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作文题解读

2021-12-02 03:58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作文题鲜花事物

【真题呈现】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材料提供了一个复杂的话题,我们要尽可能将这个话题涉及的范畴探查清楚,不要简单地下是非判断。试图以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面对复杂的问题,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很难接近事物的真相。“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是不是一定需要时间的沉淀”呢?

可以这样回答:我们不必等待时间的沉淀。

2020年上海卷的题目讨论的是人们能否掌控事物的进程,2021年的题目讨论的是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的价值。我们认为,认识事物的价值,未必需要时间的沉淀。古人说“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不就是这个道理吗?阅人无数者短时间就能判断一个人的本质;认识对象的价值,也主要依赖于认知者眼光的透彻锐利,依赖其老吏断狱般的分析。时间的沉淀虽然重要,但并非必要条件。简洁的科学原理、姹紫嫣红的鲜花、美丽的笑靥、散发温馨的真情故事,瞬间就能让人产生共鸣,并由此认识真、善、美的价值,根本无须时间的沉淀,我们就已认同并沉醉。

也可以这样回答:我们需要时间的沉淀。

有些鲜花是有毒的,有些友善是“笑里藏刀”,有些看似正确的道理其实违背了科学常识。同样,有些黯淡的面孔后蕴藏着惊人的辉煌,有些严厉的斥责里包含了殷殷的期盼,有些看似不可能的推测恰恰预示着伟大的科学发现。人啊,你看到的真的是你认识到的吗?你怎敢夸下海口,说自己有一双慧眼,能认识这个纷纭莫辨的世界?没有时间的沉淀,就是天才也免不了上当。因此,要想认识事物的价值,真的需要时间的沉淀。白乐天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说的,全是时间的力量啊!

还可以这样回答:我们总是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断加深对事物价值的认识。

有些事物的价值,的确一眼就能辨识,无须时间,如欧阳修在嘉祐元年(1056)看到苏轼、苏辙的试卷,就感叹为大宋江山找到了两名太平宰相。但我们也要承认,对事物和人的认识,有时的确会经历太多曲折,需要时间的沉淀,才有认清的可能。更极端的例子如王安石与司马光,他们都是心底坦荡之人,同朝为官,却终其一生都难以认识和理解对方的治国方略。可见,两个极有价值的人,也可能无法认清彼此的价值。因此,我们可能一眼就认出了某一事物的价值,也可能终其一生仍难以认清其价值,但我们一定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在对事物真相的探求中,不断加深对事物价值的认识,有时是“温故而知新”,有时是历久而弥新,有时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无论哪一种情况,时间的沉淀都不会白费。

同样,以上三种回答都是可以的,但是第三种回答更全面、更具思辨性,因为这个观点考虑到了价值确定与时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又能提炼出覆盖不同情况的共同结论。

由此观之,上海卷作文题的命题材料保持了某种共通性的结构,即给出貌似矛盾的观点让我们去辨析取舍。我们在确定立意和写作过程中,应该分析矛盾的情境,理解选择的艰难,不做简单的取舍,重要的是:提炼出覆盖在简单取舍之上的综合判断,“叩其两端而执其中”。

猜你喜欢
作文题鲜花事物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留住鲜花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鲜花哪儿去了
奇思妙想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