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统编版教材插图,助力语文高效课堂

2021-12-02 15:42曹雪红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老虎狐狸文本

曹雪红

統编版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一幅幅插图形象活泼,极大地引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只品读文字,而应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价值,把握插图运用的时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一、以图引趣,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当教材中色彩鲜艳明亮、内容生动有趣的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吸引住,思维也会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同时,插图的表现形式多以小学生的形象出现,非常具有吸引力,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借助插图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喜欢表演,教师可以结合插图内容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学习的快乐。如《要下雨了》一课中的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插图,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表情,让插图“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新词。又如,《找春天》一课的插图选择了一幅学生喜欢的春天的情景图,这幅图把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郊外春色中。如此的图文编排,营造了童趣味道,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借助插图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进行新课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摔跤》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初步引发学生交流讨论:“图中的这两个男孩在做什么呢?你也做过吗?”学生一下来了兴趣,纷纷说出自己也跟人摔跤过或看过别人摔跤。当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教师顺势而导,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默读静思,探究作者是抓住什么来描述这两个孩子的摔跤过程的。可见,适时地将插图引用到导入环节,课堂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以图导学,助推文本解读

生动形象的插图是对文本语言的巨大补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表达的意思以及插图与文本内容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1. 观察插图认识事物。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识陌生的事物。如在教学小古文《守株待兔》时,学生从注释中一下子知道了“耒”是古代人们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但不知其具体的样子。此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找出图中所画的名为“耒”的农具;接着出示“耒”的汉字演变过程。这样,学生就把图片与汉字联系了起来,在认识陌生事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汉字之美。可见,通过观图识物的方法,可以简化繁琐的介绍事物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用图解惑的意识。

2. 联系插图理解词义。小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有限,有些复杂的词义理解有困难,而插图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呈现,具有一定的解释功能,正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以《小小的船》教学为例。在教学文中“弯弯”“尖尖”“闪闪”几个词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中月亮的形状,于是学生知道了“弯弯”“尖尖”的具体样子。接着,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闪闪”的意思,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颜色。学生很快发现,星星在夜空的衬托下显得更亮了,进而理解了“闪闪”的意思。可见,在教学时发挥插图的解释功能,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或关键字词的意思。又如,《大象的耳朵》一课中的“耷拉”一词学生较为陌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大象和小动物们的耳朵的样子;再出示“竖立”“耷拉”两词,采用比较教学法,将这两个词语贴在相应的动物耳朵旁边,并说说理由;然后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用“耷拉”说一句话,从而强化学生对“耷拉”意思的理解。可见,利用插图隐藏的信息,帮助学生随图识字、用图记词,事半功倍。

3. 利用插图感知形象。抓住插图中的人物表情、动作,能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能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读懂动物的不同形象。第一幅插图,老虎龇牙咧嘴、眼露凶相,狐狸则面无惧色、轻松自在,学生由此便体会到老虎虽猛却无谋,狐狸则阴险狡猾,难怪老虎会上了狐狸的当;第二幅插图,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大摇大摆、神气活现地走在前面,而老虎则见到百兽们四处逃窜的慌张模样,相信了狐狸的话。学生由此明白了“狐假虎威”的意思,狐狸与老虎的不同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又如,在教学《一匹出色的马》时,同样也可以引导学生先关注插图中妹妹的动作和表情,直观感受人物形象;然后品读文中描写妹妹的相关句子,从字里行间感悟人物形象,体会妹妹的天真可爱。可见,仔细观察插图中人物的具体表情与动作,对理解故事内涵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以图为媒,展开想象翅膀

插图是可视化的思维工具之一,能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插图为媒介,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思维的支架。

1. 串联插图复述故事。连环画式的插图是根据课文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呈现的,很好地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构建了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借插图梳理文本重要信息,完整讲述故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以三幅插图“带路”,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同桌合作选择一个片段表演读;再引导学生以图为支架,提取相应的关键信息,试着连起来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的全过程;最后让学生完成课后问题:按顺序把六幅图连起来,讲一讲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学生有了插图这一学习的拐杖,就可以变难为易了。

2. 巧借插图仿说片段。在教学中,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插图,那么学生的仿说仿写便有法可依了。如《蜘蛛开店》一课中的三幅插图分别是:蜘蛛为河马织口罩、蜘蛛为长颈鹿织围巾、蜘蛛看到蜈蚣吓得跑回网上。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事物与文本内容的对应关系,然后明白蜘蛛之所以不断变换所卖商品的原因,进而发现文本的表达规律是设定了顾客明显的特性这一特点;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这样的表达方式续写故事。于是,学生思维被打开了,编出了织口罩卖给章鱼、织帽子卖给大象等有趣的故事。这样的拓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补绘插图创编故事。形象生动的插图之间会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留给学生一些补白想象的空间。如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只出示了前面5幅图,第6幅图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插图留白为学生开辟了想象的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想象力的提升。

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合理利用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价值,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老虎狐狸文本
躲描猫的大老虎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老虎不在家
狐狸和猫
狐狸
老虎变成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狐狸便当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