级质控管理三级质控管理可对护士风险识别意识起到强化作用,有助于其风险应对能力提高,从而促使护士护理操作更加规范化,进而提高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7]。三级质控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各项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可显著提升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器械清洗专业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其学习积极性及服务意识提高,全面改善供应室工作质量,从而提升器械清洗效果[8]。虞英姿、王世英[9]等人研究指出,三级质控管理实施后,器械清洗合格率(91.57%)、器械消毒合格率(99.60%)、器械包装合格率(99.76%)、医院性感染发生率(12.50%)以及供应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监测、消毒灭菌操作、抗菌药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及文书记录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实施前(82.00%、90.56%、98.80%、25.00%)。

3.2 全程质控管理全程质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严格监督控制医院供应室的每个工作环节,对各个步骤严格把控以降低失误发生风险,促使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从而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效果[10-11]。全程质控管理能够总结医院供应室的不足并进行整改,确保器械清洗等各项操作流程精细化,严格控制所有环节的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供应室的整体工作质量。此外,该管理模式还可能够通过细致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从而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尤丹、陆霞娟、张婧婧[12]等学者报道中显示,开展常规管理(对照组)时,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不合格率为2.41%、清洗不合格率为2.24%、包装不合格率为7.24%、灭菌不合格率为1.15%、发放差错发生率为7.07%,经过研究组(全程质控管理模式)管理后,器械分别降至0.52%、0.69%、0.86%、0.17%;生物监测及B-D 试验评估结果得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灭菌效果更强(78.40%vs100.00%、79.60%vs96.40%)。

3.3 追溯管理系统质量追溯功能是临床记录无菌物品处理各环节(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及发放等)的关键参数,其使得相关信息均实现可追溯[13]。追溯管理系统的开展可确保医院供应室各项操作过程均得到良好记录,全面监管物品流转情况,以发挥有效的质量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从而减少器械清洗不合格情况。王青、陈洋洋[14]等人开展追溯管理系统流程化质控管理措施(观察组)后,清洗后回收率(99.60%)、包装合格率(99.50%)、灭菌合格率(99.40%)、洗涤合格率(99.50%)、各临床科室对服务满意度(98.00%)以及护士对器械清洗满意度(100.00%)均优于未使用追溯管理系统的对照组(94.10%、93.90%、93.60%、94.00%、87.00%、82.50%)。

3.4 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作为新型管理制度,更注重监督医院供应室具体工作流程及工作细节,其在原有消毒供应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各科室的协同联系,避免因管理分散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15]。王莉[16]的报道中指出,在集中管理模式下采用质量控制指标监管消毒,结果发现其复用诊疗器械的清洗时间、干净程度等清洗质量评分均更优。董辉、王楠、高海燕[17]等人也认为,在质控指标监督的基础上开展集中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灭菌及供应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可对供应室工作质量持续改进起到促进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器械清洗质量与工作人员认知不足、清洗操作缺乏规范、清洗工作未能达到标准需求等因素有关,通过制定清洗认知导图、操作规范情景演示等质控管理措施,并积极开展三级质控管理、追溯管理系统、集中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可进一步提升器械清洗效果。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合格率器械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