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亚尼社区山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措施及成效

2021-12-03 05:48李红英张玲英吴仕文
云南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养羊山羊羊群

李红英,张玲英,吴仕文

(1.新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新平 653400; 2. 新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新平 653400)

新平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全县总面积4223km2,其中山区面积4139.6km2,坝区面积83.4km2。县域内草山广阔,牧草丰富,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新平县从现实出发,在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中,确定了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大力度精心培植山羊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以来由于养殖户科学素质偏低、羊群品种结构不合理、冬春季节不注重补饲、驱虫防疫不到位等,导致了山羊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佳。为加快新平县山羊产业由传统的粗放饲养向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生产转变,2018—2020年,将新平县桂山街道办事处亚尼社区作为山羊标准化养殖典型示范来辐射带动全县山羊养殖规模的发展。现将示范区2018年前山羊养殖存在的问题、示范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做如下介绍。

1 存在的问题

圈舍简陋、低矮且潮湿拥挤,圈舍周围运动场达不到标准,有的根本就不设运动场,水槽、食槽不配套。

防疫驱虫制度不健全。在标准化养殖示范前,山羊防疫注射因防疫种类不到位,给山羊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留下隐患,给养羊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成为阻碍山羊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新出现的羊衣原体流产和球虫病,给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品种退化,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养羊户一直饲养地方品种羊,多年来没有提纯复壮,近亲繁殖严重,导致种质严重退化,个体小,生长速度慢,公羔阉割后饲养2年体重才能达到30~40kg,经济效益低下。

冬贮草料严重不足,育肥技术普及率低。“夏活、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冬羔易在早春死亡。有贮备越冬草料和种植人工牧草的养殖户所占比例少。

饲养方式落后,羔羊成活率偏低。养殖户思想观念陈旧,靠天养羊,大自然长啥喂啥,饲料、微量元素补给不足,饲养方式落后,管理粗放,草场资源利用不合理。

区域内丰富的秸秆利用率低,秸秆青贮、氨化喂羊技术难以推广利用。

2 主要措施

2.1 强化技术培训

为全面推进亚尼社区山羊标准化养殖,全面提升山羊养殖技术水平,加快山羊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山羊养殖向科学化、规模化转变,不断提高整个亚尼社区山羊养殖的整体效益,在亚尼居委会由街道办事处主管畜牧的领导和村领导召集示范区的全部养羊户,课题组根据山羊标准化养殖不同发展阶段,围绕羊舍标准化建设、杂交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栽培、科学补料、微量元素的应用等关键技术措施,开展了山羊标准化养殖培训11期,培训600余人次,编写并发放了《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手册》及相关的技术资料378册(份)。通过培训、普及和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高了示范区山羊整体养殖水平。

2.2 有组织有规划地实施羊圈搬迁

以前,该社区在发展山羊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与其他社区(村民委员会)一样,各家各户都把羊圈建盖在村子周围,结果随着羊群的不断发展壮大,羊群过度集中在村子里饲养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一是村子周围方圆五六千米内的草场超载畜量,而距离村子偏远的草场资源又得不到利用,从而导致规模上不去;二是不便管理,户与户之间的羊只尤其是羔羊易混淆;三是山羊疾病不好防控;四是对村内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羊群过后粪尿满路,膻味弥漫。为充分利用各小组五六千米外的草场资源,避免羊群疾病传染,改善村内环境卫生,扩大饲养规模,2018年来,全社区52个山羊养殖场(户)将羊圈迁出村子,各自建盖在村子东南西北的荒山荒坡上,不但社区周围方圆上千亩的草场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还建盖了圈外运动场,运动场内配有标准钢架结构集补饲、喂盐、喂花椒为一体的草架料槽,施行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模式。

2.3 做好山羊品种改良工作

以前,该社区养羊户所饲养的山羊多数由于不注重选种选育导致品种退化比较严重,个体小、生长缓慢、屠宰率低。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引进云上黑山羊种公羊、县域内个体大的本地种公羊进行二元杂、三元杂等经济杂交生产商品羊,种母羊以选留本地黑山羊为主。母羊利用年限6~7年,公羊在一个羊群中最多只用两年,两年后户与户之间进行公羊交换或出售,或阉割育肥后当商品羊出售。

2.4 建立健全防疫驱虫制度

亚尼社区在组织实施山羊标准化养殖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山羊各种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山羊口蹄疫、山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羊衣原体病等六种疫病的防治;每年定期给山羊进行肝片吸虫、肠道线虫、疥螨、球虫等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控;每次驱除肠道线虫后间隔5~7d灌服小苏打片20~30g健胃。

2.5 不断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前几年,亚尼社区山羊养殖户仍然沿袭着早上赶出坡、中午挪一挪、天黑自然回、夜间不补饲的传统饲养方式。近年来,改变了传统养羊方式,做到了分群喂养,定期补给食盐、花椒、皮硝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冬春季补给人工牧草、精料、配合饲料,精心饲养管理,科学养畜。

2.6 推广种植优质牧草

为解决冬春季野生牧草匮乏的实际问题,在几年前推广种植皇竹草的基础上,亚尼社区养羊户每年利用冬闲农田大力推广种植一年生黑麦草,到了冬春季节,刈割黑麦草来进行补饲山羊。此外,还在田边、地角、山间、箐沟种植葛根藤、空闲地种植白扁豆来补饲。山羊不但安全度过了枯草季节,而且由于补饲,羊群比其他社区(村民委员会)的羊群要肥壮得多,销售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取得的成效

2018—2020年,示范区的6个村民小组52个场(户),山羊存栏分别为5550只、5571只、5920只,肉羊出栏分别为4213只、4313只、4810只;销售收入、纯收入分别为473.1万元(每只平均售价1123元)、341.3万元(平均每只纯收入810元),553.8万元(每只平均售价1284元)、392.5万元(平均每只纯收入910元),630.6万元(每只平均售价1311元)、468万元(平均每只纯收入973元);3年内共销售良种母羊673只,实现销售收入65.5万元(每只平均售价973元),3年内出售羊粪收入227.8万元,户均4.4万元。防疫、驱虫到位后,山羊平均死亡率从3.5%下降到1.5%,下降了2个百分点,减少死亡羊只608只,群众养殖损失减少75.3万元(平均每只价格1239.3元),流产率从2016年的4%下降到1%,下降3个百分点。

4 小结与讨论

在项目实施前后,亚尼居委会由街道办事处主管畜牧的领导和村领导召集示范区的全部养羊户,课题组的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根据山羊标准化养殖不同发展阶段,围绕羊舍标准化建设、杂交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栽培、科学补料、微量元素的应用等关键技术措施,开展了山羊标准化养殖培训。通过培训,科学地普及和推广了先进养殖技术,提高了示范区山羊整体养殖水平。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示范区各养羊户的养殖理念,掌握了实用有效的山羊标准化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及山羊常见病普通病的治疗方法,促进了该区域内山羊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彻底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和养殖观念提供可靠的实际依据,真正为新平县标准化山羊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新平县山羊产业发展进程。

通过项目的实施,亚尼社区养羊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亚尼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山羊标准化养殖区,县域内好多农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后开始饲养山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牧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利用冬闲农田种植黑麦草和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养羊业,开辟了养羊业的新空间,促使养羊业与环境保护走入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养羊山羊羊群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羊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