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活Vlog的符号学解读
——以B站博主为例

2021-12-02 03:12张玉琪刘语潇
北方传媒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符号学符号文本

文/张玉琪 刘语潇

一、引言

随着抖音、B站等各大非传统视频网站及微博、微信等各大新兴社交平台的快速成长,Vlog这种视频形式也迅速地走进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Vlog即video blog(视频博客),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视频形式,受到广大互联网用户的热捧。 2020年9月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显示,我国现今的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几乎覆盖全体网民;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总体的近九成。 由此可见,Vlog这种视频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它引发的一些现象也广受学界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Vlog的主角一般是创作者本人,创作者利用手机、相机等智能设备拍摄有主题的生活场景或无主题的生活记录,随后剪辑发布,获取播放量。

与其他类型的视频相比,Vlog更具真实性与互动性。 B站中的热门的职业生活Vlog视频在创作上多围绕职业生活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内容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求职需求, 使双向的交流更加深入,也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职业生活的憧憬与踏入社会的主动适应。 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观众对Vlog的整体认知并不高,其受众范围比较有限。Vlog这种视频形式采用沉浸式的叙事风格,节奏慢,不能迅速抓住观众眼球,需要静下心花费一定时间来观看,与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主流观看方式相悖。 大部分观众只是被精致的生活日常所吸引, 这种视频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窥探欲望,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户群体狭窄化,限制其传播影响力。 其次,对于创作者而言, 需要高质量的视频脚本以及较为精良的设备和剪辑技术, 此时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就变得非常重要,正因为有着如此高的要求,真正出彩的Vlog数量并不多。 现在各大平台更是充斥着同质化、低俗化的Vlog,盲目地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不断刷新下限, 此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Vlog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失去其原本的意义②。 通过先行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Vlog的研究多集中于内容构成、 审美风格、发展现状、用户心理分析、传播策略等方面,从符号学角度展开的相关分析和研究较少且并不深入。

符号学分析方法最早出现在语言学,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现代符号学的主要研究层面是文化层面,并覆盖社会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 我们知道,视频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Vlog这种形式更是贴近日常生活的一种视频形式。 Vlog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对其流行原因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B站早期以弹幕吸引观众,聚集了一大批热爱二次元文化的青少年。 青少年是踏入职业生活的主力军,弹幕是实现互动性的有效手段。 因此, 在这片充满互动文化的肥沃土壤中,Vlog这种视频形式得到了迅速成长。 就目前来看,B站已成为中国最大的Vlog视频发布网站之一。因此,本文选择B站这一平台, 以知名的高播放量职业生活相关Vlog为研究重点, 对其背后的符号学应用进行解读,期待给Vlog的质量提升带来新思路。

二、职业生活类Vlog的符号学解读

(一)符号自我:多重标出性的具备

“标出性”指的是事物相对不常见的一种特性。语言学家吉冯则进一步总结了标出性的三个特性,即认识难度较大、出现频次较低、组成较为复杂③。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来看, 在事物的二元对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为非标出项,出现频率较低的为标出项。 B站中的高人气职业生活类Vlog就是因其具备多重标出性,从而获得了部分群体的喜爱。

第一, 与其他类型的视频相比,Vlog更具有真实性和互动性。 从它的定义来看,它就是进入全面的互联网时代后,用视频记录生活的一种形式。 只是它由原先的二维Blog拓展成为了三维Vlog。 它的特征是第一人称视角。 无论是文本的描述还是镜头的叙事都围绕视频创作者展开,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缩短与受众的距离。并且由于B站的弹幕文化,更增添了其互动性,观众可以即时对某一符号做出反应。 而其他类型的视频,大多有鲜明的主题,许多要素早已被提前设定,形成一定的套路,观众可以轻易猜测到一些情节, 从而失去新鲜感,失去观众的关注。 一部分视频因其剪辑的复杂性,令观众产生质疑。 观众因为某些猎奇心理观看此类视频,然而大多数此类视频只是哗众取宠,依靠高超的剪辑技术夸大表演者的行为,欺骗观众,以至于被观众的嫌弃。由此可以看出,Vlog的标出性就体现在它的不确定性、自然性以及弱剪辑性。

第二,常见的生活类Vlog主题有美妆、旅游、饮食、服饰等,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职业生活类Vlog的标出性就体现在它内容的新颖性。 由于现代的年轻人崇尚成为“斜杠”青年,涉猎相对丰富,尤其是对自己陌生的领域, 拥有较为强烈的求知欲。职业生活Vlog的创作者大多是职场的“老鸟”,他们在Vlog中提到许多自己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虽然这些经历只集中在为数不多的行业和领域,但这些内容能很好地满足受众群体的好奇心理,并对他们的就业和择业起到一定的帮助。 例如,B站知名的UP主欧阳娜娜曾经发布自己的演出后台Vlog,带领大家探秘演出背后的故事。这类视频的播放量和收藏量都很可观,甚至相似的主题发布了好几期。 由此可见,这种新颖的内容,正是职业生活Vlog同其他Vlog的区别之处。

第三,职业生活Vlog的标出性还体现在它的名企标签。 从整体的播放量和收藏量来看,拥有名企标签优势的UP主更受观众的关注。因为这一标出性符合受众群体即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名企是所有人的向往,名企的工作日常更是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个普通人进入知名企业工作,这种对立感更能激发受众的好奇心。 例如B站的up主Aaaaliyah,她本人并不是毕业于国内顶级知名院校,但她进入了网易实习,并拍摄了相关Vlog,粉丝量并不多的她相关视频播放量却达到10.4万。由此可见,名企标签正是其与其他生活类Vlog的区别。

(二)传播双方:交际解释项的融合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中心视角是符号意义的生产与传播,这也是现代传播学应该关注的重点。 皮尔斯认为所有符号都由三个元素构成。再现体代表符号的载体,对象则是符号所代表的东西,起决定作用的是解释项。解释项代表的是符号在接收者心中所创造的相似的或发展的符号,我们可以广义地理解为符号在解释者心中所产生的意义或思想。“解释项”这一概念的提出使符号不再局限于结构之中。 此外,皮尔斯认为在传播过程中, 解释项又可以分为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和交际解释项三项。 其中,发送者和接收者双方在传播过程中所共同达成的, 就是交际解释项, 它决定了发送者与接收者为了使交际得以发生而相互融合而成的心灵④。 从皮尔斯的三元传播模式来分析留学生活类Vlog, 可以发现传播效力高的关键就是引发观众的共鸣。在Vlog中,视频本身就是再现体,视频中的文本、背景音乐、语言等都是再现体的表现方式, 对象则是这些载体所代表的东西,解释项就是整个Vlog符号或其中的单一符号在解释者心中所产生的意义或思想。 而Vlog的发送者和解释者达成的心灵融合的部分就称为交际解释项。 交际解释项的高度融合使传播过程不再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单向输出,而成为触及双方内心的双向互动。 这也是符号传播所想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通过对B站的职业生活Vlog博主的视频留言区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网友会留言表达和UP主相同的观点。 B站UP主“微微的Vlog”有一个标题为《上海财务打工妹的日常:每天两点一线自卑无社交,虽简单但很充实》的Vlog,拥有57.8万的播放量,在Vlog中她提到财务工作的强度大,比较枯燥。评论区可以看到,许多人对此深有感触,觉得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很疲惫,操心的地方很多。 视频评论数也高达1160,可以看出发送者和解释者的交流之热烈。从诸多的职业生活Vlog评论区我们可以发现,Vlog发送者和Vlog解释者的共同心灵, 有的表现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职业未来的憧憬,有的表现在对发送者遭遇的同情,有的表现在对生活态度的认同,有的表现在对行业差异的好奇。 总之,发送者和解释者双方通过视频这个符号探寻交际解释项,实现了在网络空间的良好互动。 Vlog则作为一种交际形式实现了其强大的传播效力。

(三)传播社群:伴随文本的运用

四川大学教授赵毅衡曾在论文中提出,所有的符号文本都是由显文本与伴随文本结合而成。 据他总结,伴随文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六种成分。 读他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伴随文本并不出现在文本本体内容中,但是接收者会明确意识到,或下意识感到伴随文本的存在⑤。 伴随文本是会影响到符号文本本身的内涵解释的一种因素:不仅是符号文本本身有意义,文本所携带的大量附加的,在文本中经常看不到的伴随因素,也在起作用,甚至可能起了比文本更大的作用。 职业生活类Vlog能够吸引大量观众,成为Vlog视频中的重要分支,除了显文本发挥的作用外,伴随文本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副文本:显现于文本表现层上的附加因素。 副文本可以被看作是文本的框架因素,它对符号文本的接收者会产生巨大影响。例如“标题党”这一现象。有部分创作者喜欢紧抓时事热点, 利用标题让观众先入为主,从而达到提高播放量的目的。 一个简单的标题,就可以带来大量的关于此文本内容的消息,而这些因素往往被大肆宣传。 接收者极有可能在不了解全貌时已经做出判断。 又例如评论区经常出现的“课代表”式留言。 一部分观众主动收集整理Vlog中的背景音乐、 出现的化妆品品牌、 博主发言的重点等内容,在评论区留言,获得大量点赞。 从这些角度我们都能发现,副文本可能对符号意义起到决定性作用。

2.型文本:文本与文化的关键连接方式。 型文本可以明确文本所从属的集体,也可以看作一种分类的方式。 如果没有各种型文本,文本本身几乎无法独立表达任何意义。 例如,B站就有多个分区,生活区、搞笑区、综艺区、游戏区、动漫区等等。 这就是现代媒体所创造的型文本集群。 职业生活Vlog主要发布在生活区,也有一部分会发布在学习区,所有的内容都被安置在一定的分区之内。 在分区之外,每个UP主的投稿还会被带上一些标签,标签的背后都是不同的分类方式。 这些分类的运用不仅简化了搜索,也吸引了目标群体。

3.前文本:一种文化中先前的文本对现在的文本产生的影响。 在B站的Vlog投稿中经常能够发现一些相似的镜头或者相似的要素。 例如,在UP主欧阳娜娜的Vlog中可以看到她本人担任Vlog主持人的镜头,由工作人员在镜头后适当提问,使视频的过渡更加自然。 这种镜头表现在许多视频中都曾出现,所以属于前文本的一种。 还有在B站曾经火爆一时的探访名企业工作环境类视频,有众多知名博主纷纷发布探访视频。 例如,知名UP主老番茄就探访了网易这家业内知名企业,播放量高达960.2万。 这种跟风热门主题的视频数量之多,热度之大,可以看出前文本对发出者的影响力。

4.超文本:可被“链接”起来一同接受的各种其它文本。 我们在评论区的置顶经常能发现别的视频链接,感兴趣的接受者可以通过这些链接去观看这个UP主的更多视频,又或者在视频下方会出现与此视频内容相似,带有相同标签的视频。 这就通过各种渠道的文本支持了显文本。 超文本还对Vlog的再阐述具有协助作用。 以B站UP主欧阳娜娜为例,在B站以她的账号名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发现除了UP主本人上传的视频外, 还有其他UP主的剪辑视频,或者与欧阳娜娜这位UP主合作的Vlog,这些都可以视为超文本。 其中播放量最高的达到837.7万,由此也可以看出超文本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5.先文本/后文本:生产性伴随文本和解释性伴随文本双重具备。 高质量的短视频十分注重创新性,所以一般UP主都会拒绝先文本,但产生后文本的情况却非常多见。例如,B站UP主冰糖恋雪梨发布的视频标题中大多带有标志性的“教师”二字,她的Vlog中有专门讲解教师专业话题的系列视频, 专注上传自己的工作相关Vlog; 也有一部分是讲述自己日常生活的Vlog, 更加全面地展现自己作为教师的方方面面。 日常生活相关的Vlog作为后文本对工作相关的Vlog产生了逆影响。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伴随文本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力。 总而言之,符号文本的最终的解释意义是在显文本和伴随文本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文本的解读方式依赖于伴随文本。

结语

Vlog浪潮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加火热, 相信随着5G的全面应用,它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在Vlog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扩大其影响力, 让它突破原有的小圈传播形成国民知名度。 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一定是将这类视频摆到更多的视频观看者面前。2019年11月10日, 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支职业生活Vlog, 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253.1万,系列8支Vlog的总播放量达到1027.7万。 在今年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坚守家中,央视记者赴武汉报道,也采用了Vlog的形式。 在B站央视新闻官方账号下有一个武汉Vlog系列,播放量已经高达1640.7万,弹幕多达11.1万条,评论更是高达数十万条。 由此可以看出,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试水,由原本的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主流媒体的这种尝试在带给Vlog发展模式新的冲击的同时,也会给它带来前进的活力。 但是,主流媒体毕竟属于专业群体,而Vlog的主要创作人群还是属于非专业群体。 庞大的非专业群体如何打破灵感枯竭难题, 如何避免内容同质而给观众带来疲倦感,如何将视频价值变现,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利用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Vlog发展的特点和前进的阻碍,也可以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Vlog在主题上是否具有标出性, 内容是否融合了交际解释项,传播中是否合理运用了伴随文本,这些思维的转变都有助于我们实现制作更好的视频的目标。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9月29日。

②高文慧、杜雅洁、安晓燕:《国内Vlog内容构成与审美风格研究》,《新闻知识》2020年第6期。

③赵毅衡:《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④赵毅衡:《论 “伴随文本”——扩展 “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⑤赵星植:《论皮尔斯符号学中的传播学思想》,《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符号学符号文本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符号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学符号,比多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符号的由来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