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街巷中

2021-12-03 20:43陈蔚文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商厦家常工整

陈蔚文

在上海时认识一位做媒体的女性朋友,她最大的爱好就是逛街,且爱逛商场。不止是单位附近的太平洋、百盛,她还爱逛九光百货、恒隆广场、中兴泰富广场这些与她的收入完全不对等的地方。

乐趣就在于不对等,像平民女孩迷恋偶像剧一样。

生活有落差才有意思,那种仰望带给人的沮丧同时也给人动力。这位女友,后来跳槽到一家薪资不错的公司,有能力购买昔日那些在商场看中的物品了,只是,她又没了时间。

那时,相比她乐于踏足各大商场,我更愿去向长乐路、茂名南路、瑞金路、复兴路与田子坊这类地方,觉得更接地气,且空气流通,有“淘”的乐趣,当然也因为那时收入有限,这些地方更符合我当时的消费能力。

当然,我并不反感逛商厦,事实上,在商厦,尤其高档商厦,可以集中地看到一些有想法的品牌设计。但商厦还是太工整了,灯光、柜姐、服务……一切都是那么工整对仗,没有出其不意,没有淘的惊喜,也不能逛着逛着一时兴起,去路边某间小食店边吃边和女友胡扯一通。

出没于市肆坊间,才更能体现“店主与顾客间的多样性”,这样的逛才有“野性与生趣”。

有次在茂名路一家小店遇上一只手工黑色牛皮包,上有古朴绣花图纹,价格不便宜,但比起高大上的商场,也算实惠。我买下了,因为它只此一件这就是小店的特色,断码,最后一件,它不像商场货色齐全,正因如此,一旦遇上合意物品,便有“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惊喜。

加拿大女作家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书中说,“大多数街段要短,要易于拐弯”。

是的,还要宜于逛街。

在我居住的城市,单位附近曾经有条展览路,它长度恰好,从街的这头到那头,一来一去差不多一个钟头,路上店铺风格各异,逛的人饱了眼福也不会太累。

我喜爱这条路的格局,或者说,我喜欢它的“小”,在我的目力与脚力够用的范畴,正如我喜欢家附近的那些小店煎饼店、豆浆店、糕点店,它们多是夫妻经营,家常口味,有种日常生活的温情。

可惜的是,在城市改造中,展覽路上不少店铺被拆除,变成一堵长长的白墙。再经过这条空荡荡的路,真是怀念曾经逛街的时间,和女友各种谈论八卦、挑选衣物那是种小确幸的愉悦。

我家附近的小店也拆除了一些,不过还余有几家。另有一些新的小店,凭借顽强生命力,驻扎了进来,总算使这条路的市井生态得以保持。每回买完煎饼,到豆浆店喝杯豆浆,再去隔壁店要一个从蒸笼里拿出来的热乎肉粽时,我都深觉家常岁月的静好。

曾经觉得,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吸引力是它够繁华、够新锐,得有各种数据光环。而现在,我觉得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吸引力是它要有浓浓的生活在场感,包括烟火气的小街与小店。

一座迷人的城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家常的,充满令人信赖与依赖的细节,譬如一条让你放松的街巷,几家家常味道的小店。

猜你喜欢
商厦家常工整
拼写小明星
夏日偶成
悯农二首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家常豆腐不长呀
家常豆腐
策划塑造新形象 激活县城老商场
吉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