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表演型音乐游戏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2021-12-03 02:41张莉莉
教师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兄弟小鱼音乐

张莉莉

(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2)

人们常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阐述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音乐学习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呢?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音乐游戏将音乐和游戏巧妙融合,其所表现出来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之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这种兴趣往往是与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是真正基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表演型音乐游戏趣化音乐知识学习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展开游戏,如创设音的高低模唱、旋律的接龙等具有童趣的音乐游戏,并为游戏创造活泼的音乐、欢快的节奏等生动形象的情境。可以肯定的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不仅能解放儿童天性,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欢音乐,并从中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表演游戏,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音乐,可以让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大多可以进行表演游戏。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的情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演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参与音乐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个小兄弟》时,就可很好地利用表演游戏来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请七个高矮不同的学生来扮演七个小兄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歌曲中时值的多少,还能够分辨音调的高低变化,对抽象的音乐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创编旋律的游戏,通过用五个小兄弟来代替学过的节奏,并把第4个、第7个小兄弟撤掉。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演唱歌曲的最后一句“又长又短……”然后,五个小兄弟“变成”一排节奏和旋律。全班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边拍手边哼唱。随着表演游戏的深入,教师达到了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表演型音乐游戏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中节奏与旋律的相关音乐知识进行感知,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是在运用表演型音乐游戏之后,音乐知识就变得形象,这个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运用表演型音乐游戏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在教学突破阶段停滞不前,如果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区域巧妙地引入音乐游戏,就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自如地获取知识点,使得他们的音乐能力得到提升。为此,教师要在前期摸清学生的喜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设计契合学生特点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逐步构建、完善适合学生的音乐体系。

例如,教师在教学《顽皮的小杜鹃》这首儿童歌曲时,先让学生熟悉歌曲,并让学生跟随音乐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音乐游戏创编。“小杜鹃是一只很有灵性的鸟,能够发出不同的乐声。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在充分体会小杜鹃的叫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音乐游戏,形式可以是音乐舞蹈创编,也可以是课堂演绎歌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行组队、合作设计音乐游戏。在游戏展示环节,学生们利用自己设计的音乐游戏,从多角度对歌曲内容进行解读,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要提升这一能力,意味着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形象的感知对象。很显然,在教学中运用了表演型音乐游戏之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对象必然是形象的。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布置音乐游戏创编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度,有重点地进行个体化指导,不断启迪他们的音乐思维,帮助他们寻找创编灵感,整理创编思路,为他们自主创编搭桥铺路。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三、运用表演型音乐游戏突破音乐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爱玩、爱模仿和爱表演的特性,巧妙借助音乐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边玩边学。合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这门学科。

以音乐游戏为媒介,不断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时,可引入“小猫钓鱼”游戏以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符。教师先挑选一个学生扮演“小猫”,再选择其他七个学生扮演“小鱼”,将“1、2、3、4、5、6、7”七个基本音符做成卡片贴在“小鱼”身上。教师进行示范:当“小猫”钓到身上贴有“6”的“小鱼”时,该“小鱼”唱“la”。然后,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开展活动,当“小猫”钓到身上贴有“1”的“小鱼”时,该“小鱼”唱“do”……如此反复,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音符。再如,教师在教学《动物说话》时,同样采取角色扮演游戏。教师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小牛”“小羊”“小狗”“小马”等动物,要求他们根据小动物们的声音和走路形态进行模仿,然后让其他学生评比哪个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最强。学生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能够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不断塑造各自的风采。

在表演型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表演,对音乐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有效突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突破,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更具有满足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需要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作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游戏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一种教育理念,但是要真正将它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入地研究探讨。通过引入音乐游戏,教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游戏的优势,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小兄弟小鱼音乐
读懂你的诗样年华
最是一抹少年蓝
打饭即景
小鱼
小鱼
心如止水
音乐
小鱼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