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意义、特征、策略

2021-12-02 15:23胡阳语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连续性新冠核心

胡阳语

【编者按】非连续性文本是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人们接收、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正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非连续性文本”一词引入,自此,非连续性文本开始引起一线教师的关注。那么,如何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提升学生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如何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无痕融合,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本专辑围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

非连续性文本是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人们接收、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与普通大众的学习、工作、生活正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因此也成为常态化的社会性活动。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怎样的意义?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具有哪些重要特征?我们又该如何采取针对性策略,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提升学生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一、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对提升核心素养的意义

读、写、算乃传统教育强调的基本技能,在这三大技能中,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就涉及了“读”与“写”两项。那么,信息时代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怎样的意义?

非连续性文本是21世纪信息传播的重要样式,是与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紧紧连在一起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既包括传统的语言文字、符号运用等语言素养,又涉及信息技术、文化交流等现代素养。非连续性文本读写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沟通能力”直接相关,与“文化理解与传承”联系紧密,对“创造性”“协同”“批判性思维”也会产生影响。迅速、有效地定位、整合信息,合理、准确地创建、发布信息,合宜、顺畅地进行沟通交流,与语言能力、信息能力都有关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公共技能,是支撑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的基础能力。有了这种通用性的基础能力的支撑、保障,学生才能吸收和继承古今中外的知识和成果,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具备人文底蕴、理性思维,也才能提升核心素养,适应不可预测的各种情境,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当然应該积极训练,而顺利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教学的前提是把握其特征。那么,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呢?

(一)基础性

我们认为,基础性是核心素养视域下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的第一特性。理由有两点:第一,包括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在内的基本技能,是学生日后职场复杂心智操作的基底,是个人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在后续的终身学习中还会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正是鉴于阅读、写作等公共素养、基本技能对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所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都非常重视包括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在内的沟通交流、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的发展,重视语言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第二,学习阅读、写作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基础性。”小学教育阶段是形成读写等基础素养和通用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不注意打牢基础,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参与,都将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语文学科及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必须沉下心来,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夯实这个基础。

(二)融合性

1. 读写融合。

非连续性文本属于实用类文本,综合指数高,实用性强,信息的定位、提取与信息的统整、发布,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融于一个项目的完成或一个活动的进程中。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也不能都截然分开、单独训练,而是必须按照学生和生活的需要,读中有写,写中含读,读写融合。

另外,信息化时代,信息发布、传播的形式杂糅、渠道多样,因而在学习、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常常是与连续性文本读写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里的读写融合,也指非连续性文本读写与连续性文本读写的融合。

2. 学科融合。

虽然将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的目标与内容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陈述,且语文学科在指导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技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这绝不意味着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专属语文学科。

前文已经强调,非连续性文本读写能力是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的通用性的基础能力,它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与当代文化参与,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学习,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是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非连续性文本读写这个抓手。

近年来流行的项目化学习,仅项目最终作品之“书面类作品”,就涉及项目建议书、调查问卷、研究提纲、研究报告、介绍手册、海报、绘本、编者按等含有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成分的作品。“这显然要求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成为‘语文教师,至少要有懂行的语文教师‘合作参与。”鉴于此,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以语文学科为支点,以“语文学科+”的形式进行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探究;一条是突破学科疆界,从学科融合的视角,从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立场入手,进行跨学科的探索。

(三)实践性

在功能语言学看来,语言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认知。语言学习具有实践性特点。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不是对静态、孤立的知识系统的了解、研究,重心是在动态的语言实践中学习。非连续性文本读写属于语言学习的范畴,就其本质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当然不能纸上谈兵,空讲理论,而应该重视实战能力的训练。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多读、多写,边学边用,学用结合;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把握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的规律,提高实战的水平,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策略

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具有如此鲜明的特征,因此,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与之相应的学习策略,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使教学取得实效。

(一)创设情境

指向核心素养的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必须精心设计,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并设法将情境具化为基于学生现实需求的问题情境、有明确对象和任务的交际情境、可以统帅某一具体学习目标与内容的主题情境,引领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实践,在综合性的主题情境中历练,从而发现学习的意义,促进素养的提升。

例如,言语实践专题“在荒岛上”,就成功运用情境性活动设计原理,将非连续性文本读写与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整合,并巧妙置于模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作为探险者和团队中的成员,学生要选择适宜居住的岛屿,要选择合适的旅行伙伴,要决定携带的生活装备,要解决在荒岛上生活的诸多实际问题。面对模拟的活动情境,带着真实的角色体验,学生研读资料、认真思考、制订方案、深入探讨,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解决彼此的争端,学会达成多方的共识,通过合作解决生存的问题,听、说、读、写全用上,知识、能力、思维、人格共表现。

整个专题情境学习,既涉及图文结合类和文字类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也涉及连续性文本的读写,读图、画图、做图解文字、填表格、列清单、订计划、做方案,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写作已不是“外加的负担”,而变成主动的需求。在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分析、辨别中,在对选择理由的表达中,在对方案、计划的制订中,在对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思考中,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在争执的解决中,在不可预测的情境和复杂的关系中,学生学到的绝不仅仅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方法,更有核心素养强调的“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同时,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水平,以及与自然和他人交流应对的技能,也在情境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设置任务

分科教学和现代教育的运行机制,使课程学习内容碎片化、教学过程机械化、评价方式应试化、学生学习被动化。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的任务学习,为破解这一难题,促进学习活动回归综合性、实践性本质,提供了操作通道。小学阶段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就可以任务学习的方式细化读写内容,多方整合读写资源、学习情境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历史、地理内容的学习,以“中国历代疆域变化”为题,引导学生展开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的任务学习。任务学习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搜集、阅读中国历代疆域图;第二步,对秦汉、唐宋、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等重要时期的疆域图进行比较,综合运用读图获得的信息,以条目表述的形式,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三步,分组查找中国分区地图,搜集历史文献,分别对新疆、西藏、台湾、南海诸岛进行考察研究,从历史的视角,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它们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第四步,搜寻资料,实地考察,了解家乡属地范围、行政区划、名称变化等情况,完成“从地图中探寻家乡的历史变迁”的主题研究报告。整个任务学习,将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与史料搜集、历史解释、历史思考、地理考察等探究性学习融为一体,且注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学生的视野广度、思维深度、认识高度、表达力度,必将伴随任务的完成,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链接生活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阅读者所具有的先前知识,写作者对该领域的熟知程度,才是决定阅读效果和写作品质的关键因子。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比,更加依赖于先前的知识组块,即与之有关的知识积累越丰富、生活阅历越多,越能借助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快速、精准地检索、定位、提取、整合信息,顺畅、合宜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不应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闭门造车”,而应把学生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大显身手,让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与大千世界、与社会生活无缝对接,让学生觉得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是生活所需、是有用之技,让他们在真实世界的广阔天地里获得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从2020年1月开始,我国及其他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实施的防控,为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提供了很好的运用空间。生活即课程。学生在家线上学习的那段时间,我们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云课堂等各种在线教学平台,指导分散在家的学生阅读由地图、柱状图、曲线图和数据表格构成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新冠肺炎累计趋势图”“本地新冠肺炎累计趋势图”,以及由数据、表格、地图、图形构成的“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由文字类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的“新冠肺炎疫情实时播报”,由图解文字等构成的“疾病知識”“辟谣”等栏目,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和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促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助推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以“我是疫情防控宣传员”的身份,通过微信、海报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防控知识的科学普及和正确防控隔离行为的引导。为使宣传、劝说、引导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以任务分解的方式进行:(1)知识宣讲。用海报、广告等方式,就何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潜伏期,如何预防、如何佩戴口罩和洗手等,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象科学的讲解、演示。(2)答疑解惑。乘电梯是否有风险?外出回家后如何消毒衣物?老人和小孩抵抗力相对较弱,是否更容易感染?附近街区有了确诊病人,是否应该封路隔离?试用图文结合类非连续性文本,对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加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的难度,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下列任务:(1)有人说,“拐点”就在眼前,新冠肺炎疫情警报解除指日可待;有人说,情况非常糟糕,“拐点”遥遥无期,并将全球蔓延,防治失控。请你查阅2020年1月24日以来半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和数据资料,分别绘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势图、死亡率与治愈率趋势对比图,以及海外疫情趋势图,判断疫情是否可控,“拐点”能否出现、大约何时出现。把你的观点分享给同学,提醒大家科学、理智判断。(2)以资料链接、数据比较等形式,将当下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1998年的抗洪、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灾关联起来,从多个角度陈述本次疫情防控最终走向的理由。

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技能是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非连续性文本读写活动自有机杼,我们只有明确核心素养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的意义与特征,并据此展开教学,才能帮助学生赶上新世纪的步伐,适应知识社会的新变化、新需求,不断学习,主动发展,与一日千里的时代一起前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连续性新冠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