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谦对健康儿童偏颇体质分析概要

2021-12-03 07:36杨舒龄徐荣谦霍誉之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偏颇肾气肺气

王 海,杨舒龄,徐荣谦,霍誉之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北京 100700)

中医体质学将人的体质分为9 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与其健康状况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徐荣谦教授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40 余年,擅治小儿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肾系疾病等。徐教授现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2019 年笔者有幸参与编写了徐荣谦教授主编的《儿童体质学》一书。徐教授总结多年的临证思想,基于中医理论和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1],提出健康儿童也存在着某些偏颇体质[2]。现分述如下。

1 健康儿童的偏颇体质

1.1 肺气偏弱质

肺气偏弱质是指以肺气偏弱、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健康儿童偏颇体质,也是儿童偏颇体质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小儿肺脏娇嫩柔弱,全而未壮,有异于成人。导致小儿出现肺气偏弱质的原因主要是其先天禀赋不足,如父母双方的体质不佳、父母年龄偏高等。此外,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虚,外感、内伤等诸多因素均可伤及其肺脏,导致其肺气偏弱。肺气偏弱质儿童的主要表现为面色略白欠润泽,身型偏弱,胸廓偏扁平,饮食偏少;汗毛少,皮肤易出现各种皮疹;易自汗,畏风寒;喜啼哭,啼哭声欠雄壮、不响亮;呼吸偏快、偏弱、偏浅,易发生鼻塞、流涕,小便清;舌质略淡,指纹淡隐不显。肺气偏弱质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普遍的体质状态,也是小儿易患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喘嗽、过敏性鼻炎等)的病理基础。

1.2 心火偏盛质

心火偏盛质是指心气有余,易化热生火的体质,为健康儿童的偏颇体质之一。小儿“心常有余”,心属火,火属阳,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心为阳脏,心阳能推动和鼓舞人的精神活动,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敏捷,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保证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精力旺盛,呈现生机蓬勃之象。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五脏所主》中指出:“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3]。小儿受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饮食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出现心火偏盛的情况。心火偏盛质儿童常有以下表现:面色略红,印堂尤甚,口唇偏红,体型偏瘦小,肌肉紧实;大便偏干,小便偏黄,舌尖略红,指纹略紫;平素性格易急躁、易兴奋,情绪波动较大,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正常儿童大,或适应能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自我控制力偏差,好问,多动,多语。小儿“心常有余”、心气相对旺盛的生理特点易转变为病理上的亢盛,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皆从阳化热,易出现实热之证。心火偏盛质儿童鹅口疮、自汗、盗汗、惊惕、夜惊、抽搐、痉厥、惊啼等病症的发病率较高。

1.3 脾气偏弱质

脾气偏弱质是指相较于正常儿童脾脏功能略弱,但尚未达到病变程度的一种儿童偏颇体质。钱乙说:“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3]。儿童脾气偏弱质形成的原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多责之于女性妊娠期间脾胃虚弱或过食寒凉中伤脾胃,起居失常,致使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出现先天脾气偏弱的体质特点。后天因素主要是因外感时邪、乳食不当、情志失调等伤及脾脏。脾气偏弱质儿童的主要表现是面色淡黄欠华,口唇色淡,毛发略稀略黄,形体瘦弱或肥而不壮,运动少,易疲乏,喜伏卧,母乳喂养期间大便易溏,人工喂养及添加辅食后则易大便干燥;食欲不振,食量少,进食速度慢,进食时间长,易厌食挑食,腹胀不软,喜温喜按,睡眠时间多,寐时闭目不严易露睛,鼻根略发青,口涎清稀,易患湿疹、贫血、营养缺乏,舌淡苔白,指纹色淡;性格喜安静,行事欠果断,易心慵意懒、情思倦怠。脾气偏弱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也是小儿易患脾系疾病的病理基础。心火偏盛质儿童腹泻、积滞、疳积、流涎、胎怯、小儿单纯性肥胖、贫血、新生儿低血糖等病症的发病率较高。

1.4 肝气偏亢质

肝气偏亢质是指以肝气偏盛、有余,易生风化火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健康儿童偏颇体质。“肝常有余”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生理现象,与小儿“体禀少阳”相应相承。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说:“气有余,便是火”[4]。小儿为“纯阳”之体,一旦感受外邪易化火、化热,生风动痉。正所谓“肝主风,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肝气偏亢质儿童主要表现为面色略红赤,口唇多红;体格精壮,筋骨坚实,目光炯炯,指甲坚韧;易鼻衄,口干,易口苦;发热时体温较正常儿童上升速度快,易出现惊厥;睡眠欠安稳,多梦;大便偏干,或溏结不调,小便偏黄;舌偏红,指纹偏紫。小儿乃“纯阳”之体,生理上如少阳之春蓬勃发展,病理上易感外邪,各种外邪均易化火、化热,因此易见火热伤肝、引动肝风的证候。“肝常有余”不仅有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意义,也易化热化火、生风动痉。肝气偏亢质儿童胎黄、惊风、抽动秽语综合征、性早熟等病症的发病率较高。

1.5 胆气偏怯质

胆气偏怯质是指以胆小怯弱、精神紧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健康儿童偏颇体质。胆气偏怯质的出现多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有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遗传父母胆气偏弱的小儿其体质多为胆气偏怯质。此外,后天失于调护、胆腑疾病攻伐太过、后天成长过程中受到惊吓、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也可导致小儿胆气偏怯质的出现。胆气偏怯质儿童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易哭闹,啼声偏低,鼻周泛青,小便清长;睡眠轻浅,多梦,易出现梦魇;食少,易恶心,厌油腻,食后腹胀;苔白腻,指纹偏青;懦弱谨慎,缺乏自信,心性内向,不善交往,缺乏安全感,主见少,乖巧耳顺,时见言语犹疑吞吐,决事迟滞,做事迂缓。胆气偏怯质儿童睡眠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吮拇指癖,咬指甲癖等病症的发病率较高。

1.6 肾气偏弱质

肾气偏弱质是指儿童肾脏精气、阳气不足导致生长发育、抗病能力和生殖机能偏弱的一种儿童偏颇体质。儿童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久病及肾,易出现肾气不足,故曰其“肾常虚”。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常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病邪侵袭,导致机体肾气储备及补充不足或耗损太过,出现肾气偏弱的现象。肾气偏弱质儿童尚属健康儿童,未达到致病的程度。肾气偏弱质儿童主要表现为面色白而少华,毛发不充、少泽,口唇颜色偏淡;出牙偏晚、偏慢,牙齿多疏小且少泽易龋;肌肉不丰,易出现夜啼、枕秃,囟门偏大、闭合偏晚;表情不丰富,语声偏低微,易受到惊吓,哭声小、多啜泣,手足不温,喜抱喜暖,易疲乏,易犯困,睡眠多。小儿自成胎、初生到青春期,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肾常虚”是其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小儿肾气偏弱亦为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如五迟、五软、浮肿、哮喘、智力发育迟缓等。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故应重视培补肾精,并注意保养脾胃,增加肾精的生化来源,以供身体发育之需。

1.7 阳热质

阳热质是指以偏热、多动、亢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健康儿童偏颇体质,也是诸多健康儿童偏颇体质中较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此阳热质有别于“纯阳之体”及“体禀少阳”,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阳热或后天调护不当,使阳气相对亢盛而表现为阳热体质。阳热质儿童主要表现为面色偏红,唇偏干,发粗浓密,双目有神而灵动,肌肉紧实,声音洪亮,生长发育良好,一般早于同龄儿童;精力旺盛、喜动、喜攀爬、喜户外活动,反应灵敏,不易疲劳;易出现摔伤、挤压伤、烫伤、触电、猫狗咬伤、误服药物等意外伤害;入睡快,强壮儿童睡眠踏实、夜尿少、不喜覆被、手足外露,心肝火旺者则多梦、易哭、易惊。金代刘完素在《宣明论方·小儿门》中说:“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阳热质儿童平素不易患病,发病则多为热病,或病后易化热、化火而形成火热证。阳热质儿童胎毒、便秘、黄疸、口疮、乳蛾、肺炎喘嗽、喉痹、青春期焦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病症的发病率较高。

1.8 阴寒质

阴寒质是指以抑制、多静为表象,以阳弱阴盛为本质的一种健康儿童偏颇体质。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寒热,易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机体阳气相对不足,出现体质偏阴寒的现象。小儿阴寒质形成的原因包括父母体质偏寒或体质素弱,精气清冷,或孕妇身有宿疾,或孕妇在孕期贪凉饮冷,或不慎感风冒寒,损伤胎元。阴寒质儿童主要表现为面色偏白偏暗,身材偏矮,指、趾、耳、鼻、腹部有冷凉感,得温则减,衣着较厚,畏风怕冷,易疲乏,汗后冷凉,易感冒或感冒后病程较长;食量不多,易积滞、易腹泻,喜温厌凉,食凉后易腹痛,易遗尿,尿频,口润不渴,小便多清长,大便细,常不成形;舌淡胖或瘦薄,苔偏滑或白;性格内向,安静温和,不喜争执,喜思虑,善太息,与人交往较被动,喜独处,户外活动较少,表现欲不强。阴寒质儿童在患病后其病情的传变规律与其他体质儿童不尽相同,正如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中所说的“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阴寒质儿童夜啼、腹痛、遗尿、硬肿症等病症的发病率较高。

2 小结

徐荣谦教授总结的上述8 种儿童偏颇体质,包含了儿童常见的生理偏颇状态。徐荣谦教授关于儿童偏颇体质的论述丰富了儿童体质辨识的内容,有利于儿童的中医调护和培养心身俱强的健康儿童。

猜你喜欢
偏颇肾气肺气
2021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四)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人到中年补肺气
“道歉”的艺术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养肺要避开六怕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