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域下饲料金融发展创新路径

2021-12-02 14:54胡彬彬
中国饲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饲料行业废弃物金融机构

胡彬彬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1 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及其金融需求

1.1 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这一理念,他认为地球犹如一艘宇宙飞船,只有实现地球内部的资源循环才能延长地球寿命,否则通过不断消耗资源产生废物的方式存在,地球终会因为资源耗尽而毁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讨论对废物的无害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逐渐意识到只有资源化的处理废物使其能循环利用才能真正实现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20世纪90年代,结合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将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整合成为循环经济战略。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筹委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自2001年以来,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取得的进展,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且明确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界定是改变传统的多生产、多消费及多废弃物的生产经济模式,发展的一种新型少消耗、少排放及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生产经济模式(刘强,2020)。循环经济是由人、自然资源及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而农业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饲料产业属于农业的中间产业,因此,饲料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行业优势。传统的小农经济规模有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也有限,但其发展也有限,农业产业引进工业化是其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工业化经济的生产理念是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资源,获得价值最大化,这必然与循环经济的目标形成一定的冲突,因此,应大力研发相关科学技术,使其能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1.2 循环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循环经济的建设与良好发展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关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对资金的需求较多,因此,循环经济的建设发展很难带来短期的效益回报。传统的生产经济创收模式是利用资源生产产品,排出生产废弃物,而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是利用资源生产产品,最大限度的形成再生资源的同时减少生产废弃物,再生资源再投入生产以此循环,由此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有技术上的革新以改变生产过程等。技术革新一般会经历前期理论验证、理论转为生产力的研究、技术推广及技术规模化应用4个阶段,最终的经济效益只能在第4个阶段获得,因此前期3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是持续的,且短期内并不能产生收益,这就需要国家财政与相关金融机构协作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循环经济的关键是技术,而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必须相匹配,甚至应超前发展于市场,因此,金融对其的资金支持必须及时。循环经济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较强,若其研究滞后于市场需求,必然影响其经济效益。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社会收益率必然大于研发者的私人收益率,因此,研发者的投资回报率与其他项目相比较低,甚至出现投资成本高于收益的情况,但其对生态环境无疑是有利的,因此,政府财政应适度参与,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参与,如对收益较少的研发阶段的资金需求可以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持,而对收益较多后期阶段的资金需求主要由金融机构参与。

2 循环经济视域下饲料金融发展的问题

2.1 饲料行业循环经济尚不完善 饲料企业是农业产业中的工业化企业,主要是利用种植的初级农产品加工成产成品供应给上游的养殖业,属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虽然不是完全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但其原材料主要是初级农产品,而初级农产品主要源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且饲料企业及上游养殖业会产生废弃物,对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及生产饲料产生的废弃物处理都尚未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系统。饲料行业所需的生产原材料主要是下游种植业的初级农产品,种植业为了达到效益最大化采用化学农药等扩大产量,这对土壤等不可再生资源造成损害,需要几年才可以恢复甚至有的无法再恢复种植。饲料行业的上游行业养殖业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支出较大,部分养殖企业甚至采取直接排放等方式,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因此,饲料行业中部分发展较好的企业建立供应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循环经济模式,但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追求各自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阶段,未建立起对产业链中产生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意识。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大化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对废弃物的再利用,以此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伤害,饲料行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中间环节,应积极研发使各项产成品实现预计价值后重新成为可利用的资源,使其能重新成为生产资料参与生产,而不是成为伤害生态环境的垃圾。

2.2 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循环经济最大的受益方是生态环境,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但几乎都是从治理污染、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等方面着手,工业化企业也在政策的引导下参与环保建设,但从循环经济的角度鼓励饲料企业等工业化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研发推广的几乎没有。循环经济产品具有公共属性,研发推广后很容易被模仿,导致前期研发推广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必须利用相关金融政策支持引导。饲料行业处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中间产业,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等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一定的行业技术标准。饲料行业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业优势,但金融政策支持力量不足,甚至部分饲料企业自身的发展融资尚且不够,其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动力,更加缺乏资金。

金融机构对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循环经济的研发推广是一项耗时长、资金需求较大且资金需求存在时效性的项目,相比于其他的可投资项目不具有投资回报率优势。循环经济项目认证难、周期长、缺乏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金融机构缺乏开发相关金融产品的动力(鲁政委和方琦,2018)。金融机构的目的是效益最大化,相对不具有优势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很难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且目前尚无相关政策等引导金融机构助力饲料行业的循环经济建设。金融机构追求效益的投资目标与饲料行业建设循环经济项目投入大回报时间长且投资回报率较低等暂时是矛盾的,同时,政府财政直接对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较少,引导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支持的政策制定较少。

2.3 循环经济金融监管不完善 长远来看,饲料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有利的,但短期回报并不可观,这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政府财政直接进行资金支持或以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其发展,这其中存在金融风险。饲料行业循环经济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不仅会带来可能的资金风险,还会降低投资者的积极性。绿色生态是循环经济的目标,但其量化指标较模糊,特别是研发阶段的产出更加难以预估,导致循环经济的金融监管尚不完善。

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技术革新,技术革新离不开资金支持,同时循环经济产品的公共属性使其投资风险较大,一方面政府财政以补贴的方式进行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支持,但这都离不开完善的金融监管。饲料行业循环经济是一类投资大、回报慢的项目,前期研发只能较多的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可能存在部分饲料企业骗取财政补贴的情况,造成金融风险。饲料行业循环经济所需资金在每个阶段都具有时效性,否则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更应加强对相关项目资金的监管。

3 循环经济视域下饲料金融发展创新建议

3.1 积极发展饲料行业循环经济 饲料行业作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中间产业,拥有作为核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一方面,作为种植业的上游行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标准使种植业不使用化学农药等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养殖业的供应商提供更加符合循环经济价值的产品,促使养殖业参与循环经济。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新,生产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又不能因为发展循环经济而损害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因此,提高生产技术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废弃物,同时,完成饲料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地制宜的发展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科学技术是饲料行业循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从生产资源的投入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都需要相关技术作为支撑。

饲料行业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其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应遵循“3R”原则,即尽可能少的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少的排放废弃物,少量废弃物也应尽量做到无害化排放实现资源再利用。规模较大的饲料企业可以通过相关多元化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从原材料的种植到养殖废弃物的再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规模较小的饲料企业可以通过与种植户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循环经济体系。总之,饲料行业循环经济产品虽然具有公共属性,但并不是每个饲料企业都能完全复制的,不同的饲料企业必须根据其当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及企业规模因素因地制宜的建设符合自身要求的循环经济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循环经济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双赢。

3.2 制定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饲料行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循环经济相关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与投入不成正比等因素使融资陷入困难。政府应通过税收等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等投资生态农业,切实支持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进而改善环境(周淑芬等,2017)。循环经济产品的公共属性使资本市场对其前期的投资积极性较低,但其发展对生态环境甚至对全人类都是有益的,因此,饲料行业循环经济前期相关技术研发的资金只能依靠政府补贴。但政府补贴对其的效应是双面的,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既存在政策激励效应也存在抑制外部融资的效应,产生抑制外部融资的负效应并不是政府补贴的目的,因此,政府必须通过补贴的多样性等方式合理发挥其正效应,减少其负效应(王永华和王泽宇,2017)。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并不是每个饲料企业都适合发展循环经济,其必须建立在饲料企业自身经营发展较为完善的基础上。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饲料企业进行补贴时,应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同时应以阶段性补贴为主,如饲料企业达到某一阶段目标标准时可向政府申请补贴,即先垫资实现目标后补贴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的效益性,由于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当饲料企业达到被补贴标准时应及时足额发放补贴,保证其积极开展下一阶段的技术研发。

循环经济产品的公共属性虽然使其整体投资回报率较低,但其研发成熟的技术对相关企业而言必然存在市场价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市场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制定循环经济金融产品创新数量等指标对金融机构支持循环经济的力度进行考核,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陈俊,2017)。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及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等相关指标,纳入绿色金融支持农业融资评估体系(陈杰等,2015)。市场金融机构的资本逐利性使其只能在相关技术较为成熟、市场前景较好时才存在投入资金的动机,因此,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以前期技术研发结果尚不确定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贴为主,后期技术推广等主要依靠市场金融机构,由此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

3.3 加强金融监管 循环经济项目周期长、耗资较大,其资金支持不仅需要饲料行业自身的资金,还需要政府补贴及市场金融机构的资金,对其资金监管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政府补贴资金和市场金融机构的资金。政府和市场金融机构作为饲料行业循环经济的主要资金支持方,政府作为国家公权力机关与市场金融机构相比,更加能对其实施金融监管,保障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安全的同时有效引导市场金融机构与循环经济的良性合作发展。政府补贴资金的金融监管首先要对饲料行业发展的循环经济相关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分析,然后严格执行补贴的审核标准及补贴发放标准,不能出现政策漏洞,为骗取补贴等行为提供可乘之机,最后积极督促相关技术的推广落地,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监督。

循环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双赢发展必然建立在金融业不断提高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抓住更多的环境机会基础之上(何德旭,2008)。与金融机构可投资的其他回报率更高、收益更快的项目相比,循环经济的发展项目并不具有被投资的优势,但长远看,其产生的环保效益是其他项目无法与之比较的,政府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增加认识,促进双方了解,加强沟通才有助于更好的合作。由于饲料行业循环经济产品多是高科技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因此,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如对相关项目贷款抵押也多以无形资产为主,同时金融监管应加强对相关高科技技术、知识产权的审核认定,切实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促进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 总结

循环经济是通过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饲料行业中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产品的公共属性降低了资本逐利属性的金融支持积极性,因此,必须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必须建立在饲料行业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基础上,否则相关项目可行性等存在的问题必然带来资金风险,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不会积极参与。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饲料行业相关循环经济项目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了解循环经济,促使双方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实现双赢。金融监管既是饲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资金的监督保证,同时还是社会资金参与的前提,只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保证饲料行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饲料行业废弃物金融机构
高职院校学生饲料行业的创新创业路径分析
——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
校企合作背景下饲料行业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对饲料行业有何影响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电子废弃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