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事视角下中医药文化认同影响研究

2021-12-04 00:17潘小毅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情中医药建构

潘小毅,孙 晶

(1.湖北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3.湖北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62)

1 引言

现阶段,在中医药文化认同领域的研究中少有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的讨论,而国内外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目前却较为一致,即文化认同一方面受到自然、个体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中,陆玉林[1]首先将文化认同区分为事实性文化认同和建构性文化认同,然后以此为基础指出文化认同一方面受到诸如家庭背景、职业、身份、地域、阶层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非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品味和消费方式等。而在多数研究中,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文化认同是文化主体的自然品格、历史叙事、媒介表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源于地域、种族、血缘等自然生理条件,又受到语言、价值观念体系、物质遗产、大众媒介等复杂的社会文化机制的影响[2-3]。在以上诸多因素中,历史叙事究竟如何影响中医药文化认同的现代化构建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认同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议题。

2 对历史叙事的理解

历史叙事理论本身属于历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阿瑟·丹图(Arthur.C.Danto)、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和约恩·吕森(Jörn Rüsen)。所谓历史叙事,是指将特定的事件集依时间顺序纳入一个富有意义的、能为人们理解的语言结构的活动过程[4],通过对人、物、事件进行重新建构整合了历史事件、情节结构及意义,告诉人们怎样思考事件,赋予对这些事件的思考以不同的情感价值及认同。根据约恩·吕森在其研究中对历史的解读,历史是人类为了理解和把握现在,预见期望未来而用以诠释过往经验的那些文化实践的方式、内容、功能的集合。历史过往的人、物、事件蕴涵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不同时期所创造与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相应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心理文化。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历史叙事亦可以称为“历史的文化叙事”,历史文化将经由“故事叙事”的方式得以传播。

现实世界中发生过的或者是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真实发生过的已然事件都是历史叙事的对象及内容。因此,在历史叙事过程中,一面是现实,即历史上存在过的人、发生过的事以及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的思想,另一面是象征性符号,即对这些事件集的记述和描写。如此,前者属于历史事实范畴,后者则属于历史叙事范畴,在后一范畴下,历史叙事所要做的是将某种类型的情节和叙事模式施加于事件序列之中,通过对一些因素的选择性强调和赋予其特殊地位,而将事件序列转化为某种意义模式。这种意义模式就体现在历史叙事话语的符号结构中,而那是任何对于这些事件的原原本本的表现都无从产生出来的[5]。

3 历史叙事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在于“实在历史”与“叙事历史”的一致性问题,即符号是否准确反映事实。历史叙事的合理性则在于“叙事历史”与当代价值的一致性问题,即符号是否恰当反映文化价值。

如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的诗性逻辑叙事理论所面对的质疑一样,历史叙事不能片面放大言语文字符号的修饰和比喻功能而脱离实在历史,情节化的处理并不意味着对历史人、物、事的任意修饰、裁剪[4]。历史叙事有建构化的成分、有符号化的处理,但这种建构和符号化必须基于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必须秉持对历史传统尊重和虔敬的心态,进行理解性的价值重构。因此,合理的历史叙事在满足真实性原则基础上,应该是一种关乎文化价值判断、基于时代价值合理性立场下的文化认同建构活动,而非仅限于对已经沉寂的过去的简单描述记载。正如张云飞[6]在其研究中指出的一样,“历史叙事是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认识,它不可能完全是主观的,也不可能完全是客观的,而是‘移入’和‘改造’两个方面的产物”。历史叙事要求把“时间次序”的真实性与“当代价值”的合理性进行统一,同时沿着历史现实的客观性分析路径和文化价值的现代性分析路径展开。

4 历史叙事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

叙事是建构认同的主要手段[7]。叙事认同理论中所主张的“认同”实质上就是一种“叙事”,代表了历史叙事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影响的机制,这种叙事是一种其“情节”能够根据认同的建构需要而被重新“组织和诠释”的过程。作为一种建构性的叙事,中医药文化认同对情节的遴选通常是围绕着与“过去”的关系来展开,即通过对中医药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质进行叙事性的重构来实现文化认同的转换。

可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采取何种知识立场和情感态度、运用怎样的叙事原则及模式,展开中医药历史文化叙事对于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加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医药文化在人文知识领域中同样涉及了人们的认知信念、情感判断与价值选择。当代中医药历史文化叙事需要利用特定的符号处理和转换,如普世化、大众化的言说方式,以表达人文意义上的信仰、认同等价值情感,最终同时取道于“理性知识立场”和“共情式的理解立场”,通过“还原式叙事”和“拟情式叙事”等方式来影响中医药文化认同,力求充分揭示和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精神意蕴,实现民众与中医药文化的共情和共鸣。

通常对历史文化的考察和研究有赖于对文献典籍、遗迹及事件的发现与阐释。反映中医药历史文化的人、物、事等集合同样大量存在于各名著经典与文献之中,中医药历史文化的还原式叙事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还原性处理以求客观真实,对于探求和推论中医药历史的真实与内在意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此乃传统理性知识立场下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叙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本身大于有限的文本,历史并非仅是逝去的“故事”,更是一种与现代具有时间跨度的、人们的生活场景与人际交汇的生活世界,以及寻求生活意义的不同的精神世界[8]。唯有在当代价值合理性立场寻求中医药历史文化的精神和社会意义,才能增强中医药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因此,当代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加强,要求在对中医药历史的“共情式理解”中叙说出中医药的当代文化精神和本真价值,从而建立起历史事实与当代价值之间的文化逻辑。

中医药历史文化叙事需要进行共情式理解的价值解读与重构,通过叙事时的想象性移情介入,突破纯粹的理性知识立场,同情式地去察知、理解和表达那个历史年代的中医药人、物、事,以使得人们可能体会彼时社会里中医药文化主体的主观精神世界和行动源动力,产生一种共情式的文化体验及共鸣从而达到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中医药历史文化拟情式叙事将涉及符号的定位、载体的选择、价值的诠释等。首先,在历史叙事的素材方面要取舍叙事的内容,多选择易被当代受众所理解的叙事素材,遵循世俗化原则,贴近民众实际生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其次,在历史叙事的情节化处理方面,要通过对中医药历史人、物、事的整合与编排,使纷繁远久的中医药历史事件呈现为一系列具有开端、经过和结局的完整叙事故事,而这种情节是能够重新阐发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历史文化的真意和精神价值,并为现实生活世界提供一个深厚的意义支撑,最终为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建构和提升创设情境。

5 结语

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的构建和提升是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基础,是中医药事业前进的保障。中医药文化经由符号和规范来表达,中医药文化认同经由认知、情感与行为来表现,其动态性特征决定了在不同情境下中医药文化认同会显现出不同的变化程度[9],我们既要关注中医药文化认同的事实性特征,又要重视其建构性特征,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语境下影响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因素更加复杂,信息爆炸、媒介多元、诉说对象跨时代与年轻化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单一的理性立场下的还原式叙事方式,充分遵循文化认同的互动性[10]和建构性特征[1],积极尝试共情立场下的拟情式叙事方式,以更加生动持久地阐发出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与精神价值,建构、巩固和增强公众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共情中医药建构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