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设计

2021-12-02 15:42吴明勤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帽子驱动笔者

吴明勤

驱动性问题(Driving Question,简称DQ)指一个能够连接学习目标和项目过程的问题,它基于现实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需求以及寻找解决方案的需求,是激起学生讨论、询问和调查这个话题并最终生成针对该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驱动型问题通过有趣的、与学生亲和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化科学实践学习,引发高阶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提出有代表性、能够引发讨论、开放性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耐力和思维广度都相对有限的特点,笔者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做了些许尝试,略有收获,望与同仁商榷。

一、创设现情实境,实现任务驱动

1. 创设真实情境,促进任务驱动。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標准》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关注生活逻辑,要基于学生成长主线来设计课程。一个好的真实生活问题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多向度探索空间,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让整个项目活动保持连贯一致。执教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椅子不简单》时,笔者精心设计视频情境:“老师坐椅子久了,腰酸脖子疼,和同事交流也很不方便,于是打算买一把椅子。哇!商店里的椅子可真不少。哪把适合我呢?请大家出出主意。”此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情境涉及选购椅子时考虑多样功能与职业特点,使不同生活经验的学生能自发带着学习任务投入其间。再如,材料单元的教学,涉及问题较多,教师可以整理其学科问题,将其凝聚成现实生活问题,进而设计驱动性问题(如表1)。这些问题像一座“灯塔”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指引学生向目标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课始气氛即活跃起来,教学顿时趣味横生。

2. 营造主题情境,达成任务驱动。

科学探究中,除了提出的问题需真实有效,还要基于儿童视角,针对性设置科学项目主题与子项目主题,带领学生亲历探究性历程。例如,《书的历史》一课的教学,教师如果只是期待学生给出一个现成答案,只要百度搜索即可,但是,如果将它作为一个儿童探索的契机,试用班级项目墙让学生将有关“书”的问题以班级记录单的形式进行记录,并筛选问题进行研究(如右图),将会成为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书”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经历三部曲:一是自行提问,调动生活经验自己筛选关于书的简单问题。二是小组讨论:选择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在讨论中不断发展、研究问题。三是集体交流,教师听取每个小组的想法,把握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引导“书”实践的相应材料支持,形成各小组“书”项目化学习设计。学生在“书”项目学习中畅所欲言,不同兴趣的学生自由组合成研究团队。此外,“书”子项目研究主题涉及资料、材料、知识、方法、工具和支架等。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可适时提供点拨,适当提供学习活动支架,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逐步完成各子项目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组织问题链条,助力有序驱动

项目化学习是一体化的延续学习。它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投入学习,但要让学生保持探究欲望,持续领悟、反思,不断探究、实践,这是困难的。长效驱动有赖于实际教学中构建基于课程内容体系视域下具有衔接关系的问题链,呈现具有可视化的问题思维导图,以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让整个项目不同阶段里学生都能有序探究。例如《神奇的纸》一课的教学,笔者尝试让学生调查KWH表格:“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Know)”“我们还想知道什么?(What)”“我们想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怎样的问题?(How)”。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发现兴趣点、困难点、错误点,寻找背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后,笔者从重点、难点突破,精心设计四个关键性问题(研究弹性,研究承重,研究隔热、防滑,研究防水),并将问题按照顺序串起来,组成一条四环问题链。四个探究问题自然过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不断从已有知识经验中获取新的探究,帮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解决问题。

三、指向跨界问题,推进深度驱动

义务教育阶段关注综合性学习,强调加强学科内外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融合,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科学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问题的提出不仅要映射科学学科核心概念,也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多种学习实践能力,以寻求知识的最优化呈现。

例如,《做一顶帽子》是第二单元第6课,也是总结课。为了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笔者设计了一个驱动性问题:“六一节到了,学校将进行‘我的帽子我做主的展示大赛,请在10元成本范围内设计制作自己的专属帽子。期待你的加入!”针对低年级学生表达不清晰的特点,笔者为他们“搭桥”:我们作为——(角色),采取——(行动:设计、制作、创建等),达到——(目的、任务)。有了这样的铺垫后,笔者引导学生考虑哪些材料适合做我们的帽子?笔者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接着画出设计图,规划做怎样的一顶帽子?学生纷纷进行帽子制作,此时,笔者提醒他们:成型后还要给它装饰打扮,其间要用到诸如如何准确测量头围及做一顶帽子需要花费多少钱的数学知识,伴随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制作出自己的帽子。最后,在成品展示中学生还向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帽子特色,倾听建议,反思如何改进帽子……(如表2)

驱动性问题设计有赖于设计者对课程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的应用,需要设计者仔细研究、反复推敲,实现科学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让学习真实发生,使学生素养真正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帽子驱动笔者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老师,别走……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