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略读课文价值的教学策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为例

2021-12-03 02:41
教师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灯光要素文本

钱 枭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200)

教师要认识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着力践行文本分析和方法建构,引导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提炼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自主略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稳固的核心阅读能力。

一、深入解读导读提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有着诸多的不同,如略读课文没有安排生字词,课后没有练习题,但在课文前面设置了导读提示,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提供指导。每一篇导读常常运用寥寥数语,裹挟丰富的意蕴,因此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既明确“学”的方向,又厘定“教”的目标。

《灯光》一文的导读提示:快速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这段阅读提示不仅明确地指出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核心要求,还相机渗透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而要先对阅读提示进行研究,从而获取阅读这篇略读课文的相关方法。首先,在阅读的形式上,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浏览,并借助于扫读、跳读的方式,提取相应的信息。学生在五年级学过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教师可在教学中进行前后衔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其次,要联系上下文,聚焦文本中所描写的三处灯(火)光,在关注文本主题的同时,梳理它们的联系。由于有些略读课文的篇幅较长,内容信息相对丰富,在教学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采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就可以相对高效地关注文本内容,从而顺势聚焦文本表达的重点——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也为学生的深入感知、理性分析、总结归纳奠定了基石。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对略读课文导读提示的关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正式进入文本之前,明确课文表达的重点,厘定阅读的整体性目标,为自主性阅读提供基础,将阅读提示的要求转化为快速阅读的目标,有侧重、有选择地学习,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由于在单元中的定位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原则,与精读课文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如感知文本内容这一板块,略读课文的要求应该定位于“粗知文章大意”。所谓“粗知”,并不是不求甚解,而是相对于精读课文的深度研读、精细品读而言。因为第三学段的略读课文弱化了字词句的教学,教学目标更加集中,教学的时空布置就应聚焦于文本最重要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组织的教学要凸显略读课文的特点,将更多理解、体验的权利和空间还给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各种障碍。对于课文中的次要内容,教师可以简略处理,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炼信息的略读意识。

《灯光》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自读,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本表达的内在顺序。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更多阅读的自信,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提问:课文中哪些语段在描写“现在”,哪些语段在“回忆往事”?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发现:作者以“灯光”为线索,从现实写到回忆,然后从回忆再回到现实,有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产生意义叠加的首尾呼应效果。

虽然略读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不像精读课文一样,但我们绝不能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而要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方法,深入认知文本的结构。

三、“解构”文本的布局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解决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正误优劣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现下的语文教学体系,一直奉行以阅读为本位。教材以选文形式的阅读材料为主体,教学目的自然也就突出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很自然表现为教师的单边讲解为主导。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语文要素,为的就是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内化作者的行文思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并进”的方式,语文要素的存在即服务于学生的写作(即语文品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点面结合”为语文要素,安排了精读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以及略读课文《灯光》。四篇课文虽然都包含对点面结合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但在承担训练方面各有侧重。《七律·长征》是一首诗歌,以“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一路上遇到的“难”,重点是认识“点面结合”;《狼牙山五壮士》中,每一位壮士都有自己鲜明的形象,以马宝玉为焦点,以日寇为面,重在写好一个“点”,并理解反衬;《开国大典》按时间顺序分成四个场面,不同的场面用力不同,重在懂得场面之间要分详略;《灯光》一文,既以物为线索,又以人为中心,在场面描写中,既突出了物,也凸显了人,这在写作上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因此,《灯光》作为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在语文要素的完成上,既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融合,又是以单元习作的形式,成为学生运用这一语文要素的检验形式。

所谓“解构”,先分解再建构。《灯光》一文的教学,宜先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如倒叙、以物为线索、以人为中心……进而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对这些“语文品质”进行融合运用。

四、链接课堂内外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和指导,常常在课后设置“阅读链接”板块,拓展内容相关、主题相同、写法相似的文本。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略读课文的思想要义、体裁特点、语言形式等方面出发,开展延伸阅读。延伸阅读的形式主要有拓展性阅读和对比性阅读。教师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需要紧扣“阅读链接”开展相应的阅读专题活动,以多维化、立体化的方式进行实践阅读,从而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

《灯光》课后链接了阅读材料,内容和主题与红色革命相关,教师可先总结《灯光》一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再引导、提示学生运用相关策略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阅读要求,重点体会场景和细节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结合这个单元所着力训练的“点面结合”的策略,关注片段中哪些内容是从“点”的角度来写的,哪些内容是从“面”的角度来写的,从而感受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的“阅读链接”,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而言,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拓展和补充,还是训练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平台。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另一大优势,则在于其可以实现从“单篇阅读走向单元整体设计,从单元整体设计走向整本书阅读”。综观这一单元,从人文主题上看,从课文到语文园地,都以爱国为主题;从语文要素上看,以场面描写为要点。因此,阅读专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向训练。

猜你喜欢
灯光要素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