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2-02 01:45张利宁
中国果菜 2021年8期
关键词:天水市社会化农业机械

张利宁

(天水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甘肃天水 741000)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1]。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乃至品牌农业的需求,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

天水市隶属于甘肃省,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市区平均海拔1 100 m,是高原夏菜基地和花牛苹果地理标志产地,人口稠密,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期。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天水市农业机械化生产转型升级工作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农机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天水市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3-4]。围绕建设现代农业,本文分析了目前天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天水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对策,以期有效增强当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 天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农业机械作业基础条件差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之间、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交汇处,北部为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南部为西秦岭山地,渭河横贯中部,气候温和、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种植,境内植被较少,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尤为突出。全市总面积约143.3 万hm2,耕地面积约37.9 万hm2;山旱地面积约35.3 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3.1%;耕地山多川少,地块小而零散,人均耕地只有0.1 hm2,比全省平均少15.8%;加之机耕道路建设不匹配,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正常作业,自然因素严重制约了该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2 农业机械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2020 年底,全国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71%,甘肃省为55%(省内发达地区超过70%),而天水市仅39.2%,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归结起来原因如下:一是天水市现有大部分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老化严重,更新换代慢,现有农业设备新旧矛盾突出。二是目前使用的农机中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较少,农田作业机械主要应用于粮食生产;且机械化在粮食生产中存在不均衡,如马铃薯等部分农作物的种、收过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一些农作物生产中的农机应用推广迟,起步晚,甚至是空白。三是由于天水市沟壑纵深、山大坡陡、道路不通畅,导致大型拖拉机、收割机配套机具少,作业面积小;中小型农业机械较多,且由于动力有限,造成抢种抢收不能及时完成。另外,适宜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供给不足,机具主要集中在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机型上,未覆盖丘陵山区农作物生产全过程,仅缓解山区耕地和运输问题,制约了全市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

1.3 农业机械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弱

目前,天水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带动力不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严重滞后,农机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导致农机推广和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目前,乡镇农机站自从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人、财、物、事均管理不顺畅,存在队伍专业性不强、保障不足、推广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引进、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多项工作落实滞后。此外,农机技术专业人员培养远远跟不上农机发展的要求,后备力量不足,形势严峻。2020 年,天水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有126个,固定资产仅16.151 万元,机具拥有量仅1 727 台套,年作业面积约3.1 万hm2。由此可见,薄弱的农机服务能力制约了天水市农机化的发展。

1.4 农业机械与农艺融合度不高

目前,天水市作物品种日渐增多、种植模式愈发多样化,但缺少相关技术规范,且农机科研发展相对缓慢,造成农机与作物品种之间、农机与耕作制度之间、农机与栽培技术之间、农机与农艺多样性之间、农机功能固定性与农艺生产多变性之间、农机效率的有限性和农业作业的季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5-6]。如在生产中,天水市蔬菜种植基地仍以劳动密集型作物为主,整地、覆膜使用小型旋耕、覆膜机,适宜蔬菜收获的机械严重滞后;目前也仅在韭菜收割上逐渐推广应用机械,其他品种蔬菜采收基本停留在人工作业,没有达到农机与作物品种之间的有效衔接。天水市最大的经济林果是苹果,以山地、密植为主,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

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科技,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尤为重要[7]。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地解决天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 提高认识

提高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速度和质量,对稳步增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现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是提高天水市农业综合水平的必要条件。推广和应用适合的农业机械,通过优化播种面积的布局,分别实现小麦、玉米、马铃薯达到21 万hm2、10 万hm2、8 万hm2以上;其它农作物等杂粮及油料播种面积保持在6 万hm2,将全市的农作物耕地综合机械化提高到60%以上,使应用汽油、柴油及蓄电动力机具喷施农药的果园达7 hm2,蔬菜面积超过90%,以实现生产的提质增效。实践证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

2.2 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

一是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工作思路,首先由机械数量增加的同时结合机型转型升级的转变,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适应农民种植特色,引进、开发与生产流程契合度高的机具;其次由较单一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多种类发展延伸;由粮食、蔬菜等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延伸;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产后机械化以及特色农产品运输、销售覆盖,全产业链发展延伸,促进农机结构优化升级[1]。二是坚持农机化结构调整优化与农机补贴相结合。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购置新型的、复合作业性能强的、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器械[6]。

2.3 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适应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趋势,解决小农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完善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在耕种作业、收割环节,租赁农业机械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上,多渠道吸纳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资金,大力发展、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并引导服务组织合理布局,实现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完善农机法规条例,加强农机执法力度,保证农机的安全生产;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稳定专业技术服务质量;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2.4 加强农机人才培训及地方农机网络建设

依托农民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培训,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机从业者,解决农机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8];以农机信息上网为平台,推动当地专业农机网络的建设,培育和规范农机化技术信息等重要市场,发挥市场在农机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降低农机服务、作业成本,拓宽农机服务、作业范围,促进农业机械化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及时可靠的信息[9]。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增大,推动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力度加大,天水市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综合水平提高的同时,农业机械化逐步向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10]。提高农机现代化水平,重视农业机械化应用推广,加大农艺与农机相配套,实现农业生产的降成本,增效益,促进天水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天水市社会化农业机械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小小书画廊
A home-grown ballet academy leaps into the spotlight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