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2021-12-02 00:58张志公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论写文章事物

有人认为阅读是基础,有人主张以写作为中心,也有人提倡读写结合,并且分别按照各自的主张在进行着某些实验。我认为所有這些实验都是好的,都应当提倡。我无意于评论这些说法。而且,不等着看看实验的结果就凭主观的想法来发表评论,也是很不妥当的。这里,我只说我对读与写的关系的几点粗浅看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写的能力是目的,培养读的能力也是目的。写有训练写的方法,以提高写的能力;读也有训练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能力。读写,无疑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毕竟不是一回事。

在以八股取士的时代,很多人读书就是为了写文章,应科考。许多读书人专门找“闱墨”“墨卷”来读,揣摩人家是怎样中了举人、进士的,以便自己去模仿,找到捷径。如果今天还以为读就是为了写,试问:读报纸的通讯是不是为了当记者,读小说是不是为了当作家呢?很少需要写文章的人还读不读书呢?这道理不是很明白吗?《人民日报》的社论,我们每个人都读,但是我们并不写社论;毛主席诗词,我们每个人都读,不少的能背诵,可是我们之中只有很少数人写诗。教师备课要读不少书,从事某一工作的人也需要读与他专业有关的许多书。请老师们计算一下,你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要读多少东西?在同一个时间里,你写多少东西?做语文工作的尚且是读的远比写的多,何况做其他工作的人!读书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增长见闻,汲取精神食粮。对任何人来说,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认为只要识了字就会读。读,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读得好,更不简单。人与人之间,读的能力是大有高低之分的。在语文教学中,训练读的能力,本身是个目的。一个人理解得好,理解得快,记得牢,说明他读的能力高。我们搞四个现代化,科技工作者需要看很多参考资料。同样一篇资料,三天读完且记住的人总比十天读完还记不清楚的对工作有利吧!

写,当然也是目的。这一点,大家都同意,不待多说。读与写既要配合,又要分别处理,不能混为一谈。分合之间,关系要处理好。有内在联系的两个事物,把它们截然分割开来,认为互不相干,固然不对;把各有特点的事物不加区别,纳入一个模子里,也不行。互有关联的事物,应当结合处理,但是结合要适当,否则,不适当的结合会造成互相牵制,互相干扰。当合者合,当分者分,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读与写的关系怕也要做如是观。

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多方面的配合,如观察力的提高,思想的提高,知识的积累,语言的不断丰富,等等。这些都同读有联系。读可以促进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写的体会,自然就提高了理解、欣赏的能力。语言训练首先是技能的训练,提高技能要靠反复实践,必须有一定的量,少了不行。但是,也应该有个限度。否则,老师学生都紧张,疲于奔命,不但对健康不利,而且会限制学生智力的发展,最终降低语文训练的效率。

(摘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名篇精选》,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猜你喜欢
社论写文章事物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奇妙事物用心看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