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河江教授从胆论治玻璃体混浊经验拾萃

2021-12-02 22:01宿晓娟叶河江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玻璃体肝胆黑影

宿晓娟,叶河江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玻璃体位于玻璃体腔内,是眼屈光介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透明凝胶体,对视网膜起支撑保护作用[1]。玻璃体混浊是由于各种因素,如玻璃体液化或眼内炎症、出血等,导致玻璃体呈尘状、条状、云团状混浊,以患者自觉眼前黑影飘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人群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叶河江教授系四川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眼科教研工作20余载,师从第三届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类眼科疾病,在治疗玻璃体混浊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叶教授从胆论治玻璃体混浊的经验加以整理,总结如下。

1 理论依据

中医学称玻璃体为神膏,属胆所主。《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中云:“神膏者……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中亦载:“神膏者……由胆中渗润精汁,生发于上,积而成者,方能涵养瞳神,此膏一衰,则瞳神有损。”说明胆汁在神膏的生成及其养护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胆居六腑之首,主贮藏和排泄胆汁[3]。古人称胆汁为“精汁”,认为胆汁是至纯至净之物,而神膏能保障眼明视万物的重要基础亦为其透明性,其概念的一致性表明二者存在紧密联系。且神膏所蕴含之神水发源于三焦,胆为甲木,为五运六气之首,与三焦同属少阳,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故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4],胆气舒畅则神膏得养,这为从胆论治玻璃体混浊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病机分析

2.1 胆郁浊生,上泛神膏

关于云雾移睛,《眼科金镜》中云:“怒动肝火,及伤寒,瘟疫,疟疾,痰火之人,热邪久郁,蒸伤清纯太和元气,亦罹此症。”《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亦载:“小儿疳证,热证……伤寒日久……蒸伤津液清纯之气,亦有此患。”叶河江教授认为胆为清净之腑,喜宁谧,恶烦扰。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随之增加,易生情志不遂,致胆气郁结,郁久化火,灼伤胆中清纯之气,浊气内生,随玄府窍道上泛神膏,发为目昏。

2.2 窍为邪阻,精不上乘

叶教授认为目为清窍,以通为用。实邪壅阻,窍道失畅,精不上乘,神膏失养是玻璃体混浊发生的重要病机。视物功能的正常发挥[5],一方面需要各脏腑精气源源不断上注于目,另一方面则需精气运输窍道之通畅。

《审视瑶函》中记载:“目昏是通光脉道郁塞所致。”认为玻璃体混浊的发生发展与实邪壅塞清窍有重要关系,其过程可概括为胆气郁滞,郁久化火,炼津为痰,窍道阻塞。四川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独特的湿热型盆地气候,盆地内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6%~85%[6],当地居民亦多为湿热体质。加之人们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及冰镇之品,或酗酒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气,酿生痰湿。而胆居半表半里,属少阳,少阳枢机不利,则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受阻,体内痰湿无所出路,受胆火煎灼,则生痰火、痰湿,痰火灼伤阴精,痰湿阻遏神光。

3 治法方药

叶河江教授指出胆郁痰扰为该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急则治标,此时应利胆化浊以恢复其窍道通畅,邪去正自安,故临床常选用温胆汤方加减治疗。

据考证,温胆汤最早载于《集验方》[7],为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所著。现存文献则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胆虚实》,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组方为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所载温胆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茯苓、大枣二味药。胆为甲木,通于春气,以温和为常,故温胆汤之温乃温和之温,非温凉之温[7],本方常用来治疗胆虚痰热上扰所致各种病症。叶教授总结玻璃体混浊常因胆失疏泄,胆腑郁热,煎灼津液为痰,痰热上扰神膏所致,故临床治疗该病常选用此方。方中半夏味辛性温,化痰燥湿为君;竹茹甘淡微寒,清胆化痰为臣;陈皮理气化痰燥湿,枳实消痰行气导滞,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共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培土,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该方利胆化痰兼行气,温散寒降并重,既治痰扰之标,又治生痰之本,药物相互配伍,共达郁散痰消之功。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47岁,2018年4月3日初诊。因“左眼前黑影飘动2+月”来四川省中医院就诊。来院2+月前,患者因与丈夫争吵后出现双眼视物昏朦、干涩不适,伴左眼眼前蚊蝇样黑影飘动,自行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后双眼干涩好转,但左眼前仍有黑影飘动,遂至叶教授处就诊。刻下症见胸胁胀满不适,时感头晕耳鸣,腹满纳呆,稍口苦,焦虑,眠差,大便时溏;苔稍黄偏腻,脉弦滑。近2月月经周期较前延后,量少,色红,质黏稠。查视力:右眼0.8,左眼0.6。检查:双眼瞳孔圆形,光反射灵敏,角膜透明,晶体透明,左眼玻璃体点状混浊,散瞳双眼黄斑区结构可,视乳头无明显异常,周边视网膜未见裂孔。眼部B超提示:左眼玻璃体暗区内点状回声,后运动(+)。西医诊断:玻璃体混浊,中医诊断:云雾移睛(痰浊阻络证),病机:胆气郁结、痰浊阻滞,治则:解郁化痰降浊,药用温胆汤方加减,组成:法夏15 g、枳实10 g、陈皮10 g、茯苓20 g、南沙参20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首乌藤25 g、醋延胡索15 g、合欢花15 g、白芍15 g、当归10 g、川芎10 g、柴胡10 g、炙甘草10 g、茺蔚子15 g。共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并嘱患者调畅情志,禁食辛辣、油腻等食物。2018年4月13日复诊:患者自觉眼前飘浮物较前减少,胁肋部不适较前减轻,食欲睡眠好转。视力:右眼 0.8,左眼 0.6,予上方减柴胡、延胡索,加大菟丝子15 g、牛膝10 g继续煎服。加减治疗1个月后,视力右眼0.8,左眼0.8,守上方不变并予以补精益视片巩固疗效。后随访2个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案患者主要症状为左眼黑影飘动,伴胸胁胀满,头晕耳鸣,腹满便溏,属胆气郁结、痰浊上扰之象。四诊合参,辨为云雾移睛之气郁痰阻证。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心情抑郁,此次因与丈夫争吵后出现眼前黑影。情志不畅,肝气不疏,胆气郁结,肝胆属木,“木曰曲直”,恶抑郁而喜调达,郁久化火,炼津为痰,怒则气上,痰浊随之上扰玄府清窍,发为该病。叶教授采用利胆化浊之法以开窍明目,方选温胆汤加减治疗,以疏肝行气。二诊时患者疗效明显,故不更方,加补肝肾之品以固其本。三诊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视力基本恢复。

5 讨论

玻璃体混浊者眼外观端好,主要表现为自觉眼前黑影飞舞飘移,如蛛丝漂浮,或如蚊蝇飞舞,随眼球转动呈无规律运动[8]。故有观点认为玻璃体混浊无需特别处理,系由玻璃体代谢不完全,出现不均匀液化、变性和机化引起,属于自然老化现象。然玻璃体无血管、神经组织,其主要营养物质来自于周边脉络膜、视网膜及房水,当周边组织发生病变时极易引起玻璃体混浊。因其新陈代谢缓慢,混浊难以自行吸收。该病症状自然消失者只占病例总数的4%[9],且玻璃体混浊发生时常合并其他眼科疾病。陈达夫先生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提到:“目外无表症,而视物模糊,或见眼中有黑子遮膈,或见蚊蝇舞于睛前者,应及早医治,方可免于失明。”说明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玻璃体内微循环,减少玻璃体混浊,增加其透明度[10],同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基于“肝开窍于目”以及“瞳神属肾”理论,临床治疗玻璃体混浊多从肝肾论治。明清两代治疗该病所使用的中药频率最高者亦归属肝经、肾经[11]。然《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指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痰火阻隔肝胆脉道,通光之窍遂蔽,是以二目昏朦,如烟如雾,今之治者……惟言肝肾之虚,只以补肝肾之剂投之,其肝胆脉道之邪气,一得其补,愈盛愈蔽,至目日昏。”目受五脏六腑上乘之精微而能视,肝胆的正常疏泄则为上乘窍道通畅的保障,若肝胆失其疏泄,痰火实邪阻塞肝胆脉道,则神光发越受阻,视物昏朦。目视不明,则情致愈加不畅,胆郁愈重,实邪愈甚。若此时治法专于滋补肝肾,邪气未除,扶正易助长邪气,加剧玄府窍道阻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叶教授在总结前人理论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胆论治,一方面邪祛正安以固其源,另一方面利胆化浊以通其窍道,精微物质得以上养神膏。临床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玻璃体混浊,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玻璃体肝胆黑影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夜半神秘黑影
影子
影子
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