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小汗腺汗孔瘤1例超声表现

2021-12-03 08:46林健如过新民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真皮层汗腺肿物

林健如 过新民

患者女,51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足外侧肿物,活动度良好,自觉无压痛,未予特殊处理,1年来肿物无明显变化。现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左足部血管瘤”收入院。体格检查:左足部有一大小约1 cm×1 cm肿物,质韧,表面光滑,呈淡红色,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轻压痛。无关节异常,无肌肉压痛,无肌肉萎缩,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等症状。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超声检查:左足外侧皮肤层内见一大小约16 mm×6 mm卵圆形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与斑片状稍高短线样分层改变,结节局部向外呈弧形隆起,且与皮下脂肪组织分界尚清;CDFI于结节两极可探及血流信号,Adler血流分级Ⅲ级(图1)。超声提示:左足外侧皮肤层内异常回声,考虑皮肤层占位,真皮层来源可能。后行左足部肿物切除术,送检一大小约3.0 cm×1.9 cm×0.5 cm带皮肤组织,皮肤中央可见圆形肿物(图2),大小约1.5 cm×1.6 cm,切面呈灰粉色。病理图示肿瘤细胞位于表皮真皮层内,瘤细胞体积小,大小较一致,核圆形、嗜碱,组织内可见腔样结构,内含红染坏死物(图3)。病理诊断:“左足”小汗腺汗孔瘤,切缘及基底未见肿瘤累及。

图1 小汗腺汗孔瘤声像图

图2 术后送检组织大体图

图3 小汗腺汗孔瘤病理图(HE染色,×100)

讨论: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附件器肿瘤,通常起源于汗腺的末端管道。好发于掌跖,临床发病年龄多大于40岁,病变逐渐增大,但症状多较轻。本例患者为51岁女性,发病10余年,符合文献[1]报道的发病特点。其病变多为孤立、呈正常肤色、红色或紫红色的丘疹、斑块或隆起结节,部分可带蒂,病变受压迫时可有破溃[1]。组织病理多表现为与表皮相连的境界清楚的肿瘤团块,肿瘤细胞大多呈立方形,大小形态较一致,排列紧密,可见细胞间桥,部分瘤细胞呈管腔样结构[2]。本例超声表现:位于皮肤真皮层,局部向外浅弧形隆起,内回声呈低回声与斑片状稍高短线样分层改变,结节内部血供丰富,考虑可能与肿瘤表皮破损,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相关。临床需将其与海绵状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等相鉴别。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

猜你喜欢
真皮层汗腺肿物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外阴巨大软纤维瘤1例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透明质酸在外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涂橄榄油真的能消除妊娠纹吗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