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管理的“四好”教育之路探索

2021-12-02 13:42项学军
中小学校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心理

□项学军

近年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为苏南乡镇学校的生源主体。例如,常州市横林初级中学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超过66%,而且这一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给此类学校教育带来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差异巨大;二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三是学生基础差距大客观存在,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四是对乡镇学校教师的教育能力与教育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的一大议题,还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城市化发展进程。[1]也正因如此,学校在这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办学压力。对此,学校相关领导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强化学习实践意识,摸索出一条乡村学校的“四好”教育之路。

一、优环境、明机制,行为习惯培养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终身受益的财富。由于受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乡镇中学的学生与城区学生相比,在思想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实际,学校主要从优化育人环境及严格规章制度两方面规范管理,并培养好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优化育人环境,根植校园文化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能创造人。校园环境是一种隐性且具有极强渗透性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引领学生的行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学校提档升级,优化教学设施,改善学生生活,规划校园文化的宣传阵地,设置开放的读书角,改造国防教育馆、校史馆等。从大处建设好学校,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同时,学校借鉴5S 管理法,进一步创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整理”,即区分有用与无用之物,合理分配校园资源;“整顿”,即将学校公共物品依规定定位,并摆放整齐;“清扫”,即保持校园环境每日的整洁;“清洁”,则是将前三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化,以维持成果;“素养”,则是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管理办法也紧密契合了学校校训“齐礼修德、务本生道”。我们从细处着眼,努力让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也充分利用好宣传阵地。比如,定期更新学生的展览橱窗、名言警句展示栏等,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制作个性电子班牌,设立班级图书角等,加强班级特色建设。我们努力做到“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景观都育人”,使学生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良好行为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不自觉阶段、自觉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基于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多数的实际情况,学校将行为习惯的培养重心定位为努力向第二阶段迈进,即在督促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时应有制度的约束和严格的规范。

学校上下统一思想,各部门通力合作、合理分工,切实抓好卫生工作、安全工作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工作等。在对师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细则,狠抓落实,及时将考量结果公示,以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力求激励先进,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从而鼓励后进。

同时,加大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检查监督及反馈力度,量化结果,树立典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修正,努力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同时,不断修订管理细则,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细致和规范。

二、强团队、通家校,心理健康关注好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大的乡镇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虽基本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他们大多工作压力大、时间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几乎没有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因而导致孩子长期缺乏关爱,加之青春期心理变化大,以致孩子心理问题突出。

(一)加强团队建设,丰富心理教育

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的能力,是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重要工作。学校始终重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鼓励兼职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努力培养一批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设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团队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力求建设以心理教师为骨干、以班主任团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同时,学校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贴近实际生活,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途径。例如,定期邀请专家针对学生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班会、手抄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帮助家庭教育,全面推进服务

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的,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要牵手家长、协同共进,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

经过对本校学生家长情况的调查研究,学校大部分外来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更不懂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家长增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学校可通过设立学校家委会,为家长反馈学生信息提供平台。同时,加强对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让班主任利用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家长懂得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与技巧。

同时,学校坚持“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全员大家访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特别是对心理有偏差的学生,应及时牵手家长,跟踪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个案咨询辅导,尽心为学生服务,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三、重差异、挖潜能,学习成果创造好

学校发现,部分外地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态度积极,成绩较为优异,但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一)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不加以综合考虑,采取“一刀切”模式就无法兼顾学生的这一差异性,学习效果必然不会理想。而差异化教学能较好地考虑到每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量身定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并让他们能够在不同层面得到多维发展。

为此,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的不同,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外学习、学生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组合,采取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通过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建立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经实践学校发现,差异化教学下的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互帮互助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达到了提优补差的良好效果。

(二)挖掘学生潜能,满足个性需求

学校在2007 年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一直树立多样化人才的观念,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如科学教育、体育、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同时,学校开设数十个学生社团,如射击、机器人、航模、无线电测向、乱针绣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学校积极为他们开辟学习途径,组织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或竞赛等,给各类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学校努力做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与原籍学生规划一体化、标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评价一体化。[2]

四、新理念、促成长,教师队伍提升好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学校把培养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观念新、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之一,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一)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努力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组织教师认真研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改经验,深入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转变传统观念与做法。转变教学观,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知识与能力并重;转变教师观,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学生观,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和主体。

要通过专业培训,让广大教师真正接受全纳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切实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个性区别,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借助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教育资源。[3]

(二)促进专业成长,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土壤,因而学校始终立足校本研训,制订符合学校教师实际的研训计划。鼓励教 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竞赛活动,邀请学科专业专家举办讲座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除常规工作外,学校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每学年都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以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研究、实践锻炼的机会,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为学校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添砖加瓦。

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学校一直以来都扎实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形成课题研究团队,进一步巩固科研意识,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基于乡镇中学学生结构复杂的实际情况,走好学校发展的“四好”之路势在必行。我们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文化浸润、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良好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提高教育能力、丰富教育活动、加强家校沟通、提升服务质量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推行差异教学、个性指导、充分挖掘潜能、多维培养学生来创造好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更新教师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专业成长、提高科研能力来提升教师的队伍建设水平。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心下,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将会有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心理小测试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