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3个维度

2021-12-02 14:3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四史党史红色

林 静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1200)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实现伟大的远景目标需要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亟待加强对大学生的闪耀英雄光辉的党史教育、唱响民族复兴主旋律的新中国史教育、绽放创新之花的改革开放史教育、追寻真理光芒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助力健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建设。

一、澄清“四史教育”的认识盲区

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胸怀两个大局,对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应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思政课开展“四史教育”专题教学切忌上成历史课,即只是讲述历史事件的一门历史课。要让政治课飘出历史味,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性、思辨性。

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加强“四史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问答式教学,“师说生听”这些固态化,单一性教学方式,要敢于突破常规,要把权力分出来一部分,让出来一部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展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案例”要鲜活,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启发性教学,启而不发不行。关注当下热点事件,遵循思想政治育人的规律,围绕着学生的“心结”,满足学生各种思想上的困惑、理论上的诉求。在教育过程当中,让学生“认真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1]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分析问题、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这种思辨性。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从平面走向立体。设计“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首先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帮助学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感悟坚守初心和使命的不易,坚定理想和信念,自觉在实践中磨砺意志,锤炼品格,砥砺奋斗中,增强本领。热爱自己的祖国。历史这本教科书对莘莘学子而言,不只是营养剂而且还是清醒剂。加强“四史教育”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反哺到人才培养上。”[2]青年是圆梦人更是筑梦人,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让学生能够承担起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责任、担当。认识到“每个人都了不起”。厘清教育是培养谁,为谁培养,怎么培养这一前提性问题。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二、以文艺党课助力“四史教育”形式创新

在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首先校外实践,党团活动搬到校内,融入课堂。思政课的课堂实践环节“课前15分钟”学生展示环节,由传统的新闻播报,可发展成为诗词朗诵,歌舞表演,民间曲艺展示,围绕“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记忆,青春之歌”等主题,设计学生说、唱、讲、演党史,新中国历史故事。其次思政课和专题党课联动育人。开辟思政小课堂,连线第二课堂。再次思政课上到操场上,上到寝室,上到学生活动中心,上到校园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用文艺党课的形式创新“四史教育”形式。红色演出围绕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展开。鼓励学生以传统加现代的多重表演形式讲述自己所理解的红色故事。民间曲艺遇到交响音乐,演绎别样红色文化。学生开展创新创意实践,借助身边废旧物品改造道具,原创音乐配以钢琴伴奏。自编自演,自弹自唱,通过多样的形式,唱出真理的味道,唱出新时代青年心中的红色旗帜,共同奋斗青春主旋律。翻转课堂的形式,多元素呈现的思政课堂,党史故事娓娓道来。00后大学生讲述党史的形式,发生了多样的变化。一个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声音在指引着师生跟随别出心裁的演绎形式去找寻这座城市往日的峥嵘岁月。

讲演结合,分享初心和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拔节孕穗期”的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加强引领。让“四史教育”更加入耳入心,“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进而在现实的大风大浪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占据理论制高点,保证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3]打破课堂壁垒,开展课堂革命,走出教室。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进一步成就学生,遴选优秀的作品,鼓励先进的学生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把作品带进社区。联动学生志愿者团体平台,思政课实践基地,对接服务村镇,社区街道,搭建四史学习进社区平台。

三、校内校外联动用“四史教育”培根育魂

(一)打造“四史教育”学习品牌微党课,云思政

一个是疫情防控的战场,一个是复产复工的战场。青年学子需要不断地在“吾日三省吾身”的历史学习中,在实践磨砺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化为前行的动力。四史学习教育顺利开展,入脑入心离不开各个党支部积极探索创新学习形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或思想政治教育部开设线上的“四史教育”互动课。云端思政全程直播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和学校辐射的周边区域党员干部群众,形成由点到面大学习的规模效应。高校官方网站应完善理论学习平台,开设“四史教育”专题栏目。提供相关电子阅读和下载的“四史教育”书籍,优质的“四史教育”影像资料。教师鼓励学生拍摄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反映改革开放奋斗历史的原创视频。把“四史教育”放在党群服务中心,放在熟悉的街道社区,在离老百姓最近的一个神经末梢开展宣传。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青年学生、党员干部更好地、更细致地为群众服务。学习的材料一方面有线上的微视频,一方面又有现场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的讲解,先锋典型亲临现场帮助大家来辅导学习。进一步帮助青年学生,优秀青年党员强化初心增强信心,坚定决心。

(二)打造“四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编好用好“四史教育”学习资料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号召,进一步助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要组织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和相关思政教育专家和学生代表,一起召开座谈会,商议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研究的系列“四史教育”学习丛书、资料汇编、学习辅导资料。把党的创新性理论成果融入教材,把“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彰显“四史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建设一支致力于宣传“四史教育”的教师队伍。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让“四史教育”有机融入到思政课堂,同样离不开“四史教育”的教师队伍。需要集中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优秀的辅导员等群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示范课、观摩课同步开展,切实提升“四史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讲好“四史”教师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讲,怎么讲“四史”,重点讲什么。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历经沧桑。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讲“四史”首先要讲好党史,讲好党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4]百年党史,正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讲好历史,又不局限于讲历史,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加强理论学习。用党的经验武装教师的头脑,用党的经验教育党员,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好新时代的大学生,帮助学生把青春梦和中国梦融合起来,增强使命担当。新中国7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也长期稳定,经历了庚子年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讲好新中国史,构建相关的话语体系,新中国史学术体系,教材体系是讲清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学习“四史”,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立场,补钙培根,育人铸魂。从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增强前行的动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品读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学生工作首先应当积极动员学生,充分发动学生力量,依靠学生干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点群体”。[5]依靠校内成熟的社团,从读书,谈体会开始展开四史学习。编选四史教育红色书单。社团读书分享会,“毛泽东诗词朗诵”社团、“青年读马恩经典”社团等都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校团委、学工处、宣传部门信赖和依靠的坚实力量。师生读书分享会有别于传统思政课堂,师生相互推荐《苦难辉煌》等优秀的红色党史书籍。双向的互动替代单向的传递。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也是学习宣传四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分享图书的活动,结合相应知识点对四史教育进行讲解。有的读书分享可以设计用一首诗词,如革命烈士写在床头的一首诗作为开场白,当然这首诗也是被记录在书中的。让学生能够体悟到师生通过分享图书,分享革命烈士写的这些家书、革命烈士写的诗词,通过朗诵、阅读和分享这种形式去感受百年大党,一步步走来,风雨兼程。真切体悟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昂首奋进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今天的教育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6]优秀的红色书籍,是一批批信仰坚定的人民文艺工作者实际去考察走访了众多红色革命展馆、红色基地,历尽艰辛挖掘并梳理清楚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提供的鲜活的一手资料有利于对中青年一代进行“四史教育”。

(四)成立“四史教育”学习宣讲团

成立四史教育学习宣讲团,打造青年学生,年轻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身边的理论大课堂。“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7]四史教育学习宣讲团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激活创新思维,包装推出自己的原创品牌。例如“党史故事我来讲”,打造一个品牌,配套推出学生论坛。任课教师带动学校优秀的辅导员、班主任一起鼓励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参与进来,成为宣讲团的骨干力量。宣讲团的宣讲地点的选择要敢于突破常规。思政课可以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最前沿。走出学校的报告厅,到现场教学。讲解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史进程,教师走出教室,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跟着教师边听边看,边学边务悟。充分挖掘校园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计划性地组织部分学生代表走进诸如江苏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把思政课上到最前线。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讲解改革开放史,首先聚焦家乡,聚焦学生身边的改革开放史。开展线下参观,线上云展览等活动。江苏高校的师生可优先选择参观江苏改革开放周年成果展。讲党史可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学校周边的村镇地区的红色场馆等。把当地的红色资源挖掘出来,进行梳理。把教师的讲课的地点由校内扩展到校外周边。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学习边感悟。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可以上到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在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习的现场,看工人的现场的施工。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强强联合,同上一节课。结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育人理念,讲解现场施工,讲解所用到的一些工具、设备。“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8]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制造背后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9]增强四个自信。

一村一课,设计课程。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和社区的居民一起说一说社区的变化、家乡的变化。走进这个城市最新建的场馆,走进这个城市的城中村。调查清楚学校周边的这几个村镇社区的概况,比如有13个行政村,就设计13个专题。结合13个行政村的变化,设计专题开展专题党史教育。结合每个乡村,每个村镇的特点来设计。通过云端和学生以及广大网友展开互动。进行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让思政课有理论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更有价值引领的温度。

猜你喜欢
四史党史红色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四史”教育——我们这样组织少先队活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