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红艳教授运用“祛风化痰”法治疗小儿风痰夹热证慢性咳嗽

2021-12-02 22:01黄亚若隆红艳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宣肺平喘风邪

黄亚若,隆红艳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2)

儿童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且咳嗽病程超过4周[1],可分为特异性咳嗽(specific cough)和非特异性咳嗽(non-specific cough),前者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症状之一;后者则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2]。

特异性咳嗽除咳嗽外,多伴有某种病因所致特异性症状;在治疗方面,以明确病因,针对其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为原则。非特异性咳嗽症状单以咳嗽为主,无特异性病因。我国儿童慢性咳嗽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导致非特异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感染后咳嗽(PIC)和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占所有慢性咳嗽患者的88.38%,首位病因CVA占41.9%[3]。慢性咳嗽因不同病因导致病程各自不同,其中CVA病程最长,UACS其次,PIC病程最短[4]。慢性咳嗽临床上不易诊断,治疗多针对气道高反应,广泛运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控制症状[5]。但因疗程长,治疗过程中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部分患儿的预后改善仍不理想[6]。

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简便廉价,不良反应少。隆红艳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尤其擅长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治,现将其诊治本病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 非特异性咳嗽属“风咳”之类

非特异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证,病因不同,症状略有侧重。其中CVA以干咳为主,少痰或无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UACS咳嗽以晨起或体位变化时为甚,可见白色泡沫痰或黄绿色脓痰,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和反复清咽等症状;PIC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黏痰[7]。观其共性,主证皆为阵发性咳嗽,干咳为主,易受寒冷、尘土、异味等因素诱发,晨起或夜间加重,痰量不多,或痰黏难出,可伴鼻痒、咽痒、咽干、咽后异物感、口干等。

祖国医学无与之完全对应的病名,但总结此类咳嗽的特性,当属“风咳”范畴;观其咳嗽程度剧烈,多表现为阵发性、挛急性,即“语未竟而咳”,符合“风盛则挛急”的特性;咳嗽症状时发时止,日轻夜重,或于诱因解除后迅即缓解,则反映了风邪“善行数变”;此外,鼻痒、咽干、咽痒等症状,体现了“风为百病之长”“风盛则痒”的特性。

2 审病因,以风、痰、热为要

慢性咳嗽患儿多为先天禀赋有异,平素内风伏藏体内,遇外来“贼风”引动,两风相合,形成风咳。症状可由外感诱发,但无邪郁肌表剧烈交争之象,且不似普通外感于发汗后,邪气可从肌表而解。病程迁延,症状反复,却尚无脏腑虚损、正气亏耗之虞。故此类“风咳”,有别于普通外感之咳嗽及内伤咳嗽。且虽颇具风邪特性,其症又多去而复返,顽固迁延,不似“风邪”来去之快,与“风邪”特性相悖,矛盾之处应责之于“痰”,所谓“顽痰胶结,易生怪证”。

小儿肺、脾两脏常虚,易生痰湿,在风邪为主的外邪侵袭肺卫时,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津液布散愈发受阻,更助痰湿。然,犯肺之风邪非独外风。肝风日久内伏于肺络,此为内风之源一;外淫风邪屡犯肺卫,不得尽除,潜藏于内,留伏肺络,此为内风之源二。内外之风相合,“风盛则动”,触发肺络内蕴之痰湿,气机逆乱,风、痰相搏于气道而作咳。《医学心悟》有言:“肺体属金,非叩不鸣。”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风为阳邪,湿为阴邪,是以易助风邪。风盛则易致津伤,故发作时以干咳为主,有形之痰量少。无形之痰伏藏于肺络,待借风势而起,伺机而动。小儿脏腑娇柔,形气未充,内外风邪相合,起则难熄;有形无形之痰相聚,动则难平。风痰交阻,风因痰阻而难祛,痰因风动而难化,二者纠结。

偶及“风痰”交争之势稍缓,但小儿易受外感触犯,六气皆从火化,加之当下小儿多体内郁热,外邪很快入里化热,热盛风起痰动,致病势迁延而易于反复,临床治疗不易起效。故隆红艳教授认为,此类病证可归结为“风痰夹热”证,其病机当属风痰痹阻、肺热气逆。病理因素以“风”“痰”“热”为重,病势缠绵尤责“风”“痰”,病位脏腑以肝、脾、肺为主。

3 论治法,以祛风化痰为纲

针对风痰痹阻、肺热气逆之病机,治法当以祛风解痉、宣肺化痰、清气降逆为要。隆教授传承我院张骠教授脏腑气机升降思想,在小儿慢性咳嗽临床治疗中广泛运用验方黄龙合剂,屡见功效。该验方的基本组成为:炙麻黄,地龙,杏仁,苏子,桑白皮,前胡,蝉蜕,旋覆花。

其中,以麻黄、地龙为君;苏子、杏仁、桑白皮、前胡四味共为臣,以旋覆花、蝉蜕为佐使。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蜜炙后增其润肺平喘之效。《本草正义》有言:“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以麻黄为君,取其宣肺平喘、解郁开闭之功;地龙有清热熄风、解痉平喘、通经活络之效;两药相合,宣降并举、平喘解痉;麻黄助地龙解痉通络,地龙益麻黄平喘宣通,二者共为君药,使肺气宣达,则咳喘自平,为治疗儿童风咳之要药。

杏仁降气止咳平喘;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桑白皮泻肺平喘、化痰止嗽;前胡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四者共为臣药。杏仁、苏子配伍麻黄可加强宣肺降气化痰之力;桑白皮、前胡可助地龙清肺泻热、化痰止咳之效。

旋覆花降气消痰、和中止逆,能纳气下行以归根,遏制冲逆之肺气。《名医别录》言其可“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风气湿痹”,与麻黄宣降并举,助地龙消风化痰。蝉蜕疏散风热,熄风止痉,可佐麻黄宣散邪气,益地龙解痉止咳。

方中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宣肺、祛风解痉、化痰止咳之功。临证加减:痉咳不止可加用僵蚕、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痰盛则加桔梗、全瓜蒌、浙贝、法半夏;喘甚加葶苈子、射干、百部、紫菀;热盛则加鱼腥草、黄芩、连翘;鼻塞重加辛夷;咽喉不利可加牛蒡子、荆芥。

4 求药效,重虫药祛风止痉之功

由“风痰”而起的顽咳、久咳,病邪伏藏体内,普通草木之品,疏风解表,药效轻盈,如扬汤止沸,不能化解深伏脉络之风痰,自不能平息痉咳不已。隆教授认为针对此类病邪,宣降肺气之外当合用祛内风解痉咳、化伏痰通脉络之品,如地龙、蝉蜕、僵蚕,充分发挥虫类药物的作用,临床常获佳效。

虫类药为“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九》以虎骨拔除“邪风”所致风湿顽痹,所谓:“虎啸风生,龙吟云起,此亦有情与无情相感,治风之效,故亦无疑。”可见血肉有情之品因其特殊来源,可与无情之邪相引,拔除伏藏脉络之邪。

虫类药物药性灵动活泼,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借虫蚁搜剔以攻通邪结”;亦有“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之言。吴鞠通亦语:“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可见虫类药其透达走窜、循经入里之效,非草木可比。在顽症中充分运用虫类药,往往可一击即中,速逐病邪。隆教授在临床运用中善用经典药对,常收事半功倍之效。

4.1 地龙、蝉蜕相配,内外兼清

二者均有熄风止痉之效。《本经疏证》云地龙“夫阳盛而不与阴交,阴停而不从阳化,皆风也。蚓性下行,从土中致水,以化其热,热消则风熄,阴畅则阳和矣”。《本草纲目》曰:“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主疗一切风热证。”蝉蜕性主升,走络中气分;地龙主降,走络中血分,两药相合,气血并理,清内外余热,平表里之风,止痉平逆。患儿发作时痉咳不止,尤以适用。

4.2 僵蚕、蝉蜕相合,透邪无虞

《本草发挥》载:“(僵蚕)气味俱薄,体轻浮而升,阳也。去皮肤诸风。”《本草衍义补遗》载其:“属火而有土,属火与木,得金气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从以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耳。”《本草纲目》更言:”僵蚕,蚕之病风者也。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

《药鉴》曰蝉蜕:“同荆芥能除风热,入僵蚕又却风痰。用于发散药中,能清肌表之热。用于解毒药中,能除脏腑之火。”《景岳全书》曰蝉蜕:“此物饮风吹露,气极清虚,故能疗风热之证……可治暗哑之病。”

可见两药气味均薄,治风痰之余,疏散轻透之意更显。两药相合更见疏泄之力,透邪外出,更擅咽喉不利。

“风咳”病程长久,风邪伏肺至深,需借虫类药物大刀阔斧。虫类药物虽多“走而不守,药效不久”,也不可为求速效,过分倚仗。血肉有情之品终非平和之物,且部分药物有毒性,儿童体质尚弱,用药当中病即止,不宜过量,不可久服。临证过程中,隆教授多给予4~5剂方药,患儿痉咳明显好转后,去地龙、僵蚕之品。

5 验案举隅

患儿王某4岁,咳嗽间作1月。患儿1月来咳嗽反复发作,干咳为主,痰量少,质黏难咯,夜咳甚,偶有鼻塞鼻痒流清涕,无发热、气喘,纳食可,夜寐不安,小便常,大便偏干。服用“沐舒坦”“咳喘口服液”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故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刻下:咳嗽间作,干咳为主,痰黏难咯,鼻塞偶有清涕,无发热,无胸闷气喘。查体:神清,精神可,咽红,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部查体均无特殊。舌尖红,舌苔薄白,脉浮。辅助检查:外院血常规结果示无明显异常。

证属风痰痹阻,肺热气逆。拟方祛风化痰,解痉止咳。方药:蜜麻黄6 g,制地龙 6 g,炒苦杏仁 10 g,前胡 6 g,炒紫苏子 6 g,旋覆花 9 g,蝉蜕 6 g,蜜桑白皮 10 g,葶苈子 6 g,玄参 10 g,桔梗 10 g,白前6 g,辛夷 6 g。共5剂,诸证悉平。

按:该患儿有慢性咳嗽大于4周,干咳为主,痰少质黏难咯,夜间咳嗽发作明显,临床上无感染征象,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患儿服用化痰止咳类药物后症状改善不显,隆教授以黄龙合剂为基本方,加强宣肺解痉通窍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祛风解痉、化痰止咳之功,药效显著。

6 结语

隆红艳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认为风痰为本病的关键病因,擅用黄龙方中精义,以祛风化痰为法,重视虫类药物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也发挥出快速止咳的作用。今后将加强大数据、多中心的临床规范化研究,进一步明确作用机理,改进剂型,使其理法方药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运用,造福广大患儿。

猜你喜欢
宣肺平喘风邪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