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生猪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

2021-12-03 06:43钟秀琼
云南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楚雄州全州猪瘟

钟秀琼

(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对保持楚雄州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生猪规模养殖不断增加,受环保形势、非洲猪瘟疫情、畜禽运输政策等多重因索的影响,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发生明显转变。面对新形势,如何保障楚雄州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值得思考。本文结合楚雄州生猪发展现状,着重剖析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新形势下楚雄州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意见。

1 楚雄州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猪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0年,全州生猪存栏215.4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7.13万头;生猪出栏217.61万头,猪肉产量18.71万t,生猪生产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 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楚雄州生猪生产与全国一样,存栏、出栏均有所下降,但生产恢复依然较快,2020年已恢复至常年水平的101%,目前仍呈持续增长发展态势。

1.2 生猪规模养殖持续增长

立足全州10县(市)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积极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围绕禄丰县、楚雄市两个生猪大县,积极引进企业发展规模养殖。2020年,全州生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共有1723户,同比增长5.64%,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469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有6个。

1.3 招商引资养猪取得突破

正邦集团楚雄州200万头生猪产业链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在南华、武定、双柏、楚雄等县(市)年出栏42万头规模的18个生猪养殖场已部分建成投产,武定县引进的福祥公司12万头规模场、牟定县引进的麦康兴3万头规模场已经投产。永仁县引进的佳旺5万头养殖场已建成。武定县引进的云南神农集团50万头生猪扩繁场和台企比米农牧科技公司年产6万头养殖场、禄丰县引进唐人神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等已经开工建设。新希望等前来洽谈合作的企业示范带动全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各县(市)稳产保供新建规模养殖场建设稳步推进。

1.4 产业支撑体系不断加强

2020年,全州共有191个猪人工授精改良站(点)和1322个本交改良站(点)开展猪杂交改良48.59万胎。现有国家级原种猪保种场1个、良种猪繁育场7个,州内良种猪公猪80%能自给,良种猪依靠外地调入的困境得到有效改善。

1.5 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

全州各级、各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压实防控责任,科学安排部署。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全州主要采取“严防死守、预警监测”的措施,特别是预警监测工作充分为指导全州非洲猪瘟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综合防控措施有力,未发生不可控疫情蔓延扩散,确保了生猪稳产保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养殖用地难题成为瓶颈

规模养猪场选址需考虑环保、水、电、路、场地等因素,符合条件的场地难找,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侵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林地均属违法行为。2019年12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生猪养殖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严禁在天然林地、生态公益林中的有林地上进行生猪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明确了生猪养殖使用林地有关问题,政策更为收紧。因此,非基本农田、非林地面积少且零星,规模养殖无地可选、无地建场已成为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

2.2 农村生猪补栏积极性差

虽然当前生猪价格保持快速上涨,但农民补栏积极性差。在农村调研了解到:一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农户处于观望状态,怕疫情造成损失,缺乏补栏积极性。二是主要劳动力外出。年轻力壮的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老人儿童无力养猪。三是仔猪短缺、价格偏高。仔猪供给能力减弱,再加上今年猪价较高,规模养猪场补栏积极性高涨,导致仔猪生产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

2.3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发展生猪产业,做好疫病防控是前提,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我国定植,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法根除,疫情风险随时存在。楚雄州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加之生猪交易流动频繁,对楚雄州生猪生产形成较大威胁,非洲猪瘟、蓝耳病、猪丹毒、普通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控形势都十分严峻。

2.4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薄弱

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每次改革都在削弱,人员编制都在减少,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基本上是行政兽医,不会开处方,没有能力开展科技服务,内生动力不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偏低,待遇偏低,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制约了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2.5 加工企业能力不足

楚雄州的生猪定点屠宰场以初级屠宰为主,精深加工基本空白,在规模上基本是为满足城市肉食供应而规划建设,是按原屠宰需求设计配置。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很多客商前来与屠宰场合作屠宰生猪外调,州内参与合作的屠宰场都是超负荷屠宰,环保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屠宰工人、官方兽医严重不足,监管压力加大,调肉屠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猪肉屠宰外调需求。同时生猪加工龙头企业与养殖户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2.6 生猪规模养殖信贷困难

一是生猪规模养殖场因市场或自身经营的问题,普遍存在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动产(种畜)抵押担保机制未形成,养殖场的猪圈等固定资产和生猪不能作为抵押物,难以得到信贷支持。二是农户因自身经济实力较差,发展规模养猪需信贷支持时,因疫情等风险担保公司不愿担保也难以实施。贷款难、抵押难是养殖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 促进楚雄州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对现有规模养殖场按照能繁母猪的数量,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鼓励发展饲养二元杂母猪,淘汰劣质母猪,生产优质三元杂交猪,适应市场需求。二是认真落实云南省支持生猪产业加快生产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抓好生猪补奖工作,对符合条件申报引种猪、新建规模养殖场的按标准予以奖励。三是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养猪户提供贴息贷款,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

3.2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县、乡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规模示范场建设,每个县(市)每年要抓好3~5个规模养猪场建设,每个乡(镇)也要抓1~2个规模养殖场建设。州、县政府要为规模养殖场解决资金、用地、供电等方面的问题,为发展规模养殖营造宽松环境;大力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规模养殖场建设。

3.3 搞好畜牧科技服务

深入开展畜牧科技入户活动,解决养猪户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难题,解决部分农民想养不敢养、不会养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技术及信息服务,为农户发展生猪生产提供保障;通过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调整生猪生产结构,抢占市场份额。

3.4 引进和培育加工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或改造提升楚雄州猪肉加工企业,增强州内生猪产品的加工能力,扩大产品外销,带动生猪商品生产。在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产品集中、量大质优、产销畅通的生猪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楚雄州生猪产业整体竞争力。

3.5 鼓励和扶持产销协会

要加大对生猪产销协会的扶持力度,使协会的服务涵盖生猪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协会内实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种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标准、统一产品规格、统一生猪外销,实现生猪产品标准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3.6 切实抓好生猪疫病防控

全州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始终坚持每年春秋两季突出防疫与常年补针相结合的方针和推行免检联动报检制度,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使没有免疫信息卡的生猪不能出村,不能上市,不能进入屠宰场。通过以检促防,最终促进防疫质量的提高,确保楚雄州生猪生产安全。

3.7 加快生猪良种推广步伐

在继续推行“约长撒”三元杂交猪技术路线的同时,在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大力倡导、鼓励、扶持发展洋三元、配套系等肉猪生产,以满足市场需要和猪肉产品加工的品质要求。积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人开展生猪良种经营,增强楚雄州生猪品种改良的活力。

3.8 抓好科学养猪示范创建

结合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建立一批高标准的规模化养猪示范场,使示范场成为技术集成度高、经济效益明显的示范窗口,使广大养猪户通过亲自实践,掌握科学养猪相关技术要领,成为周围养殖户参观学习的榜样。持之以恒,坚持创建养殖示范场不动摇,通过多年努力,使示范场点连成线、连成片,不断扩大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楚雄州全州猪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创作会暨培训班”掠影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楚雄州迎十九大书法作品展作品欣赏
楚雄州迎十九大美术作品展作品欣赏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