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20年度)

2021-12-03 21:52
纺织科技进展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印染面料产品

喷水织机异经异纬涤纶织物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德顺纺织有限公司、江苏德华纺织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吴国良、钮春荣、茹秋利、郭建洋、徐金兰、吴保虎、王星华、倪琪、刘小南、张浩

项目通过产品风格的设计、织造设备的改进、加工工艺的优化,完成了多经多纬涤纶织物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实现产业化。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多经多纬组合织造关键技术的研发:针对喷水织机上两组或三组经线组合的单经轴织造,在分条整经机上创新性设计单丝整经架装置,采取分条整经位移、张力调整等措施,通过低速、加蜡油、低张力的管控,攻克了单丝和复丝、普通丝与扁平丝、两种线密度、弹性收缩性能差异显著的经线组合单经轴整经的技术难题,并解决经丝张力不匀、易亮丝等质量问题。

针对喷水织机上两组纬线组合的单泵双喷引纬织造,通过专用喷头和喷嘴的设计、在织机喷嘴处添加张力控制装置和防干扰装置等设备改造,攻克了线密度差异(1倍以上)或弹性收缩性能差异显著的两组纬线组合引纬时引纬力与引纬动程配合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解决双层结构织物制织时负荷轻重不匀、丝线擦伤、纬停等技术难点。

通过多经多纬组合织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2)多经多纬涤纶织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在2017年度设计研发了提花绉面料、复合乐丽四面弹面料、75 D高弹透孔格面料和在2018年度设计研发了提花绉-金银面料、多丽三层格面料、多丽提花面料等系列涤纶面料6件,并通过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的新产品鉴定。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项目研发产品在江苏德顺纺织和江苏德华纺织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在江苏长顺纺织、宿迁力帛纺织、宿迁泰得贸易等公司得到了推广应用,近3年已合计取得了新增销售产值51 609万元、新增利润4 505万元、新增税收1 407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汉麻抗菌巾被类纺织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营口市新艺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郑振荣、王红星、朱晓红、赵文伟、赵晓明、张富勇、王洪金、刘雁雁、刘建勇、李翠玉

该项目所属科技领域为轻工类。主要技术内容:针对市场上现有汉麻织物产品本征抗菌性能不佳的问题,研究了汉麻草酸铵-酶脱胶技术,探讨了从汉麻脱胶液中提取果胶的可行性;改进了汉麻纤维预处理机和汉麻纤维养生设施;通过在紧密纺细纱机上增加假捻装置,改善了产品的手感和脱毛问题;优化了预湿上浆工艺,改善了浆纱效果,实现了汉麻/棉纤维混纺低捻纱在高速织机上的量产;研究了双氧水、酸、碱、盐对汉麻本征抗菌性能的影响,采用低温低碱练漂一浴工艺以及布面pH值的调控等方法,最大限度保持了汉麻产品的本征抗菌功能。

专利情况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

开发的汉麻/棉混纺毛巾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吸湿透气、吸水性高、脱羽率低、湿强度高、外观顺滑、手感柔软等优点,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具有优良的天然抗菌性能。项目产品已经在天祥和BV等公司进行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推广及经济社会效益:果胶作为稳定剂、凝胶剂、乳化剂、增稠剂等,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行业受到广泛的应用,本项目探索了从麻皮中提取果胶技术的可行性,既降低了废液治理成本,又有利于推进我国果胶产业的发展。所开发的汉麻/棉纤维混纺毛巾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吸湿透气、湿强度高、抑菌性能优良等特性,近3年来已出口美国、澳洲等国际市场,同时在国内市场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新增利润2 317万元。汉麻/棉纤维混纺类产品还可广泛应用于服装加工、家纺面料、日用品、医用纺织品及军用后勤用品等,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多组分纤维面料功能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沃源新型面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武光信、刘文和、陈作芳、东明洪、张宗坤、唐凯、王红玲、唐守荣

本项目所属领域为纺织、染整技术领域。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在研究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差别化合成纤维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染色性能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分析了混纺纱中纤维拉伸断裂行为及抱合力差异情况,研究了不同类别纤维同浴染色的可行性,建立了研究结果数据库,优化总结出3种以上纤维组合及配比的多元混纺规律,形成了成熟的多组分纤维混纺技术。(2)研究了对多元混纺纱线进行并线强捻、合股强捻、纱线网络等再整理的有效性,应用CAD软件进行织物辅助设计,制定了分条整经纱线花式排列、不同组混纺纱交织等工艺,实现了织物中多种纤维性能优化组合,突破传统纺织的纤维组合数量和种类,赋予织物优良的复合性能。(3)攻关研究了多组分织物的染色及印花技术,创新了溢流染色、平幅前处理及印花工艺协同应用,研究筛选了染料和助剂,借助电脑精确控制系统,攻克了织物中不同类别纤维(包括阻燃纤维)同浴前处理因对温度、碱度耐受不同造成纤维损伤、强力降低,以及同浴染色时着色不匀、色牢度低等技术难题,突破了棉、麻、丝、毛的染整工艺划分,确保了多组分面料的印染成功率和工艺完整再现性。

本项目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项目产品性能优良,主要技术指标:染色牢度≥4级(军用面料日晒牢度可达6级);抗起毛起球等级≥4级;悬垂性好,具备纯毛织物的滑糯手感,柔软舒适;同时具备常规面料不具备的性能:耐磨性≥1 400次;阻燃面料的续燃时间≤1 s、阴燃时间≤1 s。

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服装领域,为军队作训服、特战服等提供了一系列功能性面料;应用于民用服装领域,为国内多家知名品牌服装公司提供了个性化面料。项目产品推广应用以来,近3年累计生产多组分纤维高档功能面料1 037余万米,实现销售收入24 303万元,新增利润4 336万元,新增税收3 19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研发成功提升了纺织染整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为纺织染整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新型结构山羊绒竹节纱研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中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沈伟凤、许笑强、陈东升、钱惠菊、曹阳、程飞、凌爱芬

项目采用半精梳工艺路线,利用环锭细纱机加装竹节纱装置纺制出半精梳竹节单纱,并线加捻成股线后再用小针筒织带机加工成带子纱。原料选用100%白绒,各类指标优良,成品手感细腻、滑糯。创新型的半精梳工艺减少了羊绒纤维的损伤,减少了纱线毛羽。细纱通过优化工艺使竹节单纱质量稳定,断头率减少,竹节效果明显。并捻成股线可使最终产品在针织横机生产时不易产生纬斜,最后由小针筒织带机加工成带子纱。产品结合了两种花式纱效果,结构独特新颖,外观粗犷,手感柔软、丰满。

授权专利情况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凹凸状竹节纱的制备加工方法(ZL201610774152.6)。实用新型专利:梳毛机用防毛缠绕的剥毛辊装置(ZL201620511659.8);细纱机上导纱纱线张力均匀的导纱装置(ZL201620511683.1);预牵伸时无意外牵伸的细纱机(ZL201620511681.2);防卡死的高精度磨辊机(ZL201620511657.9)。

项目技术指标为:起球3-4级;耐汗渍色牢度:4-5级;耐洗色牢度:4-5级;耐湿摩色牢度4-5级;耐干摩色牢度4-5级。本项目产品经浙江省羊毛衫质量检验中心检测(报告编号:Qw-2017-T 0047),并已达到或优于FZ/T 71008-2009《羊绒针织绒线》一等品标准。

本产品具有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独特的花式效应和模拟自然不匀等特点,做成的面料和服装纹理清晰、粗犷、轻盈、手感松软,在花式纱线产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本项目研制的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革新,新产品风格独树一帜,2017~2019年累计销售30.6 t,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 856万元,新增利润201.68万元,利税267.86万元。由此可见该产品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纺织品清洁化生产用液状分散染料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江南大学、菲诺染料化工(无锡)有限公司、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潮霞、殷允杰、卜广玖、马新华、王震、李柏毅、陈坤林、陆前进、王海生、刘坤玲

本项目所属领域为纺织科学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内容:(1)高固色率、高提升性液状分散染料及配套染化料关键技术:为了解决粉状染料固色率低、染料浮色重、后道水洗压力大等问题,项目采用改进湿法精细化研磨加工的设备,结合自主研发的含高反应活性的硅氧烷聚合物分散剂将粉状分散染料液化,液状分散染料具备优异的染料提升率和得色量,减轻了印染面料后道水洗的压力。同时也实现了印染加工过程的节能降排,免水洗清洁化生产,实现液状分散染料产业化。(2)免水洗液状分散染料印染用高效增稠剂合成技术:为了减少印染织物表面染料浮色的产生并提高印染织物的色牢度,通过自主合成成糊率效率高、无煤油体系的含多环氧活性基的超支化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应用到纳米液状分散液体染料印染工艺,赋予印染纺织品高上色率;并通过增稠剂分子与涤纶纤维间的缩合成膜,提升涤纶纤维表层部分上染不充分的分散染料的结合牢度,达到增稠固色双效应。(3)免水洗液状分散染料多样化印染关键技术:通过突破液状分散染料高稳定性和纳米化技术点,实现液状分散染料从家纺面料、磨毛面料、牛津面料上的应用到高档纱线、高档服装面料上的转移。通过多种印花生产诀窍的构建,解决液状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不稳定的问题,并通过高效防泳移剂合成复配实现液状分散染液的高效轧染工艺;借助液状分散染料的高固色特征,开发出花色纱线染色废水零排放技术。

授权专利情况:相关研发工作获得专利授权1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经过4年市场推广应用,高稳定/高固色液状分散染料的相关产品实现累计销售额2.49亿元,净利税达2 764万元。

印染废水处理优化运行与云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于广平、赵奇志、程晧、刘坚、王志广、王琳、廖勇、何王金、冯建业、秦长贵

该项目属于印染智能环保领域。该项目主要技术内容:面向与纺织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环保产业,项目开发形成印染废水处理优化运行与智能云管控解决方案和模块化技术,通过智能管控技术,助力印染废水处理实现稳定达标、高效处理、节能降耗等多重目标,具体内容包括:(1)印染废水处理过程关键信息感知与集成;(2)基于数据特征和专家系统的异常工况自动识别;(3)印染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性能在线评价;(4)印染废水处理关键工艺环节智能优化控制;(5)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管控云平台。

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9篇,其中EI收录3篇,参与行业标准发布1项。

项目技术指标:(1)研制废水可生化性与废水异常在线监测分析设备,含生物毒性等废水异常工况识别率达90%以上;(2)提出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出水水质在线预测方法,COD区间预测准确率达93%以上;(3)建立覆盖处理质量和运行质量全要素的性能评价方法,实现对处理系统整体的细化评分和综合量评价;(4)形成基于数据特征和专家知识融合驱动的关键工艺段在线智能控制技术,在保证出水稳定达标的前提下,降低药耗15%以上,降低风机能耗5%以上;(5)建立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管控云平台,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和系统管控精细化,填补云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应用空白。

项目成果已经在互太纺织、广东溢达、佛山佳利达、浙江红绿蓝、杭州富丽达等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实现应用,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中外企业好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至今累计获得销售收入超1亿元(达10 236万元)。

阻燃抗浸复合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丹东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迎春、陆鑫、赫荣君、杨青、葛川、陈丽颖、张悦、孟雅贤、陶忠华、倪成涛

项目采用涂层与复合工艺相结合技术,通过对材料合成、助剂优选及合理工艺的配合,使产品具有较好的防水、透湿、抗老化、耐水浸指标要求,解决了采用单一整理方法(涂层或覆膜)获得的面料因环境风力导致面料层间滑移及不耐老化等问题,使产品综合指标达到使用要求。

技术创新点包括:(1)本项目首次采用涂层与复合相结合工艺技术,制备高性能抗水浸服装面料产品。(2)选择合适溶剂及工艺制备PTFE-PU复合膜,提高复合膜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滑移的影响。(3)通过对基材外层面料涂覆整理,提高面料的防风能力,解决了复合材料在作业环境中因风力穿透致使中间双组分PTFE膜层间剥离滑移问题。(4)采用聚氨酯绑纱胶对芳纶针织网布进行处理,解决使用过程中针眼处短纤维芳纶网布虹吸导水问题,提高面料的防水能力。

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产品具有阻燃、透湿、抗老化、抗水浸等多种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阻燃性(续燃时间≤2 s、阴燃时间≤6 s);透湿率(正杯透湿率≥2 500 g/(m2·d));防水浸(初始及水洗后静水压≥50 kPa);抗老化(经过(70±2)℃168 h老化试验后静水压≥30 kPa);耐高低温(恒定(-55±2)℃24 h、恒定(70±2)℃48 h后)静水压≥30 kPa。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本项目列入辽宁省2016年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通过项目实施,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通过辽宁省工信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1项。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飞行员空中跳水、海军、钻井平台水上作业领域及水上救援领域,是一项成功的军民融合项目技术。预计市场容量达2亿元,市场前景广阔。近3年,项目产品累计销售收入1.67亿元,实现利税3 610万元。

猜你喜欢
印染面料产品
打造“一企一精品”,柯桥区印染 品牌全媒体推广活动启动
锦绣如织
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印染书香
热销面料及辅料
奢华提花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指甲油X水DIY大理石纹印染大放异彩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