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极简史

2021-12-01 02:59郑永春
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着陆器火星车火星

在夜空中,有时会看到一颗亮度变化无常的小红点缓慢移动,有时候甚至还会逆行,这就是火星。中国人觉得它荧荧如火,让人困惑,把它叫做荧惑。《史记》中记载着荧惑守心的天象,认为火星行至心宿二附近时,意味着灾难。在西方,不管在北欧神话、罗马神话还是希腊神话中,火星都代表着战争和灾难,称为战神。对这颗红色的星球,地球人普遍感到恐惧不安。

望远镜的发明和科学的进步,破除了火星的神话色彩。1543年,哥白尼(N. Copernicus)提出,火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不是绕地球运行的。1609年,开普勒(J. Kepler)宣布,火星的公转轨道不是圆形,而是椭圆。1610年,望远镜发明的第二年,伽利略(G. Galilei)把它对准火星。

当太阳、地球、火星在一条直线上时,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近,称为火星冲日,是最佳的观测时机。1659年,惠更斯(C. Huygens)绘制了第一幅火星地图。1877年的火星地图上的一些直线,被认为是火星运河,由此引发了持续上百年的火星热。通过观测,天文学家发现了火星的两颗小卫星,测定了火星的自转周期,发现了南北极的极冠,绘制了一系列火星地图。但望远镜看到的图像还是太模糊了,以至于产生了很多误解。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开启了航天时代。苏联1960年发射人类首颗火星探测器,揭开火星探测的序幕。截至2021年8月,人类共开展了47次火星探测任务(由于判断标准不一,这一数据有所出入)。

冷战时期,美苏竞技

冷战时期,除了在载人登月上进行激烈竞争外,美国和苏联也把火星作为竞技场,掀起了火星探测的高潮。

苏联先行一步

1960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960A”,不幸的是,它还未进入地球轨道就宣告失败了。4天后,蘇联又发射了第二个探测器“火星1960B”,也遭遇了失败。

接下来,苏联发射的一系列火星探测器——“斯普特尼克22号”“23号”“24号”“探针2号”“火星1969A”“火星1969B”,接连失败。直至1971年5月发射的“火星2号”,终于成功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着陆器和母体分离后击中火星表面,以粉身碎骨的方式成为火星上第一个人造物体。

基于“火星2号”失败的教训,苏联于1971年5月28日发射的“火星3号”,首次实现了火星表面的软着陆。遗憾的是,着陆后密封舱只传回了20秒的电视信号,之后联系就中断了。然而,就是在这20秒中,它传回了来自火星表面的第一张近距离照片!

1990年前,苏联一共实施了17次火星探测任务,但这些任务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科学目标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获得的科学成果有限。

美国探火开始

虽然美国比苏联晚4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但最终领先一步,获得了火星探测历史上的首次成功。

1964年,美国发射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水手3号”,未能成功进入轨道。同年,美国发射的第二个火星探测器“水手4号”成功飞越火星,发回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水手4号”发现,在过去30多亿年中,火星上没有显著的地质运动。火星没有全球性磁场,宇宙射线可以直达火星表面,这两项发现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火星的认知。之前,人们一直猜测火星上有生命,甚至是高等智慧生物。但“水手4号”传回的照片,粉碎了人们对火星文明的幻想。之后,人们对火星生命的研究就转向了微生物。

1971年5月,美国发射了“水手9号”,它成为第一颗环绕火星的人造卫星。“水星9号”抵达火星时,遇到全球性的沙尘暴天气,证实了天文学家之前提出的火星上存在“超级沙尘暴”的猜测。

直到1972年,沙尘暴逐渐平息后,人类才看到了火星的全貌:河床、撞击坑、巨大的死火山、峡谷、极地沉积物、冰晶云,还有皑皑的晨雾。“水手9号”发回的照片中有疑似水流的痕迹,使人们重新燃起了对火星的兴趣,期盼能发现生命迹象。

之后,美国又发射了“海盗”系列探测器,专门用于探索火星上有无生物,该系列探测器由轨道器和着陆器构成。

“海盗1号”的着陆器于1976年7月成功登陆火星,传回了火星表面的照片,人们发现这是一个空旷、贫瘠、乱石遍布的世界,富含铁元素的土壤因为被氧化,而使火星地表呈现一片橙红。

有趣的是,“海盗1号”传回的一张“人脸”照片引起了世界轰动,被误传为是火星人。当然,所谓的火星“人脸”最后被证实是一座丘陵造成的光影错觉。

与“海盗1号”同款的“海盗2号”于1975年9月9日发射升空,1976年9月3日在乌托邦平原着陆,“天问一号”的“祝融号”火星车也登陆在这一平原。“海盗2号”携带了探测温度、磁场、风速、风向、X射线光谱等参数的科学仪器,地震检波器观测到了难得一遇的火星地震,为人类探索火星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方向。

1990年代的火星探测先锋

1990年代,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全球共进行了7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美国5次,俄罗斯和日本各1次。

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开始了系统性的火星探测计划,其中1996年发射的“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 MPF)及其携带的“索杰纳”(Sojourner,也译作“旅居者号”)火星车最具标志性。

“索杰纳”是第一辆在火星表面着陆的巡视器——火星车,采用太阳能动力,行驶速度约60.96厘米/分钟,慢得像蜗牛。虽然行走速度慢,但着陆器和火星车共发回了23亿字节的信息,包括1.7万张照片、15条对周围岩石和土壤的化学分析数据,以及有关着陆点的风和气象状况的大量数据。观测结果显示,火星在早期历史中的环境可能与地球相似,地表可能有液态水,大气也很浓密。

同年,俄罗斯发射了“火星96”,由于发动机故障,火箭第四级二次点火失败,发射次日在地球大气层中坠毁。

1998年,日本发射了“希望号”(也叫“行星-B”)轨道器,原计划2003年12月抵达火星,但地面与其联系中断,未能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当然,美国也有数次失败的案例,1998年12月發射的火星气候轨道器和1999年1月发射的火星极地着陆器都遭到了失败。

21世纪,火星探测群雄逐鹿

21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共实施了14次火星探测任务,这一阶段火星探测的最大特点,是成功率显著提高,除了俄罗斯的“火卫一—土壤”号探测任务失败外,其他任务基本上都取得了成功或部分成功。另一个特点是参与火星探测的国家越来越多,火星“找水”和搜寻生命信号成为这一阶段火星探测的重点任务。

美国火星任务

在这一时期,美国发射了“奥德赛”轨道器、“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火星勘测轨道器”、“凤凰号”着陆器,以及“好奇号”和“毅力号”火星车,这些任务都取得了成功。

美中不足的是,2018年11月登陆火星的“洞察号”,虽然成功安装了地震仪,探测到了火星上的地震。但它的“鼹鼠”钻探设备的钻探深度一直停留在35厘米,2021年1月9日任务团队被迫宣布钻探任务失败。

2020年的火星发射窗口,美国、中国、阿联酋都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4时55分,“毅力号”以5千米/秒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在超音速状态下展开降落伞,随后抛掉隔热罩,通过空中吊车的方式,将火星车释放到火星表面。

凭借轨道器对火星表面的遥感探测、着陆器对着陆区的详查、火星车的巡视探测,美国这些年发射的探测器取得了一系列关于火星的重大发现:火星表面存在液态水,发现远古时期的湖泊遗迹,估算出火星土壤含水量,发现火星极光现象等。从大气探测、到火星表面、再到内部结构探测,几乎实现了对火星的立体勘察,改变了人们对火星的认识,为寻找生命痕迹提供了重要证据。

欧洲颇有收获

欧洲在火星探测上起步较晚。2003年,欧洲空间局(ESA)发射了“火星快车号”探测器,轨道器运行正常,获得了火星表面的遥感数据。它发现了海岸线的遗迹,在火星北极附近一个未命名的环形山底部,发现一片水冰;2004年,“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了火星极光。

但是,进入火星大气层的“猎兔犬2号”着陆器却失去了联系。原以为“猎兔犬2号”已经坠毁,但没想到的是,2015年,美国的“火星勘测轨道器”的遥感图像显示,它成功登陆了火星,但未能打开电池板,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系。失踪了十多年的“猎兔犬2号”被找到也算是火星探测史上的离奇事件。

2016年3月,欧洲和俄罗斯合作的“火星生物学-2016”(ExoMars 2016)发射升空,它包括 “微量气体轨道器”和“斯基亚帕雷利号”着陆器[斯基亚帕雷利(G. Schiaparelli),19世纪发现火星上疑似运河痕迹的意大利天文学家]。2016年10月,轨道器成功地进入火星轨道,但着陆任务再次失败。

多国加入探火队伍

2013年,印度成功发射了“曼加里安号”轨道器,这也是亚洲第一个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这项史上成本最低的火星探测计划,耗资仅7500万美元,但功能确实也很有限。

中国国家航天局也曾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俄方火箭发射,但因发射失败,“萤火一号”与俄方的“火卫一—土壤号”探测器一起坠入太平洋。

2020年7月20日,阿联酋发射了阿拉伯国家的首个深空探测器——“希望号”火星探测器。这项任务使用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由美国提供技术支持。阿联酋方面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先当学生,学好技术将来自己干。

除以上任务外,还有大家熟知的马斯克(E. Musk)主导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提出了庞大的火星计划,并研发了星舰,用于将来飞向火星的旅行。但很明显,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离真正实施火星移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中国后发赶超

火星探测工程是中国行星探测计划的第一步,于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项,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期间被正式命名为“天问一号”。中国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采用这种“一举三得”的探测方式,起点高、挑战大,作为世界上第2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0年7月23日中午,笔者亲眼见证着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问一号”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成功进入太空后,通过数次变轨,于2021年2月10日抵达火星,成为环绕火星的人造卫星。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天问一号”通过遥感探测,进一步确定了着陆点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2021年5月15日早晨,与“天问一号”轨道器分离后的着陆巡视组合体,穿过火星大气层,通过一系列的减速动作,成功登陆火星。组合体刚进入火星大气层的时候,时速高达2万千米/小时,在短短的9分钟内,减速到零。如果减速不够,就会坠毁在火星表面,历史上俄罗斯数次登火失败,欧洲两次登火失败,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天问一号”先是通过大气摩擦减速,当减速到1656千米/小时时,打开降落伞,利用稀薄的大气进一步减速。然后抛掉隔热罩,测量地表高程,当减速到342千米/小时的时候,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点火,实现空中悬停。最后通过着陆垫和伸缩杆缓冲从高处落下的势能,稳稳地着陆在火星表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这一成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登陸火星全程只需9分钟,但地球到火星的距离达3亿多千米,地面发出的遥控指令要17分钟才能抵达火星。这意味着,“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判断,闯过这道鬼门关。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在火星表面刻下了中国的印记。“祝融号”登陆的地方,位于火星上最大的盆地——直径达3300千米的乌托邦平原。它携带了6种科学仪器,用来探测地形地貌、表面物质成分、地下水冰、磁场和气象状况。

今后,我们将通过“祝融号”,看到火星上的奇特景象,例如蓝色的夕阳,渺小而珍贵的地球,这些都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重新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

[1]庞之浩, 高开源. 2020年世界火星探测概览. 国际太空, 2020(8): 23-28.

[2]林文杰. 扒一扒火星探测史. 知识就是力量, 2016(3): 18-21.

[3]松堂. 那些年, 去过火星的“探路者”们. 太空探索, 2018(8): 34-39.

[4]侯明东, 刘杰, 张庆祥, 等. 火星探测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2001: 6.

[5]任秋凌. 人类探测火星的传奇历程. 科学之友, 2004(1): 44-45.

[6]张扬眉. 国外火星探测发展态势分析. 国际太空, 2020(8): 29-36.

[7]卢波. 2016年国外空间探测发展回顾. 国际太空, 2017(2): 16-23.

[8]郑永春. 火星, 中国来了!现代物理知识, 2021(6): 20-25.

[9]郑永春, 火星零距离.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10]郑永春, 火星全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11]张扬眉. 世界火星探测一览表. 国际太空, 2020(8): 49-50.

关键词:火星 火星探测任务 轨道器 着陆器 火星车 ■

猜你喜欢
着陆器火星车火星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玩转火星
微视点
火星!火星!
中国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嫦娥四号与玉兔互拍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 月球车开始月面测试工作
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