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1-12-02 07:00袁云博
文教资料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

袁云博 刘 淼

(长春中医药大学 外语教学部,吉林 长春 130000)

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促进教学理念的迅速更新,“互联网+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教学亦从“单一传统课堂”向“混合智慧课堂”转变,课程模式的转变催生了智慧教学理念的产生及应用,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先进教学理念相融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构建智慧课堂并不是指对传授知识的场所(即教室)进行改装,而是构建一种智慧教学的模式,一种能够启发学习者的习得灵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为模式设计提供指导思想;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图,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价值;应用智慧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并通过对传统概念影响下的授课模式和智慧课堂新型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效果、学习体验获得感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利用数据及其他调研方式的结果来阐释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1],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可以为应用与推广提供可借鉴性实践经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和个性化展开,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有助于转变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实现区域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一、“互联网+”视域下国内智慧课堂研究概况

伴随着信息时代教育思想的迅速共享以及“互联网+教育”理论的有效实践,新技术对课堂教育的影响引起国内众多教育者的重视。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以“互联网+教育”为检索词,以“篇名”作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研究论文11 191篇(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21日),其中2010年54篇,2015年446篇,2016—2020年呈现大幅度增长,年均发文量超过1800篇,从数据对比可看出,“互联网+”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日益加深。在我国,“互联网+”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课堂的应用与普及提供了技术保障和信息共享的有利条件。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阶段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们在研究智慧学习、智慧教学内涵的基础之上,重构了混合式教学体系,使学生开展智慧学习、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的操作框架日益明晰。刘邦奇提出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三段十步”的结构模型,从而优化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智慧教学是对教学理念的重建、教学空间的拓展,是课堂外延的体现形式。[2]智慧课堂的设计思路包含课堂环境的智慧升级、课堂教学的智慧重构、学习历程的智慧优化、教学评价的智慧发展。[3]

目前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从理论创新、技术支持、资源建构等多方面展开探讨,已经开始趋向具体化,为智慧课堂实践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注入较大的传播动力。

二、构建智慧课堂的驱动力

时代发展推动各个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创建与应用,在外语教学领域,以构建智慧环境、促进智慧学习、培养智慧人才为目标的智慧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代变革改变教育理念

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基于大数据及网络共享与互联,建设包含“教—学—测—评”等方面的智慧教学研究方案,打造突出“学习自主性—教学协作性—资源共享性”的智慧教学系统是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课时缩减,调和教与学的“质与量”

当前,全国高校普遍缩减公共外语授课学时,如何利用好有限课时,达到“减量不减质”的教学效果是所有外语教师迫切考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智慧教学“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教学壁垒,实现课堂重构,构建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成为外语教学改革中必要且重要的驱动力。

三、构建智慧课堂的方案

智慧课堂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及资源而建设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构建智慧课堂的实质,是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动态学习需求、可持续教学研究和“云、网、端”的运用,从而创建摆脱常规教学场地束缚的“新教学时空下‘教与学’新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智慧化、交流互动的立体化,促进“教与学”的有效开展及可持续发展,实现符合科学化教学规律的智慧教育。

(一) 智慧教学目标

智慧教学目标是基于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较细致的课程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实现“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情感与价值”多维目标的过程。

以英语写作模块设计为例,其总体目标是聚焦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英语语言词汇及语法、构建具有较完整语义、表达较合理语用功能的篇章”的能力,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Text B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Friendship Across Cultures”(下文简称“Text B”)为例,课前设定本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目标标准,从而为教学目标找到价值出口(见表1)。

表1 “对比式英语写作方法”三维目标

(二)智慧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按照活动发生时间点进行设计,从教学预测、教学资源、教学步骤、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设计,即课前(资源选定及推送、自主预习、预习检测)—课中(课堂活动、多层教学、进阶学习、随堂检测)—课后(提交作业、课后检测、个性辅导)。

1.教学预测

教学中,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学情进行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同时考虑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可过度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启发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疑问点展开课后调查和讨论,使课堂教学得到合理延伸,扩大学生视域。

2.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辅助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慕课、微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同时,针对本课(Text B)对比式写作知识点,增加了网络知识链接板块,优化学习资源,“批改网”推送作文练习,“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推送单元内容相关的听力及词汇训练。

3.教学步骤

模拟中医“望—闻—问—切”四法开展教学。

步骤一:课前热身(望)。“望”,在中医诊断方法中指“观气色”。在英语课堂上的“望”指的是“观察”。在热身的这个环节当中,播放一个5分钟有关于对比式写作技巧的微课视频,加强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复习微课当中的重点,总结提纲式写作特点,引学生入境。

按照智慧教学模式,课前已经布置预习任务,即学习微课里有关“对比式写作”的要点。微课主要以网络购物和传统购物方式的异同、优缺点为例,体现对比式写作技巧的应用;对结构式写作三步骤进行总结:collecting(搜集材料)—selecting(选择材料)—editing(编辑材料)。

步骤二:课文导读(闻)。“闻”在中医诊断方法中指听声息。在英语课堂上指利用听觉系统来帮助理解学习材料。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注重学生参与性,在课文导读环节设置学生自由陈述模块,通过听取他人观点,开阔思路。

教师拟订讨论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friendship across the west and the east?

这个话题实际上也是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教师在课前已经推送任务,学生就这个话题在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每小组至少派一名学生做3至5分钟的陈述,其他组在听完陈述之后可以给予评论;或者有不同观点时,可以邀请主讲人参与辩论。学生陈述环节后,教师给予总结性评论。本环节鼓励学生倾听他人不同观点,不求观点统一,但求各抒己见。

步骤三:课文讲解(问)。通过课堂上的问答环节来监控学生习得过程,并设置任务链,引导学生高效阅读。

任务链包含“泛读课文—小组讨论—重点段落写作方法分析—写作设计实例分享—头脑风暴即学即练—绘制写作思维导图”等要素,通过“设定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步骤四:课后作业(切)。中医诊断摸脉象的“切”,在智慧教学中体现在学后检验方面,即是在一节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上遇到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堂或课后作业,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反馈等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提出改进方法。

鼓励学生发挥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口语作业,并且将讨论视频发至教师邮箱,教师给予点评并计入平时成绩。

(三)智慧教学评价

1.对学生的测量与评价

参与度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无论是课前准备、课上小组合作还是课下讨论,都是综合测量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网络学习时长、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来给学生做综合评定。

2.对教师的测量与评价

通过使用“问卷星”或网络教学平台留言等方式广泛征求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可实施性、可检测性,是否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是否将课程需要关注的目标价值融入课程中去,体现智慧教学中“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四)智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环节至少包括以下几点:① 教学过程中对难点、重点的阐述是否清晰?② 学生课堂参与率如何?与课下网络自主学习参与率是否成正比?③ 课堂节奏与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四、构建智慧课堂的反拨效应

(1)学生学习共同体。智慧教学模式可以选择或自建具有灵活多变使用模式的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资源丰富、支持互动的环境和多维测评的平台,完成高效自主学习及互助学习。

(2)教师发展共同体。智慧教学体系实现备课中心的共建共享,以团队合作形式开展智慧教学,提倡跨城跨校协作体,利用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资源共享、探讨全新理念、合作共赢的机会。

构建智慧课堂,基于传统课堂面授附以互联网工具,促使智慧教育活动朝着科学、创新、优化的方向发展,从多方面转变了“教与学”的交互方式。“互联网+教育”模式凸显了教育主体与教育主导的地位,通过重构教学路径及教学方式,将教育各要素连接成整体,形成合理的、新型的智慧课堂教学范式。

猜你喜欢
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