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玫瑰痤疮验案二则

2021-12-02 22:01万远芳娄方璐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温服干姜丘疹

汪 晴,张 钟,万远芳,娄方璐,刘 毅*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0010)

玫瑰痤疮,属中医“酒糟鼻”范畴,好发于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损容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1]。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由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杏仁、大黄组成,具有温化里饮、清热导滞的功效。原方常用于治疗水饮内停、上冲于肺所致的咳嗽、咳清稀痰、胸满、呕逆、浮肿、面赤及下迫肠道所引起的便秘,其基本病机为脾阳不足,水饮内停,郁而化热。刘毅老师秉承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原则,突破常规,运用经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脾阳不足、水热上冲之玫瑰痤疮,取得显著疗效,现举验案证之。

1 验案举隅

病案1:某患者,女,52岁,2016年1月7日初诊,面部潮红丘疹1年。刻下:面部潮红丘疹明显,平素头昏、口渴、怕冷、胸闷,睡眠多梦易醒,大便数日一行,舌淡苔白,脉沉弱。西医诊断:玫瑰痤疮;中医诊断:酒糟鼻之水饮化热上犯,处方:一至五诊分别予以五苓散、凉血五花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潜阳封髓丹等加减,均无明显疗效。

2016年2月5日患者六诊:面部潮红伴丘疹,自觉瘙痒,余证同前,查体: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大。处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茯苓10 g,法半夏6 g,干姜3 g,五味子6 g,细辛3 g,杏仁10 g,酒大黄3 g,甘草10 g。7剂,1剂/d,水煎,早晚温服。

2016年2月13日患者七诊:面部潮红丘疹明显好转,诉大便黏滞不爽,不成形,脉软滑。守六诊方,酌加薏苡仁10 g,7剂,1剂/d,水煎服,早晚温服。后继续守此方治疗,随访其面部潮红丘疹基本消退,未再复发。

按:此患者初诊时有怕冷、胸闷、眠弱多梦、脉沉弱等水饮证候,有面部潮红、口干等热象,八纲辨证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结合舌脉考虑为水饮內停、气机窒滞、郁而化热。一至五诊时选择温阳化饮、舒肝理气、清热凉血或治其标或治其本,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六诊时细观患者舌象为舌质暗淡而胖,且脉弦,乃脾阳不足、水饮内停;肺主通调水道,水饮上冲于肺,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宣、郁久化热故面部潮红伴丘疹。此患者完全符合仲景所言之“若面热如醉”,故予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标本同治,效如桴鼓。药后便见面部潮红丘疹明显消退。七诊时患者诉大便黏滞不爽,考虑水饮日久、蕴久成湿,酌加薏苡仁以清热利湿。

病案2:某患者,女,45岁,2020年1月3日初诊,面部反复潮红伴丘疹2余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弥漫性潮红伴丘疹,自觉面部发热,外用激素乳膏后皮疹可暂时消退,但进食辛辣饮食及受热后反复发作。患者平素烦躁易怒,常自觉夜间烘热,面部及颈部汗出明显,多次于外院就诊,给予“疏肝解郁、清肺胃火、凉血解毒”等治法疗效欠佳。刻下:面部皮肤潮红伴丘疹,自觉面部灼热,平素怕冷,纳差,进食不易消化,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偏少,小便黄,睡眠差,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数。西医诊断:玫瑰痤疮;中医诊断:酒糟鼻之肝郁脾虚证,予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 9 g,黄芩9 g,牡丹皮6 g,栀子6 g,白芍9 g,茯苓12 g,当归9 g,白术12 g,牛膝9 g,桂枝9 g,枳壳9 g,生姜6 g,大枣9 g。7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020年1月10日二诊,面部潮红丘疹缓解,面部皮肤干燥、易出汗,仍怕冷,舌体胖大,舌苔白润,脉弦数,处方予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茯苓15 g,五味子5 g,干姜6 g,细辛3 g,姜半夏9 g,杏仁6 g,酒大黄6 g,炙甘草6 g。7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020年1月17日三诊,患者红斑丘疹明显消退,灼热感及瘙痒减轻,手足冷缓解。舌淡、苔稍白,脉弦滑;守二诊方,7剂,1剂/d,分早晚温服。

按:此患者为中年女性,有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偏少、脉弦等症状,且纳差,自觉进食不易消化,故初诊时辨证属肝郁脾虚,结合患者平素烦躁易怒、脉弦数,考虑为肝郁化热,故初诊时予以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疗效尚可。二诊时患者面部皮损稍缓解,但患者仍怕冷,有舌体胖大、苔白润等水饮内停征象,《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故水饮内停乃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所致;患者病程日久,水饮郁久化热上冲于肺,肺主皮毛,故面部皮肤潮红伴丘疹,故二诊时予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临床疗效佳,诸证均见明显缓解。

2 讨论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气面,加大黄利之。”此乃支饮服小青龙汤后的变证处理。刘毅老师抓住其主要病机为脾阳虚,水饮内停,上冲于肺,下迫肠道,辨证论治用于玫瑰痤疮的治疗。方中干姜温肺化饮、温中健脾,脾得温而散精归肺,肺得温则能布散津液,水道通调,自不停蓄为饮;茯苓淡渗利湿,与甘草、干姜配伍,则茯苓治其已聚之饮,甘草、干姜杜其生痰之源;佐以细辛辛散化饮、五味子味酸性敛,固护肺气,又防姜辛太过辛散伤肺气,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杏仁、半夏二药一宣一降,可通调水道、温化痰饮;大黄一则清泄导滞,二则清阳明热。现代研究表明,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可降低白介素-4含量和提高干扰素-γ含量,有较强调节免疫失衡的功能[2]。欧阳卫权教授[3]认为,发于面部的皮肤病如面部痤疮、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出现面部红斑疹、热上冲之面部烘热、干燥、脱屑等症状,同时见舌体胖大、舌淡、苔白润或水滑等水饮内停之象,均可考虑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认为此方有捷效。玫瑰痤疮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现代中医多认为其与“寒、湿、热、郁、淤”相关,临床多运用散寒解表[4]、健脾除湿、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凉血活血祛瘀[5]等治法。刘毅老师发现临床上部分玫瑰痤疮患者单纯运用上述治法疗效欠佳,需把握整体辨证论治。本研究两则医案均为玫瑰痤疮患者,均属脾阳不足、水饮内停、郁久化热所致,予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临床虽常用于治疗肺系病[6],但不可将其简单视作“痰饮方”,不可墨守成规。本研究医案为经方新用,亦可为玫瑰痤疮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温服干姜丘疹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汤药温服不刺激肠胃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治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